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腰腿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痛王医学网校直播微课 痛王全国颈肩腰腿痛培训理疗师班 痛王全国颈肩腰腿痛培训十合一精华班 弧刃针、线针刀、小针刀、特色埋线、实用整脊、臭氧、臭氧水、臭氧大自血、尸体解剖、火灸疗法 痛王全国颈肩腰腿痛医学专家班 脊柱内镜(椎间孔镜)新鲜尸体解剖模拟手术强化培训班
查看: 4483|回复: 2

本草纲目 凡例 序例上 <篇名>引据古今医家书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2 09: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一、《神农本草》三卷,三百六十种,分上、中、下三品。梁陶弘景增药一倍,随品附
入。唐、宋重修,各有增附,或并或退,品目虽存,旧额淆混,义意俱失。今通列一十六部
为纲,六十类为目,各以类从。三品书名,俱注各药之下,一览可知,免寻索也。
一、旧本玉、石、水、土混同,诸虫、鳞、介不别,或虫入木部,或木入草部。今各列
为部,首以水、火,次之以土,水、火为万物之先,土为万物母也。次之以金、石,从土也。
次之以草、谷、菜、果、木,从微至巨也。次之以服、器,从草、木也。次之以虫、鳞、介
、禽、兽,终之以人,从贱至贵也。
一、药有数名,今古不同。但标正名为纲,余皆附于释名之下,正始也。仍注各本草名
目,纪原也。
一、唐、宋增入药品,或一物再出、三出,或二物、三物混注,今俱考正,分别归并,
但标其纲,而附列其目。如标龙为纲,而齿、角、骨、脑、胎、涎皆列为目;标粱为纲,而
赤、黄粱米皆列为目之类。
一、诸品首以释名,正名也;次以集解,解其出产、形状、采取也;次以辨疑、正误,
辨其可疑,正其谬误也;次以修治,谨炮炙也;次以气味,明性也;次以主治,录功也;次
以发明,疏义也;次以附方,着用也;或欲去方,是有体无用矣(旧本附方二千九百三十五,
今增八千一百六十一)。
一、唐、宋以朱墨圈盖分别古今,经久讹谬。今既板刻,但直书诸家本草名目于药名、
主治之下,便览也。
一、诸家本草,重复者删去,疑误者辨正,采其精粹,各以人名,书于诸款之下,不没
其实,且是非有归也。
一、诸物有相类而无功用宜参考者,或有功用而人卒未识者,俱附录之。无可附者,附
于各部之末。盖有隐于古而显于今者,如莎根即香附子,陶氏不识而今则盛行;辟虺雷,昔
人罕言而今充方物之类,虽冷僻,不可遗也。
一、唐、宋本所无,金、元、我明诸医所用者,增入三十九种。时珍续补三百七十四
种。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可裨《尔雅》、《诗疏》之缺。
一、旧本序例重繁,今止取神农为正,而旁采《别录》诸家附于下,益以张、李诸家
用药之例。
一、古本百病主治药,略而不切。王氏《集要》、祝氏《证治》,亦约而不纯。今分病原
列之,以便施用,虽繁不紊也。
一、神农旧目及宋本总目,附于例后,存古也。
<目录>序例上
<篇名>历代诸家本草
内容:《神农本草经》 掌禹锡曰∶旧说《本草经》三卷,神农所作,而不经见,《汉书·
艺文志》亦无录焉。汉平帝纪云∶元始五年,举天下通知方术本草者,所在轺传遣诣京师。
《楼护传》称∶护少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本草之名盖见于此。唐李世 等以梁《七录》
载《神农本草》三卷,推以为始。又疑所载郡县有后汉地名,似张机、华佗辈所为,皆不然
也。按《淮南子》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盖上世未着文本,
师学相传,谓之本草。两汉以来,名医益众,张、华辈始因古学附以新说,通为编述,本草
由是见于经录也。
寇宗 曰∶《汉书》虽言本草,不能断自何代而作。《世本》、《淮南子》虽言神农尝百草
以和药,亦无本草之名。惟帝王世纪云∶黄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定《本草经》,造医方以疗
