刃针治疗鹅足滑囊炎78例临床报告 郑州市中心医院 中医正骨门诊(450007)王学昌
关键词:刃针 鹅足滑囊炎 治疗 鹅足滑囊炎是膝关节内侧疼痛的常见病,多由慢性劳损及扭伤后引起。临床报道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以及合并有退化性膝关节炎的患者,实际上青年患者也并不少见。它的治疗方法很多,自2007.05~2009.12作者用刃针治疗本病78例,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78例,男32例,女46例;单膝72例,双膝6例;年龄35-72岁,平均50岁;病程1天-2年,平均42天;有明确扭伤史者13例。 1.2诊断 多有膝关节扭伤、受凉和劳损病史,屈伸活动膝关节内侧皆不同程度疼痛,患膝外展外旋时疼痛更明显,严重者不动时也可有不适。胫骨內上髁鹅足滑囊附着处局部可有微肿、不同程度压痛, 2、治疗 2.1体位 仰卧,患膝屈曲,足底自然平放于诊断床面,髋微外展外旋。 2.2方法 触诊局部敏感压痛点,常规消毒,0.7mm刃针“十字”浅刺,以张力减轻为度。若患者酸、困、沉、胀则效佳。下床关节负重活动时若仍有疼痛,考虑可能松解不彻底,可同法再行点刺。 2.3注意事项 术后适当休息,针眼禁水湿1天。 3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仅劳累后轻微不适。好转:上下楼症状明显缓解但仍有不适。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 3.2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78例,经1-2次治疗,结果痊愈63例,(1次治疗痊愈者45例,2次者18例)。显效9例,好转5例,无效1例(术后忙于工作、未能休息所致),按上述标准评定,总有效率98.7%。其中7例对疼痛非常敏感,局麻后方完成治疗。在治疗后3-6个月回访,均未出现复发性关节不适及症状加重。 4讨论 膝关节内侧疼痛多见,但由于其解剖复杂,病情变化多样,医者对于其诊治困惑较多,临床大凡膝关节疼痛皆考虑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刚好膝骨性关节炎又有较多的标准,其中最权威的是美国风湿病学会2001年制定的诊断标准[5]。但按照这个笼统的标准,面对变化多样、复杂的膝关节病情、却都无法将治疗标准化而影响临床疗效。作者认为:骨质增生、髌骨软化不会引起膝关节疼痛,引起疼痛的一般都是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病变,——鹅足滑囊炎就是引起膝关节疼痛的一种典型软组织疾病。祖国医学认为其属于筋伤的范畴,膝为筋之府,又为枢纽所在,其所组成的股骨、胫骨是全身最长的长骨,其所受应力最大,且关节浅在,容易感受风寒湿邪,病变而疼痛。 4.1解剖 在膝关节内侧偏下,缝匠肌、股薄肌、半腱肌三者像鹅足一样以联合腱的形式共同止于胫骨內上髁前内上方,在其与骨面之间有一滑囊存在,该滑囊就是鹅足滑囊。其大小临床差异较大,甚至缺失,作用主要是减少摩擦。 4.2病理机制 引起本病的病因较多,扭伤、磕碰、受凉或慢性劳损最为多见,上述各种原因引起滑囊及其周围组织炎性、水肿就造成了疼痛,久之局部机化、粘连、瘢痕就会转变为慢性。 4.3治疗 据前述,引起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是软组织的病变,而所有软组织病变诊断治疗时皆应遵从“四定原则”:定位(病变部位)、定点(具体的点)、定性(性质:炎症水肿、瘢痕、错缝等)、定法(选择相应具体的治疗方法)。对于本病,临床治疗方法较多[1-4],但刃针治疗尚无临床报道。急性期单纯药物、封闭、理疗、休息效佳,但慢性者则必须针刀或刃针松解方有效。刃针的刃仅0.3-0.7mm,治疗时无需麻醉,因此,可当即评定患者病痛是否解除。但也有相当部分患者对疼痛较为敏感,有时中途需局部麻醉。 4.4命名建议 需要指出的是鹅足滑囊大小不一、差别较大,作者发现,有的根本不明显,甚至缺失。对于本病,病变的其实不仅是滑囊,实际上更重要的是鹅足腱的炎性等病变,甚至是单纯的鹅足腱病变。无论是鹅足滑囊炎和/或鹅足腱的病变、新伤或是慢性病变,刃针治疗临床疗效皆满意。因此,本病的病名值得商榷。作者认为“鹅足腱囊炎”更为贴切。对于那些滑囊缺失的,可诊断“鹅足腱炎”。
5参考资料 1、动静结合治疗鹅足滑囊炎48例;孙建中;吉林中医药;2007 27(10) 2、粗针挑刺加坎璃砂热敷治疗鹅足腱滑囊炎47例,作者: 郭文青, 刘俊红;中医外治杂志 2005,14(2),50 3、局部封闭加中药外敷治疗鹅足腱滑囊炎60例; 周国骏;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20 (10) 4、针刀治疗鹅足滑囊炎疗效观察; 徐正生, 袁湘尧, 朱卫, 梁鹏程;中医正骨;2002,14(7) 5、倪家骧,樊碧发,薛善善.临床疼痛治疗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70 |
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颈肩腰腿痛网 ( 京ICP备05068258号-28 [北京两全其美科技公司版权所有] )
GMT+8, 2025-5-2 00:42 , Processed in 0.028586 second(s), 1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