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微信朋友圈中,笔者看到《临床常见胸痛的13种可能》一文,研读之后受益匪浅。现在,我管理的一个患者也有胸痛症状,却在这13种之外,被笔者列为第14种胸痛。笔者运用科室特色弧刃针标准化治疗方案予以治疗,效果甚佳。 典型病案 许某,女,28岁。患者于2018年1月20日首诊,主诉为“背部持续性疼痛伴前胸发凉1个月,加重2天”。 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背部疼痛,性质为酸困样,弯腰及低头时疼痛明显,伴有胸部发凉,无心慌、胸闷,未予重视,未做系统治疗。上述症状无明显诱因加重,来就诊。自发病以来,患者神志清醒、精神尚可,无低热、盗汗、咳嗽等症状,饮食睡眠尚可,体重无明显改变。 专科查体: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活动度,前屈(20度)可诱发背部疼痛不适,后伸(20度),左侧屈(30度)、右侧屈(30度),右后旋(30度)、左后旋(30度),颈2~5棘突旁肌肉压痛(+),胸椎旁肌肉广泛压痛(+),局部肌肉质硬,可触及条索样改变,囚肢及各关节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生化(-),胸椎、颈椎MRI(磁共振)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一、后背筋膜炎。二、胸长神经卡压症。 胸长神经卡压症引起的胸痛,在临床上并不多见,易被忽略。左侧胸长神经卡压症引起的胸痛往往需要和心绞痛加以鉴别。 有报道称,一名患者13年前因冠心病心肌梗死行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治疗,最近1年出现左侧胸壁及腋下痛,经鉴别诊断后考虑胸长神经卡压症,给予针刀治疗后痊愈。 胸长神经起源于颈第5、第6、第7神经根,支配前锯肌等。其中起源于颈第5的胸长神经受到卡压时可出现胸前壁、胸侧壁和腋下不适,有胀痛、针刺样痛、发凉等症状,如疼痛部位在左胸壁则酷似心绞痛。因此,对不典型心绞痛伴有颈部不适者,应注意胸长神经卡压症的可能。 微创针具有4个评价指标:“损伤程度、疼痛评分、松解力度、经络刺激强度”,一般来说,粗的针具松解力度、经络刺激强度大,但相应的损伤程度、疼痛评分也高;细的针具损伤程度、疼痛评分小,但相应的松解力度、经络刺激强度也小。 为了减少疼痛,目前微创针具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有“细”化的趋势,但“细”到极端就是针灸针,没有了松解效果,而弧刃针是上述4个评价指标的创造性结合。 弧刃针标准化治疗方案,又称弧刃针标准疗法,是以弧刃针疗法相关理论,特别是四定原则、灶点理论等为基础,以弧刃针为主要治疗工具,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综合运用药酒、臭氧、膏药、药物、艾灸及体操等方法,对疾病进行个体化、流程化、标准化治疗。 该患者临床诊断明确,可采用弧刃针标准化治疗方案。 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背部疼痛、前胸发凉不适感消失。随访半年,患者自诉无不适。
|
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颈肩腰腿痛网 ( 京ICP备05068258号-28 [北京两全其美科技公司版权所有] )
GMT+8, 2025-5-1 18:55 , Processed in 0.049453 second(s), 2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