众疾。乃知本草之名,自黄帝始。盖上古圣贤,具生知之智,故能辨天下品物之性味,合世
人疾病之所宜。后世贤智之士,从而和之,又增其品焉。韩保升曰∶药有玉石、草、木、虫、
兽,而云本草者,为诸药中草类最多也。
《名医别录》 李时珍曰∶《神农本草》药分三品,计三百六十五种,以应周天之数。
梁陶弘景复增汉、魏以下名医所用药三百六十五种,谓之《名医别录》。凡七卷,首叙药性
之源,论病名之诊;次分玉石一品,草一品,木一品,虫兽一品,果菜一品,米食一品,有
名未用三品。以朱书《神农》,墨书《别录》,进上梁武帝。弘景,字通明,宋末为诸王侍读,
归隐勾曲山,号华阳隐居,武帝每咨访之,年八十五卒,谥贞白先生。其书颇有裨补,亦多
谬误。
弘景自序曰∶隐居先生在乎茅山之上,以吐纳余暇,游意方技,览本草药性,以为尽圣
人之心,故撰而论之。旧称《神农本经》,予以为信然。昔神农氏之王天下也,画八卦以通
鬼神之情,造耕种以省杀生之弊,宣药疗疾以拯夭伤之命。此三道者,历众圣而滋彰。文王
、孔子,彖象、繇辞,幽赞人天。后稷、伊芳尹,播厥百谷,惠被群生。岐、黄、彭、扁,振
扬辅导,恩流含气。岁逾三千,民到于今赖之。但轩辕以前,文本未传。药性所主,当以识
识相因,不尔何由得闻。至于桐、雷,乃着在编简。此书应与《素问》同类,但后人多更修
饬之尔。秦皇所焚,医方、卜术不预,故犹得全录。而遭汉献迁徙,晋怀奔迸,文籍焚糜,
十不遗一。今之所存,有此三卷。其所出郡县乃后汉时制,疑仲景、元化等所记。又有《桐
君采药录》,说其花叶形色。《药对》四卷,论其佐使相须。魏、晋以来,吴普、李当之等更
复损益。或五百九十五,或四百四十一,或三百一十九。或三品混糅,冷、热舛错,草、石
不分,虫、兽无辨。且所主治,互有得失。医家不能备见,则智识有浅深。今辄苞综诸经,
研括烦省。以《神农本经》三品合三百六十五为主,又进名医别品亦三百六十五,合七百三
十种。精粗皆取,无复遗落,分别科条,区畛物类,兼注 时用土地所出,及仙经道术所须,
并此序录合为七卷。虽未足追踵前良,盖亦一家撰制,吾去世之后,可贻诸知音尔。
《桐君采药录》 时珍曰∶桐君,黄帝时臣也。书凡二卷,纪其花叶形色,今已不传。
后人又有《四时采药》、《太常采药时月》等书。
《雷公药对》 禹锡曰∶北齐徐之才撰。以众药名品、君臣、性毒、相反及所主疾病,
分类记之,凡二卷。时珍曰∶陶氏前已有此书,《吴氏本草》所引雷公是也。盖黄帝时雷公
所着,之才增饰之尔。之才,丹阳人,博识善医,历事北齐诸帝得宠,仕终尚书左仆射,
年八十卒。赠司徒,封西阳郡王,谥衣冠文物。《北史》有传。
《李氏药录》 保升曰∶魏李当之,华佗弟子。修《神农本草》三卷,而世少行。时珍
曰∶其书散见吴氏、陶氏本草中,颇有发明。
《吴氏本草》 保升曰∶魏吴普,广陵人,华佗弟子。凡一卷。
时珍曰∶其书分记神农、黄帝、岐伯、桐君、雷公、扁鹊、华佗、李氏,所说性味甚详
,今
《雷公炮炙论》 时珍曰∶刘宋时雷 所着,非黄帝时雷公也。自称内究守国安正公,
或者官名也。胡洽居士重加定述。药凡三百种,为上、中、下三卷。
其性味、炮炙、熬煮、修事之法多古奥,文亦古质,别是一家,多本于干宁晏先生。其
首序论述物理,亦甚幽玄,录载于后。干宁先生,名晏封,着《制伏草石论》六卷,盖丹石
家书也。
《唐本草》 时珍曰∶唐高宗命司空英国公李绩等修陶隐居所注《神农本草经》,增为
七卷。世谓之《英公唐本草》,颇有增益。显庆中右监门长史苏恭重加订注,表请修定。帝
复命太尉赵国公长孙无忌等二十二人,与恭详定,增药一百一十四种,分为玉石、草、木、
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有名未用十一部。凡二十卷,目录一卷,别为药图二十
五卷,图经七卷,共五十三卷。世谓之《唐新本草》。苏恭所释虽明,亦多驳误。礼部郎中
孔志约序曰∶天地之大德曰生,运阴阳以播物;含灵之所保曰命,资亭育以尽年。蛰穴栖巢,
感物之情盖寡;范金揉木,逐欲之道方滋。而五味或爽,时昧甘辛之节;六气斯 ,易愆寒
燠之宜。中外交侵,形神分战。饮食伺舋,成肠胃之眚;风湿候隙,构手足之灾。机缠肤腠,
莫知救止;渐固膏肓,期于夭折。暨炎晖纪物,识药石之功;云瑞名官,穷诊候之术。草木
