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体解剖——梨状肌 部位:骶骨前面、小骨盆后壁。 起点:第2~5骶椎前侧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外展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损伤是引起急、慢性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病因。一般认为,坐骨神经自梨状肌肌腹中穿出,或腓总神经高位分支自梨状肌肌束间穿出。当梨状肌损伤,发生充血、水肿、痉挛、粘连和挛缩时,该肌间隙或该肌上、下孔变狭窄,挤压其间穿出的神经(主要是坐骨神经)、血管,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体征,故称之为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病理原因 大部分患者都有外伤史,如闪、扭、跨越、站立、肩扛重物下蹲、负重行走及受凉等。某些动作如下肢外展、外旋或蹲位变直时梨状肌变长、牵拉而损伤梨状肌。梨状肌损伤后,局部充血水肿或痉挛,反复损伤导致梨状肌肥厚,可直接压迫坐骨神经而出现梨状肌损伤综合症。其次,梨状肌和坐骨神经的解剖关系发生变异,也可导致坐骨神经受压迫或刺激而产生梨状肌损伤综合症。此外,由于部分妇科疾患如盆腔卵巢或附件炎症以及骶髂关节发生炎症时也有可能波及梨状肌,影响通过梨状肌下孔的坐骨神经而产生相应的症状。因此对于此病的女性患者还需了解有无妇科炎症疾患。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是臀部疼痛伴同侧坐骨神经痛。轻者臀部有深在性的疼痛、不适或酸胀感。重者出现刀割样样剧痛,不能入睡,生活不能自理。坐骨神经痛伴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大腿后侧、国窝、小腿外侧或前侧、踝、足背至足趾)扩散性疼痛;或有小腿外侧或前外侧的皮肤麻木区。咳嗽、喷嚏或大便用力时疼痛加重。个别病例疼痛可扩散至腰部,或向小腹部及大腿外侧扩散,亦可出现会阴部不适,阴囊、睾丸抽痛,阴茎不能勃起(与压迫阴部神经、血管有关)。有的病例遇气候变化时加重。极少数严重病例,病人呈强迫体位,走路时身体半屈曲,鸭步移行或跛行。 治疗方法 一般来讲,临床上以舒筋活络,活血化瘀,解痉镇痛,促进局部炎肿消散为治疗原则。 急性梨状肌损伤,病变性质是无菌性炎症,通过药物、理疗和休息即可消除症状,具体来讲,药物如芬必得、乐松等恩塞类消炎止痛药,理疗如红外线、火灸和冲击波等都非常有效。 慢性梨状肌损伤患者,局部大多会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粘连、硬化,而卡压坐骨神经,此时,应诊断为梨状肌肌综合征,相应地,需局部松解以解除卡压。在临床上,经弧刃针对高张力组织进行切割、剥离、松解,解除高张力性持续牵引状态,消除肌、筋膜紧张痉挛,降低局部软组织的张力,减轻对神经的压迫和刺激,彻底消除患者症状! 对个别陈旧性损伤的病例,保守疗法无效者,可以考虑梨状肌松解术或切断术,解除对坐骨神经的压迫。 如果患上了梨状肌损伤综合征,也不要过于紧张,通过积极系统的的治疗,都可以慢慢康复的。 |
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颈肩腰腿痛网 ( 京ICP备05068258号-28 [北京两全其美科技公司版权所有] )
GMT+8, 2025-5-11 15:38 , Processed in 0.071374 second(s), 1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