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qanmo 于 2014-12-26 20:14 编辑 ; m' O$ h; r# ~1 v; X
/ g7 P/ q! |* i# C: T' a
《特效穴荟萃》:7 G E) A6 P7 ?; h: I% T9 j0 ]9 V+ V1 K
: x7 K) w$ w; D8 r0 m+ T
1:后溪穴——统治一切颈肩腰椎病的神奇大穴1 |' \ b1 N7 C: B- ?
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又为八脉交会之一。有舒经利窍、宁神之功。可预防驼背、颈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护视力、缓解疲劳、补精益气的功效。 这是小肠经上的一个穴,奇经八脉的交会穴,通督脉,能泻心火、壮阳气,调颈椎,利眼目,正脊柱。有位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中医名家,每次给病人治疗时,都会在在病人腰部疼痛的部位扎上几针,然后贴上一种特制的膏药,最后在后溪穴上扎上一针。有些经年不愈的重症患者,经过这番治疗,短时间内就恢复健康了。真正管用的是扎在后溪穴上的那一针。扎针有个小窍门,进针之后边捻转边提插,同时让病人活动腰部。道家医学里是非常注重后溪穴的。它可以直接通到督脉上去,属于八脉交汇穴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穴位。督脉主一身阳气,阳气旺,则全身旺。一般按揉几分钟后就可振奋全身的阳气,身体就会像熊熊燃烧的火炉一样,暖彻心扉。点揉此穴,对小肠经有热、腿疼有很好的治疗功效。每天只用抽出三五分钟的时间来,随手动一下,这个简单的治颈肩腰椎病的方法。 ! }$ R1 |* x0 ]
9 g" h; B r# |: X
2:乳腺增生.肿块特效穴,第4腰椎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大肠腧周围),用酒精棉擦,皮肤颜色红色重的,用1.5寸针刺用力1分钟,刺骨膜,症状重的当时即效,疼痛大减,肿块变小,症状轻的,无疼或由小变没,需加中药配合。第4腰椎后正中线旁开1.5寸,无准确的地方,因在它的1.5寸左右用酒精 搽一片,最红的地方便是针的穴位,直刺应是髂骨上,我不知李柏松老师的八字治疗法,是偶尔发现并经常用,本不打算写出来,只因发了几个贴,斑竹不给加分,只好把最拿手的,最有效,而且自己发现的,
+ R3 v N2 y8 R( u0 ?3 Q1 L% [6 P& e: k6 L( u
3:头痛:压痛点的阳性率最高的部位有:肩胛内角区、肩胛岗下区、肩胛内缘区、锁骨下缘中点区、剑突区等。或在“耳后三焦区” 内有敏感点或压痛点(多为痉挛性结节或纤维)。
2 g6 E! ]% R0 T( R; Y* e7 W+ s
' z4 M; ?6 ^- X7 _% V) T! g T1 h& i4:颈推病:颈推病患者常在颈、背部(多在大椎穴周围或颈椎增生部位)出现“党参花样”“花斑样变”的反应点。此反应点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豆粒或花生米大小,约有1mm宽的边,边缘较为整齐,边的颜色稍深于正常皮肤,且反光弱。有些患者可出现其它反应点。刺激反应点可以治疗颈推病。如果“党参花样变”恰好在痛点上,治疗效果会更好。
; ?2 T0 R6 a) F3 X' P5 V 2 U* W" b" j0 @/ ?