咸得其性,鬼神无所遁情。刳麝 犀,驱泄邪恶;飞丹炼石,引纳清和。大庇苍生,普济黔
首;功侔造化,恩迈裁成。日用不知,于今是赖。岐、和、彭、缓,腾绝轨于前;李、华、
张、吴,振英声于后。昔秦政煨燔,兹经不预;永嘉丧乱,斯道尚存。梁陶弘景雅好摄生,
研精药术。以为《本草经》者,神农之所作,不刊之书也。惜其年代浸远,简编残蠹,与桐、
雷众记,颇或 驳。兴言撰缉,勒成一家。亦以雕琢经方,润色医业。然而时钟鼎峙,闻见
阙于殊方;事非佥议,诠释拘于独学。至如重建平之防己,弃槐里之半夏。秋采榆仁,冬收
云实。谬粱米之黄白,混荆子之牡蔓。异繁缕于鸡肠,合由跋于鸢尾。防葵、野狼毒,妄曰同
根;钩吻、黄精,引为连类。铅、锡莫辨,橙、柚不分。凡此比例,盖亦多矣。自时厥后,
以迄于今。虽方技分镳,名医继轨,更相祖述,罕能厘正。乃复采杜衡于及己,求忍冬于络
石。舍陟厘而取 藤,退飞廉而用马蓟。承疑行妄,曾无有觉。疾瘵多殆,良深慨叹。既而
朝议郎行右监门府长史骑都尉臣苏恭,摭陶氏之乖违,辨俗用之纰紊,遂表请修定,深副圣
怀。乃诏太尉扬州都督监修国史上柱国赵国公臣无忌、大中大夫行尚药奉御臣许孝崇等二十
二人,与苏恭详撰。窃以动植形生,因方舛性;春秋节变,感气殊功。离其本土,则质同而
效异;乖于采摘,乃物是而时非。名实既爽,寒温多谬。用之凡庶,其欺已甚;施之君父,
逆莫大焉。于是上禀神规,下询众议;普颁天下,营求药物。羽毛鳞介,无远不臻;根茎花
实,有名咸萃。遂乃详探秘要,博综方术。《本经》虽缺,有验必书;《别录》虽存,无稽必
正。考其同异,择其去取。铅翰昭章,定群言之得失;丹青绮焕,备庶物之形容。撰本草并
图经目录等,凡成五十四卷。庶以网罗今古,开涤耳目。尽医方之妙极,拯生灵之性命。传
万祀而无昧,悬百王而不朽。
《药总诀》 禹锡曰∶梁陶隐居撰,凡二卷,论药品五味寒热之性,主疗疾病及采蓄时
月之法。一本题曰《药象口诀》,不着撰人名。
《药性本草》 禹锡曰∶《药性论》凡四卷,不着撰人名氏,分药品之性味,君臣佐使
主病之效。一本云陶隐居撰。然其药性之功,有与本草相戾者,疑非隐居书也。
时珍曰∶《药性论》,即《药性本草》,乃唐甄权所着也。权扶沟人,仕隋为秘省正字。
唐太宗时,年百二十岁,帝幸其第,访以药性,因上此书,授朝散大夫,其书论主治亦详。
又着《脉经》、
《千金食治》 时珍曰∶唐孙思邈撰《千金备急方》三十卷,采摭素问、扁鹊、华佗、
徐之才等所论补养诸说,及本草关于食用者,分米谷、果、菜、鸟兽、虫鱼为食治附之,亦
颇明悉。思邈隐于太白山,隋、唐征拜皆不就,年百余岁卒。所着有《千金翼方》、《枕中素
书》、《摄生真录》、《福禄论》、《三教论》、《老子庄子注》。
《食疗本草》 禹锡曰∶唐同州刺史孟诜撰。张鼎又补其不足者八十九种,并旧为二百
二十七条,凡三卷。时珍曰∶诜,梁人也。武后时举进士,累迁凤阁舍人,出为台州司马,
转同州刺史。睿宗召用,固辞。卒年九十。因《周礼》食医之义,着此书,多有增益。又撰
《必效方》十卷,《补养方》三卷。《唐史》有传。
《本草拾遗》 禹锡曰∶唐开元中三原县尉陈藏器撰。以《神农本经》虽有陶、苏补集
之说,然遗沉尚多,故别为序例一卷,拾遗六卷,解纷三卷,总曰《本草拾遗》。
时珍曰∶藏器,四明人。其所着述,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
本草》以来,一人而已。肤谫之士,不察其该详,惟诮其僻怪。宋人亦多删削。岂知天地品
物无穷,古今隐显亦异,用舍有时,名称或变,岂可以一隅之见,而遽讥多闻哉。如辟虺雷
、海马、胡豆之类,皆隐于昔而用于今;仰天皮、灯花、败扇之类,皆万家所用者。若非此
书收载,何从稽考。此本草之书,所以不厌详悉也。
《海药本草》 禹锡曰∶《南海药谱》二卷,不着撰人名氏,杂记南方药物所产郡县及
疗疾
之功,颇无伦次。时珍曰∶此即《海药本草》也,凡六卷,唐人李 所撰。 盖肃、代时人,

《四声本草》 禹锡曰∶唐兰陵处士萧炳撰。取本草药名上一字,以平、上、去、入四
声相从,以便讨阅,无所发明。凡五卷,进士王收序之。
《删繁本草》 禹锡曰∶唐润州医博士兼节度随军杨损之撰。删去本草不急及有名未用
之类,为五卷。开元以后人也,无所发明。
《本草音义》 时珍曰∶凡二卷,唐李含光撰。又甄立言、殷子严皆
