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公报显示,2018年我国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7年的76.7岁提高到2018年的77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9.6/10万下降到18.3/10万,婴儿死亡率从6.8‰下降到6.1‰。 《公报》显示,2018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97434个,比上年增加10785个。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40.4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7年5.72张增加到2018年6.03张(见表1)。 表1全国医疗机构及床位数 全国门诊总量比上年增加1.3亿人次,增长1.6%(见图1)。居民平均就诊次数由2017年的5.9次增加到6.0次。 图1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及增长速度 全国住院总量比上年增长4.2%(见图2),年住院率由2017年的17.6%增加到18.2%。另外,2018年民营医院占医院总数的63.5%,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民营医院门诊量和住院量占比分别由2017年的14.2%和17.6%提高到14.8%和18.3%。 图2全国医疗机构住院量及增长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政策引导,2018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达19.2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4亿人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占门诊总量的23.1%,所占比重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 2018年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230万人,比上年增加55.1万人(增长4.7%)。全国54.2万个行政村共设62.2万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人员达144.1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8.1万人、注册护士15.3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0.7万人。平均每村村卫生室人员2.32人。与上年比较,村卫生室数减少1.0万个,人员总数有所减少。 在卫生人力结构方面,2018年年末,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59人、注册护士2.94人,分别比上年增加0.15人、0.20人。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水平进一步提高,本科及以上占36.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高级技术职务(聘)占8.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公报》显示,2018年,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分别比上年上涨3.7%和2.2%,低于医院平均涨幅1.0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低于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6%)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6%)。 在中医药服务方面,《公报》显示,2018年末,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由去年的542432上升到60738个,比去年增长11.9%。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23.4万张,与上年比较,中医类床位增加9.9万张。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71.5万人,比上年增加5.1万人(增长7.7%)。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57.5万人,中药师(士)12.4万人。两类人员较上年有所增加。 另外,《公报》显示,2018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二孩占比保持在50%左右,性别比继续稳步下降。 |
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颈肩腰腿痛网 ( 京ICP备05068258号-28 [北京两全其美科技公司版权所有] )
GMT+8, 2025-3-20 12:22 , Processed in 0.034748 second(s), 1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