5:肋间神经痛:在丘墟前后可有敏感点。
* F) l7 I# v0 g* I8 f( m3 n ! d, g( C- {% }7 k+ S4 D
6:肱骨外上髁炎:多数病例在肩胛骨内角附近或内下方可查到软组织的异常变化,或有结节,或有条状物,或有陷下感,或与健侧对比有明显的压痛。当强刺激背痛点后,如局部表皮出现淤斑或皮下软组织表现出炎症反应,则对肘部的镇痛效果更佳;同时,随着背部压痛程度的减轻或消失肘痛也将逐渐减弱或消失。
4 z8 @# V3 t; J# X9 F6 M 8 T4 ^3 w1 I9 G1 `* d0 |5 c$ b' \
7:腰痛:反应点在腰椎皮肤上,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隐约可见。或在脊椎从悬枢穴按压至腰俞穴部位,可找到压痛点。2 G. }/ L# J! }" M+ Z# Z3 H& o9 H
( ]1 }0 p8 Y8 b& Y8:膝痛:多数患者的骶骨部存在一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刺激该部位可产生显著的镇痛效果。, `6 b* h$ e. X
3 I4 e: O2 A# a$ `% @9:踝关节扭伤:在患踝同侧腕部能找到1一2个压痛点(患者伤后腕部并不感到有痛点,外踝扭伤一般在同侧腕部的尺骨茎突有压痛点,内踝扭伤可在同侧腕部的挠骨茎突处发现压痛点。
& C. \% l) v' _4 p & {/ u# O" B! ~: j5 B8 Q. x8 y) Y4 y
10:面肌痉挛:天容穴与天牖穴之间,多有压之有酸胀感的反应穴。
* c4 C6 r2 L- u6 g# H
1 Y9 K/ c# |. r5 `11:不寐(失眠):膀胱经背腰部第一侧线上多有的敏感点、结节和条索状物;阳性反应点在心俞、神道、厥阴俞、膏育、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等腧穴上多见。不寐病人除常在心俞、厥阴俞穴部位出现质为中等硬度的圆形结节外,还会因不寐的证型不同,而在与证相关的经脉线上或腧穴部位出现不同类型的阳性反应。例如:证属阴虚火旺之不寐,常伴有肝俞穴下条索状结节质中等硬度;肾俞、脾俞穴下有圆形结节质软;太溪、太冲、三阴交等腧穴压痛反应明显等。. m! G% c* `: Q
0 P7 n. q! v9 R! e5 Y1 |$ @
12:胸痹心痛心悸:患者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3、4肋间天池穴及灵墟、屋翳等穴附近有压痛部位。重度持续性窦性心搏徐缓者,而在印堂穴内右上方有反应点中,在该处用皮内针向下刺入留针后,心率均能增加。 N3 S) A/ |; N l; ~. r' L j
13:冠心病体表压痛点在膻中穴和左侧心俞穴偏左1.5 cm处最为明显,并称之为左膻中和左心俞穴。主诉胸痛、心悸、气促的心脏病患者,左3,4肋间内侧检测出反应点的频率很高,且病情减轻则反应减少。在颈椎两侧距椎体0.5-1cm处,用拇食指腹循摄按压,有酸痛、麻胀反应者。心绞痛患者,多在T2有压痛阳性,并于T2手法按压治疗心绞痛病人,多有止痛效果,且部分病人心电图有改善。心动过速患者其颈前反应点多在胸锁乳突肌下1/4前2cm处。1 o/ f. v; o E% c7 m
5 i4 y2 Y% H+ g% U' C/ H14: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多有背部脊柱两侧的阳性点。2 i6 t8 ?) D9 e# a; R, W
% {# m: }: M, _! S+ Z3 o15:胃脘痛:急性胃脘痛在一般在3-5胸椎棘突之间有敏感点。用拇指间断点压敏感点,有一种酸痛兼舒服的感觉,同时胃脘部疼痛缓解或减轻。或按压脊柱,按压时一般在疼痛的敏感部位的椎体后关节可发出“喀啦”的响声,若有响声治疗效果则明显。同时在背部的督脉区,华佗夹脊及膀胱经上,找出疼痛的敏感点、敏感经,进行重点按压、按摩、敲打等。8 f# m7 q5 x3 |& ~1 P# Y, Z