《本草性事类》 禹锡曰∶京兆医工杜善方撰,不详何代人。凡一卷,以本草药名随类
解释,附以诸药制使、畏恶、相反、相宜、解毒者。
《食性本草》 禹锡曰∶南唐陪戎副尉、剑州医学助教陈士良撰。取神农、陶隐居、苏
恭、孟诜、陈藏器诸家药,关于饮食者类之,附以食医诸方,及五时调养脏腑之法。时珍曰∶
书凡十卷,总集旧说,无甚新义。古有淮南王《食经》一百二十卷,《崔浩食经》九卷,《竺
喧食经》十卷,《膳馐养疗》二十卷,昝殷《食医心镜》三卷,娄居中《食治通说》一卷,
陈直《奉亲养老书》二卷,并有食治诸方,皆祖食医之意也。
《蜀本草》 时珍曰∶蜀主孟昶命翰林学士韩保升等与诸医士,取《唐本草》参校增补
注释,别为《图经》凡二十卷,昶自为序,世谓之《蜀本草》。其图说药物形状,颇详于陶、
苏也。
《开宝本草》 时珍曰∶宋太祖开宝六年,命尚药奉御刘翰、道士马志等九人,取唐、
蜀本草详校,仍取陈藏器《拾遗》诸书相参,刊正别名,增药一百三十三种。马志为之注解
,翰林学士卢多逊等刊正。七年复诏志等重定,学士李 等看详。凡神农者白字,名医所传
者墨字别之。并目录共二十一卷。序曰∶三坟之书,神农预其一;百药既辨,本草存其录。
旧经三卷,世所流传;名医别录互为编纂。至梁贞白先生陶弘景,乃以《别录》参其《本经》,
朱、墨杂书,时谓明白,而又考彼功用,为之注释,列为七卷,南国行焉。逮乎有唐,别加
参校,增药余八百味,添注为二十一卷,《本经》漏功则补之,陶氏误说则证之。然而载历
年祀,又逾四百,朱字墨字,无本得同;旧注新注,其文互缺。非圣主抚大同之运,永无疆
之休,其何以改而正之哉。乃命尽考传误,刊为定本,类例非允,从而革焉。至于笔头灰,
兔毫也,而在草部,今移附兔头骨之下;半天河、地浆,皆水也,亦在草部,今移附玉石类
之间。败鼓皮移附于兽皮;胡桐泪改从于木类。紫矿亦木也,自玉石品而取焉;伏翼实禽也,
由虫鱼部而移焉。橘柚附于果实,食盐附于光盐。生姜、干姜,同归一说。至于鸡肠、繁缕、
陆英、蒴 ,以类相似,从而附之。仍采陈藏器拾遗、李含光音义,或讨源于别本,或传效
于医家,参而较之,辨其臧否。至于突厥白,旧说灰类也,今是木根;天麻根,解以赤箭,
今又全异。去非取是,特立新条。自余刊正,不可悉数。下采众议,定为印板。乃以白字为
神农所说,墨字为名医所传。唐附、今附,各加显注,详其解释,审其形性。证谬误而辨之
者,署为今注;考文记而述之者,又为今按。义既刊定,理亦详明。今以新旧药合九百八十
三种,并目录二十一卷,广颁天下,传而行焉。
《嘉 补注本草》 时珍曰∶宋仁宗嘉 二年,诏光禄卿直秘阁掌禹锡、尚书祠部郎
中秘阁校理林亿等,同诸医官重修本草。新补八十二种,新定一十七种,通计一千八十二
条,谓之《嘉 补注本草》,共二十卷。其书虽有校修,无大发明。其序略云∶《神农本草
经》三卷,药止三百六十五种。至陶隐居又进《名医别录》,亦三百六十五种,因而注释,
分为七卷。唐苏恭等又增一百一十四种,广为二十卷,谓之《唐本草》。国朝开宝中,两诏
医工刘翰、道士马志等修,增一百三十三种,为《开宝本草》。伪蜀孟昶,亦尝命其学士韩
保升等稍有增广,谓之《蜀本草》。嘉 二年八月,诏臣禹锡、臣亿等再加校正。臣等被命
,遂更研核。窃谓前世医工,原诊用药,随效辄记,遂至增多。概见诸书,浩博难究;虽屡
加删定,而去取非一。或《本经》已载,而所述粗略;或俚俗常用,而太医未闻。向非因事
详着,则遗散多矣。乃请因其疏捂,更为补注。应诸家医书、药谱所载物品功用,并从采掇
;惟名近迂僻,类乎怪诞,则所不取。自余经史百家,虽非方饵之急,其间或有参说药验较
然可据者,亦兼收载,务从该洽,以副诏意。凡名本草者非一家,今以开宝重定本为正。其
分布卷类,经注杂糅,间以朱墨,并从旧例,不复厘改。凡补注并据诸书所说,其意义与
旧文相参者,则从删削,以避重复;其旧已着见而意有未完,后书复言,亦具存之,欲详
而易晓。仍每条并以朱书其端云∶臣等谨按∶某书云某事。其别立条者,则解于其末,云
见某书。凡所引书,唐、蜀二本草为先,他书则以所着先后为次第。凡书旧名本草者,今
所引用,但着其所作人名曰某人,惟唐、蜀本,则曰唐本云、蜀本云。凡字朱墨之别∶所谓
《神农本经》者,以朱字;名医因神农旧条而有增补者,以墨字间于朱字;余所增者,皆别
