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侧隐窝处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herniation LDH)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腰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是骨科常见病,复发率高。 约占腰腿痛门诊的15-20% 好发腰4-5、腰5-骶1 多见20~50岁左右的青壮年,男>女 发病机理目前有四种学说,即机械压迫学说、神经血供障碍学说、化学性神经根炎学说和自身免疫学说。 解剖 椎体间连接: 椎间盘(软骨终板,纤维环,髓核) 关节突关节 韧带(前纵及后纵韧带,黄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 肌肉(骶棘肌,腰背肌,腹肌等) 侧隐窝 侧隐窝(Lateral recess):即侧椎管,主要存在于三叶形椎管;前为椎体后缘,后为上关节突前面与椎弓根和椎弓板连结处,外为椎弓根的内面。其内侧入口相当于上关节突前缘平面。 内含有离开硬膜囊后穿出椎间孔前的一段神经 上关节突的增生退变、倾斜或内聚是引起侧隐窝狭窄的主要骨性致压因素。 侧隐窝的有无及深浅,与椎管的解剖学形态有关 腰1椎孔以卵圆形为主,侧隐窝较少见 腰2-3椎孔以三角形为主,部分可见侧隐窝 腰4-5椎孔以三叶草形为主,大部分有明显的侧隐窝 临床表现 脊柱侧弯畸形(与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密切) 腰痛合并下肢根性痛:小腿、足部感觉障碍(小腿后外侧、足背、足跟和足掌麻木) 腰部板滞,运动功能障碍 腹压增高可诱发症状加重 棘间韧带两侧可触及压痛点 压痛点可诱发症状出现或加重 小腿前外侧或后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膝腱、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腰3神经根受压的麻痹区域 腰4神经根受压的麻痹区域 腰5神经根受压的麻痹区域 骶1神经根受压的麻痹区域 治疗 卧床休息 减轻椎间盘的压力及神经根的刺激,不忘主动的做双下肢屈伸活动 牵引疗法 缓解腰背肌的痉挛,解除腰后关节的载荷,减轻对椎间盘的压力,解除神经根的压迫,促进炎症的消退 手法治疗 解除肌肉痉挛,矫正小关节紊乱,调整椎问盘和神经根的位置关系 药物注射疗法 痛点注射、硬膜外腔注射、神经根封闭 手术 射频消融、椎间孔镜、减压固定等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在临床上较常见,高发人群为中老年患者,术前依据详细病史、查体、常规X片和CT片基本可以帮助明确诊断,必要时也可借助MRI及椎管造影检查,但明确诊断不可过分依赖CT检查,CT检查虽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通过测量椎管及侧隐窝矢状径来帮助判断病情,也可观察到黄韧带肥厚、椎板厚度、椎间盘突出物形态及类型,但其不能反映局部病理变化,术者须根据神经根受压,神经根位置及硬膜外指肪是否消失等来决定手术具体方案。 总之要同时处理好突出和狭窄两个问题,腰椎间盘突出常常与侧隐窝狭窄同时存在,在椎间盘手术时忽略或遗漏神经根通道的各种因素,将导致手术效果不佳或手术失败,尤其是忽略侧隐窝狭窄是造成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目前脊柱的退行性变仍是一个自然过程,具有不可逆性。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均为姑息性治疗,而非治愈。而椎间盘突出的自然病史特点是疼痛反复发作,间以明显的或完全性的缓解。在施术一疗程后残留一些疼痛麻木并不意味着治疗的失败。正确的、长期坚持不懈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尽量避免弯腰搬运工作是保持腰椎间盘疾病患者长期无痛的关键。 |
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颈肩腰腿痛网 ( 京ICP备05068258号-28 [北京两全其美科技公司版权所有] )
GMT+8, 2025-5-1 17:08 , Processed in 0.029565 second(s), 2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