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很多发病原因不详的“疑难病症”,在有经验的疼痛科医生看来,都是临床经常遇到的“老对手”。
病例: 张老先生今年63岁,患"偏头痛"21年了,长期眼睛模糊、耳鸣、头脑不清醒,左侧头面部像用布盖住一样疼痛,时轻时重,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曾经到北京、上海、西安等各大医院就诊,大多诊断为“偏头痛”、也有诊断为“颈椎病、骨质增生”的,曾经用过很多药物,做过按摩、手法、小针刀、以及各种理疗等,但治疗效果不理想,苦不堪言的张老先生多方打听后,慕名找到弧刃针发明人、河南中医药大 学颈肩腰腿痛与针刀医学研究所所长、痛王医学院首席专家王学昌教授。 为其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后,王学昌教授考虑张老先生的“偏头痛”是由颈椎病所致的“环枢椎错缝”引起。 什么是环枢椎错缝,是不是关节错位了? 王学昌教授指出,错缝属于关节错位的一种。关节错位又分三种情况,极小的称之为错缝,又称为关节紊乱,只是轻度的解剖关系紊乱,临床最为常见;移位程度稍重者称为半脱位,再严重者称之为关节脱位(骨折移位,也称为错位),皆涉及韧带损伤。本文所述的是环枢椎错缝,只是轻度的解剖关系紊乱,不涉及周围韧带(翼状韧带、齿端韧带、横韧带等)损伤和骨折的半脱位、脱位、骨折等。
环枢椎错缝的发病机理 环枢椎为枕下的第1、2颈椎,在整个脊柱中处于领头的位置,可称带头大哥”,为26节脊椎的引领椎。环椎以前弓后面的凹形关节面套在枢椎的齿状突上形成环齿关节,环椎以齿状突为轴转动,完成头部的大部分转动功能,这种天造地设的灵巧结构也正是该关节稳定性差、易发生半脱位的根源。环枢关节半脱位的类型非常复杂,仅以环椎偏位为例,可有向前、向上、向下、侧向、旋转,加上复合偏位有十八种之多。 为什么会产生环枢关节错缝?王学昌教授用了一个通俗易懂的解释:人体脊柱就像电线杆一样,需要两侧绳子对称牵拉来维持其平衡,环枢关节亦是如此,当颈部一侧肌肉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肌肉张力过高,打破了原有颈部力学平衡,就像电线杆要偏歪一样,同样也会引起环枢关节偏离正常的解剖位置而造成“环枢椎错缝”,进而刺激头颈部软组织而引起头晕、恶心、耳鸣、视物模糊、偏头痛等临床一系列症状 。 环枢椎错缝的诊断方法 1、病史与临床表现 ①病史:有头、颈部外伤史,但劳损史更常见。 ②临床表现:颈项疼痛、偏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失眠、耳鸣、健忘、胸闷、恶心、颈椎歪斜、头位不正广泛神经系统相应症。 2、触诊 ①颈部触诊,枢椎棘突偏歪,有明显压痛及条索状物;有偏歪侧的项肌萎缩,上下项线压痛阳性。②枢椎的棘突、横突、局部压痛,项肌紧张。 3、辅助检查:主要是颈1-2的张口位X片(部分张口困难患者可拍摄CT片): ①齿状突形态左右不对称;②齿状突颈部形态左右不对称;③环枢椎关节面长度、形态左右不对称;④枢椎棘突向一侧偏位;⑤枢椎椎弓根断面同向移位;⑥颈2、3棘突不在同一轴位上;⑦环椎椎关节面错位。
治疗 治疗环枢椎错缝,首先考虑非手术治疗,但由于相当一部分老年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这时如果贸然用手法整骨,很有可能增加骨折的风险。对于此部分病人,与传统的“扳法”“硬性复位”不同,由王学昌教授发明的线针刀技术,通过对上颈部软组织进行微创松解,就像调整偏歪电线杆一侧拉紧的绳子一样,恢复颈椎两侧软组织的力学平衡,就可以使环枢关节错缝“软性复位”,这是一种“治本”的复位方法,很轻松地就可以解决由于颈部力学不平衡而造成的“环枢椎错缝”以及各种颈椎病,从根本上避免强行复位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以及潜在的风险。 20多年的“偏头痛”,竟然是“颈椎惹的祸”?病因确定后,王教授就给予张老先生颈部线针刀松解、臭氧改善局部血氧饱和度、手法纠正错缝综合治疗,当时患者就感觉症状减轻。第二次治疗时,患者非常高兴,自述症状已明显缓解,眼睛明亮、耳鸣减轻、头脑也清醒了、头面部疼痛症状也明显改善了。老人家的儿子也非常高兴,说现在能见到老人久违的笑容了!
|
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颈肩腰腿痛网 ( 京ICP备05068258号-28 [北京两全其美科技公司版权所有] )
GMT+8, 2025-5-1 14:58 , Processed in 0.071790 second(s), 2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