立条,并以墨字。凡陶隐居所进者,谓之《名医别录》,并以其注附于末;凡显庆所增者,
亦注其末,曰《唐本》先附;凡《开宝》所增者,亦注其末,曰今附;凡今所增补,旧经未
有,于逐条后开列,云新补。凡药旧分上、中、下三品,今之新补难于详辨,但以类附见,
如绿矾次于矾石,山姜花次于豆蔻, 次于水杨之类是也。凡药有功用,《本经》未见,
而旧注已曾引注,今之所增,但涉相类,更不立条,并附本注之末,曰续注,如地衣附于垣
衣,燕覆附于通草,马藻附于海藻之类是也。凡旧注出于陶氏者,曰陶隐居云;出于显庆者,
曰《唐本》注;出于《开宝》者,曰今注。其开宝考据传记者,别曰今按、今详、又按。皆
以朱字别书于其端。凡药名《本经》已见,而功用未备,今有所益者,亦附于本注之末。凡
药有今世已尝用,而诸书未见,无所辨证者,如胡芦巴、海带之类,则请从太医众论参议,
别立为条,曰新定。旧药九百八十三种,新补八十二种,附于注者不预焉。新定一十七种,
总新旧一千八十二条,皆随类附着之。英公、陶氏、开宝三序,皆有义例,所不可去,仍载
于首卷云。
《图经本草》 时珍曰∶宋仁宗既命掌禹锡等编绎本草,累年成书;又诏天下郡县,
图上所产药物,用唐永徽故事,专命太常博士苏颂撰述成此书,凡二十一卷。考证详明,
颇有发挥。但图与说异,两不相应。或有图无说,或有物失图,或说是图非。如江州菝
乃仙遗粮,滁州青木香乃兜铃根,俱混列图;棠球子即赤瓜木,天花粉即栝蒌根,乃重出
条之类,亦其小小疏漏耳。颂,字子容,同安人,举进士,哲宗朝位至丞相,封魏国公
《证类本草》 时珍曰∶宋徽宗大观二年,蜀医唐慎微取《嘉 补注本草》及《图经
本草》合为一书,复拾《唐本草》、《陈藏器本草》、孟诜《食疗本草》旧本所遗者五百余
种,附入各部,并增五种。仍采《雷公炮炙》及《唐本》、《食疗》、陈藏器诸说收未尽者,
附于各条之后。又采古今单方,并经、史、百家之书有关药物者,亦附之。共三十一卷,
名《证类本草》。上之朝廷,改名《大观本草》。慎微貌寝陋而学该博,使诸家本草及各药
单方,垂之千古,不致沦没者,皆其功也。政和中,复命医官曹孝忠校正刊行,故又谓之
《政和本草》。
《本草别说》 时珍曰∶宋哲宗元 中,阆中医士陈承合《本草》及《图
一,间缀数语,谓之别说。高宗绍兴末,命医官王继先等校正本草,亦有所附。皆浅俚,
无高论。
《日华诸家本草》 禹锡曰∶国初开宝中,四明人撰。不着姓氏,但云日华子、大明
。序集诸家本草近世所用药,各以寒、温、性、味、华、实、虫、兽为类,其言功用甚悉
,凡二十卷。时珍曰∶按《千家姓》,大姓出东莱。日华子,盖姓大名明也。或云其姓田,
未审然否。
《本草衍义》 时珍曰∶宋政和中,医官通直郎寇宗 撰。以《补注》及《图经》二
书,参考事实,核其情理,援引辨证,发明良多,东垣、丹溪诸公亦尊信之;但以兰花为
兰草,卷丹为百合,是其误也。书及序例凡二十卷。平阳张魏卿以其说分附各药之下,合
为一书。
《洁古珍珠囊》 时珍曰∶书凡一卷,金易州明医张元素所着。元素,字洁古,举进
士不第,去学医,深阐轩、岐秘奥,参悟天人幽微。言古方新病不相能,自成家法。辨药
性之气味、阴、阳、浓、薄、升、降、浮、沉、补、泻、六气、十二经,及随证用药之法
,立为主治、秘诀、心法、要旨,谓之《珍珠囊》,大扬医理,《灵》《素》之下,一人而
已。后人翻为韵语,以便记诵,谓之东垣《珍珠囊》,谬矣。惜乎止论百品,未及遍评。又
着《病机气宜保命集》四卷,一名《活法机要》。后人误作河间刘完素所着,伪撰序文词调
于卷首以
《用药法象》 时珍曰∶书凡一卷,元真定明医李杲所着。杲,字明之,号东垣。通
《春秋》、《书》、《易》,忠信有守,富而好施,援例为济源监税官。受业于洁
其学,益加阐发,人称神医。祖《洁古珍珠囊》,增以用药凡例,诸经向导,纲要活法,着
为此书。谓世人惑于内伤外感,混同施治,乃辨其脉证,元气阴火,饮食劳倦,有余不足,
着《
,着《医学发明》九卷,《兰室秘藏》五卷。辨析经络脉法,分比伤寒六经之则,着《此事
难知》二卷。别有痈疽、眼目诸
《汤液本草》 时珍曰∶书凡二卷,元医学教授古赵王好古撰。好古,字进之,号海
藏,东垣高弟,医之儒者也。取本草及张仲景、成无己、张洁古、李东垣之书,间附己意,
集而为此。别着《汤液大法》四卷,《医垒元戎》十卷,《阴证略例》、《 论萃英》、《钱氏
