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案: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手术后疼痛40年一例病案 郑州市中心医院正骨门诊,10月 医生:王学昌;实习医生:毛俊莹 患者,田某,女,59岁,原河南省女子排球队队员。 主 诉:扭伤膝关节半月板切除术后疼痛40年,“揪筋感”绞锁十余天。 现病史:患者于1971年9月在排练时右膝扭伤,当即疼痛难忍,运动受限,休息不缓解,呈进行性疼痛,自述:“由于当时医疗条件限制,曾在多家医院就诊,均未诊断出何病,只是简单药物对症治疗,但疼痛始终不见好转,影响工作生活”,于1972年12月在“北医*院运动医学科”诊断为:1、右膝内侧半月板撕裂伤 2、髌骨软化病,并给予“右膝内侧半月板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疼痛,不影响正常生活,维持5年。 1977年又因参加排练时再次扭伤,在武汉当地医院打“封闭针”后缓解,但此后经常反复扭伤疼痛,于是就长时间多次反复注射,每次注射症状都会缓解,但不持久。近年来走平路可,上下楼稍疼痛,下蹲困难,但“10天前因下公交车着地时突然出现右膝内侧揪筋感”,此时,右膝关节一点都不能屈伸。此后一天发作10余次,发作不定时,但多在正运动时或下车伸腿着地时感觉“揪筋感”,此时必须坐下休息十几分钟慢慢活动后才能恢复至正常,遂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健。 体格检查:右膝骨性膨大,无明显红肿,皮温不高,轻度内翻,关节屈伸活动时可触及明显摩擦感,可闻及卡擦声,内侧关节间隙接近伸直位时可触及有明显顶触感,膝周压痛不明显。 辅助检查: X线正位片示:内侧关节间隙消失,其上下关节面硬化伴多个囊性变,在其上下边缘股骨远端胫骨上端内侧大量骨赘形成,宽达2.5cm,并向内延伸形成关节面的一部分。 X线侧位片示:髌股关节间隙消失,髌骨上下缘增生明显,关节内似乎可见游离体。 诊断:1、右膝关节游离体;2、右膝重度骨性关节炎;3、陈旧性右膝内侧半月板摘除术后 处理:1、建议住院关节镜探查清理; 2、必要时进一步诊治。 评论: 膝关节结构非常复杂,有股骨远端、胫骨平台及附属的韧带半月板及周围的大量肌肉肌腱组成,其中骨骼是支架,肌肉是动力,而关节附属的韧带、半月板则是关节稳定性的保障。 患者内侧半月板手术切除术之后,产生一系列继发改变:关节内侧间隙消失,小腿力线偏向内侧,造成膝内翻,使膝关节内侧受力加大,外侧受力减小,同时,由于内侧关节间隙的消失,内侧副韧带松弛,外侧副韧带张力相对变得较大,使两侧韧带张力明显不一致,最终引起膝关节的稳定性丧失,使患者经常扭伤,产生慢性疼痛。机体由于自我保护,内侧骨质大量增生,增加横截面积,以减少单位面积的应力负荷,最终由于严重骨质增生的形成导致了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因此,内侧半月板损伤时,手术要慎重。 另外,近十年来,膝关节关节镜技术对于新鲜的半月板损伤,可以通过手术缝合修补,但大多数效果欠佳。所以,本病关键在于预防,如果损伤真的发生了,建议早期正规足程治疗,平时注意保护保养,以减少慢性疼痛等后遗症的发生。 相关资料图片
半月板的解剖、作用: 半月板是膝关节内月牙形的纤维软骨,位于胫骨与股骨形成的关节面之间,增加了股骨髁和胫骨平台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膝关节稳定性。半月板分为前角、体部和后角。它的功能在于稳定膝关节,传布膝关节负荷力。正是由于半月板所起到的稳定载荷作用,才保证了膝关节长年负重运动而不致损伤。
半月板的损伤主要是由于间接暴力引起的,简单说,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如果同时又有膝的扭转内外翻动作,半月板本身就会出现矛盾运动,导致损伤。 |
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颈肩腰腿痛网 ( 京ICP备05068258号-28 [北京两全其美科技公司版权所有] )
GMT+8, 2025-5-1 17:09 , Processed in 0.025141 second(s), 16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