“脚后跟痛”的诊治 ——足跟痛的诊治 岳浩男 1、足跟部解剖
2、什么是足跟痛? 足跟痛又称脚跟痛、跟痛症。表现为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的常见病症。多发生于中老年及肥胖的女性,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3、哪些原因可以引起足跟痛? 足跟痛的原因很多,受凉、外伤、劳损、风湿、神经压迫等皆可引起。
4、足跟痛常见有哪些疾病? 1.跟下脂肪垫炎:我们人类在跟骨下方有一个脂肪垫,它的主要作用是吸收震荡,缓解重力对跟骨的冲击。如果脂肪垫受伤,就会使脂肪垫发生无菌性炎症,出现充血、水肿、甚至增生等改变,从而出现跟下疼痛。 2.跖筋膜炎:跖筋膜位于足下方,起自跟骨结节前下方。如果长期站立工作,或因扁平足,跖筋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筋膜的起点即跟骨结节前下方处,因反复的牵拉刺激会发生充血、水肿、渗出,形成无菌性炎症而出现疼痛。 3.跟腱止点滑囊炎:跟腱附着在跟骨结节的后上部,在其周围有许多小滑囊。如果外伤或劳损,如穿鞋摩擦或长时间走路,就可导致滑囊发炎,出现疼痛。 4.跟骨骨骺炎:该病多见于6~14岁的少年儿童,由于过多跑跳或运动不当所致。 5.跟骨高压症: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跟骨内压力增高而产生的跟骨疼痛。 6.其他:跟骨周围筋膜炎等,均可以导致跟部疼痛。
5、足跟痛就是跟骨骨刺么? 肯定的回答,足跟痛≠跟骨骨刺,从足跟痛形成的原因上来看疼痛与骨刺并没有直接关系,有些是因为局部无菌性炎症,有些是滑囊无菌性炎症,有些是骨骺炎,有些是局部切实病变引起疼痛等,都与骨刺没有任何联系。所以足跟痛≠骨刺形成,与此同理骨刺形成也不一定都会引起跟骨疼痛,需辩证好形成原因找出问题根本实施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足跟痛常用治疗方法有哪些? 1.消炎镇痛药物口服或者涂用药膏;2.痛点封闭;3.手术治疗:对跟骨高压症引起的疼痛,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做跟骨钻孔减压治疗,以减小髓内静脉压力,缓解疼痛;4.熏蒸;5.内服外用中药;6.推拿按摩;7.针灸治疗:常用穴位有太溪、照海、昆仑、申脉、悬钟、阿是穴等;8.冲击波:最新流行的物理疗法,效果佳,但设备价格昂贵。9.针刀:多用于经其他疗法治疗效果不佳的跟下脂肪垫炎和跟骨骨刺、跖筋膜炎患者;10.弧刃针刀:是一种最新的针刀疗法,效果佳、损伤小,由河南省中医院疼痛科王学昌主任发明。
8、足跟痛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 足跟痛引起的原因很多,治疗方法也很多,在河南省中医院疼痛科,在王学昌主任国内首次提出的颈肩腰腿痛五个治疗原则指导下,根据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情,采取个体化治疗。 对于简单初次发病的足跟痛,采用中药调理,手法治疗,经济条件允许者,可应用“英国BTL冲击波治疗仪”(针对肩部钙化性肌键炎疼痛、肱骨外上髁炎、膝关节韧带疾患、跟腱痛、足底筋膜炎、足跟痛、骶髂关节综合症、胫骨外缘综合症、髂胫束摩擦综合症),那么效果会更佳。 对于一些程度重,顽固性的跟痛症,在上述基础上我们可以结合神经阻滞、臭氧、臭氧液、弧刃针刀,甚至射频等微创的方法。
9、如何防护跟痛症? 1.减少跟部负重刺激:少站立、少走路,尤其不能刻意去走鹅卵石路,让足跟部充分休息,为以利于损伤的愈合和炎症的吸收。 2.穿鞋要略:穿鞋宜用宽松的软底鞋,如旅游鞋等;走路时在足跟部加上厚的软垫,或用足跟垫,以减少对足跟的刺激和损伤。 3.理疗热疗:除到医院进行有针对性的理疗外,晚上临睡前可用热水泡脚半小时左右,或将足部置于有加热作用的电暖气、电手炉、红外线灯、家用理疗仪等设备上,温热的作用可以改善局部的微循环,对于缓解疼痛很有帮助。 4.使用外用药:对使用外用药的患者朋友,用药前最好用温水泡脚,然后再外用擦剂或膏药。
参考文献:《中国中医药报》地址: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0-04/21/content_33909.htm
另附:2004年11月4日发于大河报关于《脚跟痛就是骨刺吗》 。 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35ac5f010006ph.html |
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颈肩腰腿痛网 ( 京ICP备05068258号-28 [北京两全其美科技公司版权所有] )
GMT+8, 2025-5-1 16:33 , Processed in 0.045663 second(s), 1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