补遗》各一卷。
《日用本草》 时珍曰∶书凡八卷。元海宁医士吴瑞,取本草之切于饮食者,分为八
门,间增数品而已。瑞,字瑞卿,元文宗时人。
《本草歌括》 时珍曰∶元瑞州路医学教授胡仕可,取本草药性图形作歌,以便童蒙
者。我明刘纯、熊宗立、傅滋辈,皆有歌括及药性赋,以授初学记诵。
《本草衍义补遗》 时珍曰∶元末朱震亨所着。震亨,义乌人,字彦修,从许白云讲
道,世称丹溪先生。尝从罗太无学医,遂得刘、张、李三家之旨而推展之,为医家宗主。
此书盖因寇氏《衍义》之义而推衍之,近二百种,多所发明;但兰草之为兰花,胡粉之为
锡粉,未免泥于旧说,而以诸药分发五行,失之牵强耳。所着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
《伤寒辨疑》、《外科精要新论》、《风木问答》诸书。
《本草发挥》 时珍曰∶书凡三卷,洪武时丹溪弟子山阴徐彦纯用诚所集。取张洁古、
李东垣、王海藏、朱丹溪、成无己数家之说,合成一书尔,别无增益。
《救荒本草》 时珍曰∶洪武初,周定王因念旱涝民饥,咨访野老田夫,得草木之根苗
花实可备荒者四百四十种,图其形状,着其出产、苗叶、花子、性味、食法。凡四卷,亦颇
详明可据。近人翻刻,削其大半,虽其见浅,亦书之一厄也。王号诚斋,性质聪敏,集《普
济方》一百六十八卷,《袖珍方》四卷,诗、文、乐府等书。嘉靖中,高邮王磐着《野菜谱》
一卷,绘形缀语,以告救荒,略而不详。
《庚辛玉册》 时珍曰∶宣德中,宁献王取崔 《外丹本草》、土宿真君《造化指南》
、独孤滔《丹房镜源》、轩辕述《宝藏论》、青霞子《丹台录》诸书所载金石草木可备丹炉
者,以成此书。分为金石部、灵苗部、灵植部、羽毛部、鳞甲部、饮馔部、鼎器部,通计
二卷,凡五百四十一品。所说出产形状,分别阴阳,亦可考据焉。王号 仙,该通百家,
所着医、卜、农、圃、琴、棋、仙学、诗家诸书,凡数百卷。《造化指南》三十三篇,载
灵草五十三种,云是土宿昆元真君所说。抱朴子注解,盖亦宋、元时方士假托者尔。古有
《太清草木方》、《太清服食经》、《太清丹药录》、《黄白秘法》、《三十六水法》、《伏制草石
论》诸书,皆此类也。
《本草集要》 时珍曰∶弘治中,礼部郎中慈溪王纶,取本草常用药品,及洁古、东
垣、丹溪所论序例,略节为八卷,别无增益,斤斤泥古者也。纶,字汝言,号节斋,举进
士,仕至都御史。
《食物本草》 时珍曰∶正德时,九江知府江陵汪颖撰。东阳卢和,字廉夫,尝取本
草之系于食品者编次此书。颖得其稿,厘为二卷,分为水、谷、菜、果、禽、兽、鱼、味
八类云。
《食鉴本草》 时珍曰∶嘉靖时,京口宁原所编。取可食之物,略载数语,无所发明。
《本草会编》 时珍曰∶嘉靖中,祁门医士汪机所编。机,字省之。惩王氏《本草集要》,
不收草木形状,乃削去本草上、中、下三品,以类相从,菜谷通为草部,果品通为木部,并
诸家序例共二十卷。其书撮约似乎简便,而混同反难检阅。冠之以荠,识陋可知;掩去诸家,
更觉零碎。臆度疑似,殊无实见,仅有数条自得可取尔。
《本草蒙筌》 时珍曰∶书凡十二卷,祁门医士陈嘉谟撰。谟,字廷采。嘉靖末,依王
氏《集要》部次集成,每品具气味、产采、治疗、方法,创成对语,以便记诵。间附己意于
后,颇有发明。便于初学,名曰《蒙筌》,诚称其实。
《本草纲目》 明楚府奉祠、敕封文林郎、蓬溪知县,蕲州李时珍东璧撰。搜罗百氏,
访采四方。始于嘉靖壬子,终于万历戊寅,稿凡三易。分为五十二卷,列为一十六部,部各
分类,类凡六十。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增药三百七十四种,方八千一百六十。
<目录>序例上
<篇名>引据古今医家书目
内容:时珍曰∶自陶弘景以下,唐、宋诸本草引用医书,凡八十四家,而唐慎微居多。时珍今
所引,除旧本外,凡二百七十七家。
黄帝《素问》(王冰注)
唐玄宗《开元广济方》
《天宝单方图》
唐德宗《贞元广利方》
《太仓公方》
宋太宗《太平圣惠方》
《扁鹊方》(三卷)
张仲景《金匮玉函方》
《华佗方》(十卷)
张仲景《伤寒论》(成无己注)
《支太医方》
张文仲《随身备急方》
《徐文伯方》
初虞世《古今录验方》
《秦承祖方》
王焘《外台秘要方》
华佗《中藏经》
姚和众《延龄至宝方》
《范汪东阳方》
孙真人《千金备急方》
《孙真人食忌》
孙真人《千金翼方》
《孙真人枕中记》
《席延赏方》
孙真人《千金髓方》
《叶天师枕中记》
《箧中秘宝方》
许孝宗《箧中方》
钱氏《箧中方》
刘禹锡《传信方》
王绍颜《续传信方》
《延年秘录》
柳州《救三死方》
李绛《兵部手集方》
《御药院方》
崔行功《纂要方》
《刘涓子鬼遗方》
《乘闲集效方》
陈延之《短剧方》
葛洪《肘后百一方》
《服气精义方》
谢士泰《删繁方》
胡洽居士《百病方》
《孙兆口诀》
《梅师集验方》
崔元亮《海上集验方》
《深师香港脚论》(即梅师)
姚僧坦《集验方》
孙氏《集验方》
孟诜《必效方》
平尧卿《伤寒类要》
《斗门方》
韦宙《独行方》
王 《伤寒身验方》
《胜金方》
文潞公《药准》
周应《简要济众方》
《塞上方》
王兖《博济方》
沈存中《灵苑方》
《救急方》
《张路大效方》
崔知悌《劳瘵方》
《近效方》
陈 《经验方》
陈氏《经验后方》
《苏沈良方》(东坡、存中)
《十全博救方》
昝殷《食医心镜》
《必用方》
张杰《子母秘录》
杨氏《产乳集验方》
昝殷《产宝》
《谭氏小儿方》
《小儿宫气方》
《万全方》
《太清草木方》
李翱《何首乌传》
《普救方》
《神仙服食方》
嵩阳子《威灵仙传》
《寒食散方》
贾相公《牛经》
贾诚《马经》
\x以上八十四家,系旧本所引。\x
《灵枢经》
王冰《玄密》
张杲《医说》
《黄帝书》
《褚氏遗书》
李濂《医史》
秦越人《难经》
《圣济总录》
刘氏《病机赋》
皇甫谧《甲乙经》
宋徽宗《圣济经》
刘克用《药性赋》
王叔和《脉经》
张仲景《金匮要略》
彭祖《服食经》
巢元方《病原论》
《神农食忌》
《神仙服食经》
宋侠《经心录》
《魏武帝食制》
李氏《食经》
王执中《资生经》
娄居中《食治通说》
《饮膳正要》
刘河间《原病式》
《太清灵宝方》
《玄明粉方》
刘河间《宣明方》
戴起宗《脉诀刊误》
吴猛《服椒诀》
许洪《本草指南》
黄氏《本草权度》
陆氏《证治本草》
土宿真君《造化指南》
《医余录》
月池《人参传》(李言闻)
胡演升《炼丹药秘诀》
《名医录》
月池《艾叶传》
张子和《儒门事亲》
张洁古《医学启源》
《菖蒲传》
《医鉴》(龚信)
《活法机要》
杨天惠《附子传》
《洁古家珍》
李东垣《医学发明》
东垣《辨惑论》
东垣《脾胃论》
东垣《兰室秘藏》
《东垣试效方》
王海藏《医家大法》
海藏《医垒元戎》
海藏《此事难知》
海藏《阴证发明》
罗天益《卫生宝鉴》
丹溪《格致余论》
丹溪《局方发挥》
卢和《丹溪纂要》
《丹溪医案》
杨 《丹溪心法》
方广《丹溪心法附余》
《丹溪活套》
程充《丹溪心法》
滑伯仁《撄宁心要》
《惠民和剂局方》
陈言《三因方》
孙真人《千金月令方》
严用和《济生方》
王氏《易简方》(王硕)
杨子建《万全护命方》
继洪《澹寮方》
《是斋指迷方》(王贶)
杨士瀛《仁斋直指方》
余居士《选奇方》
黎居士《易简方》
《杨氏家藏方》(杨 )
《济生拔萃方》(杜思敬)
胡KT 《卫生易简方》
朱端章《卫生家宝方》
许学士《本事方》(许叔微)
《鸡峰备急方》(张锐)
孙用和《传家秘宝方》
王隐君《养生主论》
《真西山卫生歌》
赵士衍《九龠卫生方》
王方庆《岭南方》
《岭南卫生方》
初虞世《养生必用方》
周定王《普济方》(一百七十卷)
虞抟《医学正传》
李仲南《永类钤方》
周定王《袖珍方》
傅滋《医学集成》
萨谦斋《瑞竹堂经验方》
王履《溯洄集》
叶氏《医学统旨》
万表《积善堂经验方》
戴原礼《证治要诀》
《医学纲目》
《孙氏仁存堂经验方》
戴原礼《金匮钩玄》
《医学指南》
《杨氏颐真堂经验方》
刘纯《玉机微义》
《医学切问》
《陆氏积德堂经验方》
刘纯《医经国小》
王玺《医林集要》
《德生堂经验方》
仙《乾坤秘韫》
饶氏《医林正宗》
《法生堂经验方》
仙《乾坤生意》
周良采《医方选要》
刘松石《保寿堂经验方》
窥玄子《法天生意》
杨拱《医方摘要》
陈日华《经验方》
梁氏《总要》
《医方大成》
王仲勉《经验方》
吴球《活人心统》
方贤《奇效良方》
刘长春《经验方》
吴球《诸证辨疑》
阎孝忠《集效方》
《禹讲师经验方》
赵氏《儒医精要》
孙天仁《集效方》
戴古渝《经验方》
《濒湖医案》
《试效录验方》
龚氏《经验方》
《濒湖集简方》
《经验济世方》
《蔺氏经验方》
杨起《简便方》
孙一松《试效方》
阮氏《经验方》
《坦仙皆效方》
董炳《集验方》
赵氏《经验方》
危氏《得效方》(危亦林)
朱端章《集验方》
杨氏《经验方》
《居家必用方》
《经验良方》
唐瑶《经验方》
邓笔峰《卫生杂兴》
《救急易方》
《张氏经验方》
王英《杏林摘要》
《急救良方》
《龚氏经验方》
白飞霞《韩氏医通》
白飞霞《方外奇方》
《徐氏家传方》
《张三丰仙传方》
温隐居《海上方》
《郑氏家传方》
《王氏奇方》
《海上仙方》
谈野翁《试验方》
丘琼山《群书日抄》
《海上名方》
《包会应验方》
何子元《群书续抄》
《十便良方》
《孟氏诜方》
张氏《潜江切要》
李楼《怪证奇方》
《生生编》
邵真人《青囊杂纂》
夏子益《奇疾方》
《摘玄方》
赵宜真《济急仙方》
《纂要奇方》
《端效方》
王永辅《惠济方》
《奚囊备急方》
史堪《指南方》
王 《百一选方》
仙《寿域神方》
陈直《奉亲养老书》
《世医通变要法》
吴 《扶寿精方》
李廷飞《三元延寿书》
何大英《发明证治》
王氏《医方捷径》
《保庆集》
《保生余录》
《神医普救方》
杨炎《南行方》
彭用光《体仁汇编》
《传信适用方》
王氏《究源方》
王节斋《明医杂着》
《摄生妙用方》
艾元英《如宜方》
《济生秘览》
《王氏手集》
《萧静观方》
《锦囊秘览》
《唐仲举方》
《杨尧辅方》
《金匮名方》
《严月轩方》
《郑师甫方》
《芝隐方》
《通妙真人方》
《三十六黄方》
葛可久《十药神书》
苏遒《玄感传尸论》
《上清紫庭追劳方》
朱肱《南阳活人书》
韩祗和《伤寒书》
庞安时《伤寒总病论》
吴绶《伤寒蕴要》
赵嗣真《伤寒论》
成无己《伤寒明理论》
刘河间《伤寒直格》
陶华《伤寒六书》
李知先《活人书括》
陈自明《妇人良方》
郭稽中《妇人方》
熊氏《妇人良方补遗》
胡氏《济阴方》
《妇人明理论》
《妇人千金家藏方》
《便产须知》
《二难宝鉴》
《妇人经验方》
钱乙《小儿直诀》
刘 《幼幼新书》
《幼科类萃》
陈文中《小儿方》
曾世荣《活幼心书》
徐用宣《袖珍小儿方》
张焕《小儿方》
寇衡《全幼心鉴》
演山《活幼口议》
《阮氏小儿方》
鲁伯嗣《婴童百问》
《活幼全书》
《郑氏小儿方》
汤衡《婴孩宝书》
《卫生总微论》(即《保幼大全》)
《鲍氏小儿方》
汤衡《婴孩妙诀》
姚和众《童子秘诀》
《全婴方》
王日新《小儿方》
《小儿宫气集》
魏直《博爱心鉴》
高武《痘疹管见》(又名《正宗》)
李言闻《痘疹证治》
《痘疹要诀》
李实《痘疹渊源》
闻人规《痘疹论》(八十一篇)
张清川《痘疹便览》
陈自明《外科精要》
薛己《外科心法》
《外科通玄论》
齐德之《外科精义》
薛己《外科发挥》
薛己《外科经验方》
杨清叟《外科秘传》
李迅《痈疽方论》
周文采《外科集验方》
《眼科龙木论》
《飞鸿集》
倪维德《原机启微集》
《明目经验方》
《宣明眼科》
《眼科针钩方》
《咽喉口齿方》
\x以上二百七十七家,时珍所引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8 12: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 15: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看了,顶一个吧,好帖子












蛋卷机   http://www.danjuanji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aidu
颈肩腰腿痛理疗店加盟 颈肩腰腿痛之王王学昌 颈肩腰腿痛加盟 疼痛连锁加盟


15日前微信支付报名精华班,500元报名费抵1000元学费!

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颈肩腰腿痛网 ( 京ICP备05068258号-28 [北京两全其美科技公司版权所有] )

GMT+8, 2024-5-19 12:18 , Processed in 0.05716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