; R( n6 _5 H, P: H' T- d. L16:痢疾:急性菌痢压痛点一般在三阴交、地机、阴陵泉三穴或三穴上下一横指处。
6 L% X: Q* ]# G Z $ B( Y) ?9 e& ]( i
17:不孕症:躯干前部皮肤有紧张性增强的部位(多以募穴为主)。 % y( x; {, E! d; S/ n
* I3 _; g) r- w, T4 ]6 J/ o
18:痛经:痛经患者多有蠡沟穴压痛,蠡沟穴压痛缓解程度与痛经缓解程度相一致。 ]: p4 m1 }- ?1 l. t8 {
- h1 V% U3 ^' R. M$ V- v( e19:急性乳腺炎:同侧前臂有敏感点(按压时,患者自觉有酸、麻、憋胀感向乳房部传导的部位,多在间使穴上1寸左右)。在患者肩胛区内可探及2一3个阳性反应点或瘀血点,个别阳性点在肩胛区以下。反应点局部红肿、压疼明显,其周有星状放射线。华佗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7胸椎之间)及乳腺肿块相对应的压痛点或皮下按压有肿块结节处。8 W$ a( k; W% i7 _1 `
; i4 S0 Q. r% P" q9 n
20:痤疮:痤疮病人通常的反应点是:在第七胸椎以上的肩背部,为数个散在的栗粒大小淡红色、棕褐色或暗红色疹点,或为数小片与正常皮肤相比较颜色较深的区域,直径在1厘米左右,压之不退色。刺激此反应点可以治疗痤疮。
* n+ m2 {! [: ]9 `- y- W1 \
9 \# D* S+ U. _: v# Y21:痔疮:痔疮病人在背腰皮肤的反应点通常称之为“痔点”。“痔点”范围多在上起第7颈椎棘突平面,下至第5腰椎棘突平面,两侧至腋后线,但多见于中下部。“痔点”特征:形似丘疹,稍突起,如小米粒大,略带光泽,多为暗红、棕褐色,压之不退色,有的痔点还长有一根毫毛。找点困难时,用两手在病人背部磨擦,则痔点常可出现。如果背部找不到痔点,就选其压痛最敏感的一点,那便是痔点。痔点越靠近脊柱,越靠下,效果越好。有些患者龈交穴处或上唇系带下部有粒状或片状突起的白色小点或圆长不规则的小结节,称之为“痔疮结节”。刺激“痔点”或(和)“痔疮结节”可以治疗痔疮。“痔点”颜色越深,说明痔疮程度重,病程久。龈交穴处“痔疮结节”: 60%的痔疮患者在龈交穴处或下方有一芝麻粒状大小不等的粉白色赘生物,如有此物者,可用三棱针直接挑刺此赘生物,效果尤佳。
7 @% C% V+ A& F 3 ^% Q* d! D5 G$ D
22 麦粒肿:背部可找到的粟粒大淡红色皮疹或压痛点为穴。肩部的第七颈椎至第九胸椎之间,寻找略高起皮肤呈紫红色粟粒大小的反应点,有一个或几个,且压至褪色,放松即速复原。对侧背部肩脚区找浅红色稍高于皮肤、小米粒大、压之不退色的反应点。背部第1-12胸椎至腋后线范围内寻找到的粉红色或暗红色充血性疹点,有的隆起如粟米状,有的稍扁平,直径约0. 5--1mm,以1个多见,偶可见2-3个者。肩井及在背部找到的粟粒大淡红色皮疹或压痛点。
9 R3 |7 J0 o5 U" Y' A; A' N0 `
: N5 G. d1 r7 _' Y+ ^( Z23:牙痛:沿脊柱Tl棘突逐个向下按压,选出脊柱压痛最为明显的一个棘突。
) N! `* G3 i" r7 U) t) |) H
$ l S6 N% v0 Q1 X* n; `24:花粉症:上肢肺经的尺泽穴到少商穴之间有压痛、硬结的反应点。
5 q/ N. q! ^# y+ \ _ % z" w$ R- d+ T" |9 x
25:急性扁桃体炎:多在背部至阳穴穴区有阳性反应点。
0 f1 h9 l+ Q% p0 O" \, L& r% E2 ?' F 4 \( Y" v' x, p* C9 p
26:戒断综合征:是指在戒烟、戒毒、戒酒等情况下出现的一系列瘾癖证候群。 依赖者脊柱阳性反应点:压痛点出现较集中的部位在T5一T7棘突下,T5、T6、T7棘突下三者或合并或单一出现压痛。压痛点的疼痛程度随躯体症状的缓解,逐渐减弱。每个患者最敏感的部位是至阳穴。至阳穴及其周围敏感区
; d: B/ G9 \" @: E7 Q, p ) N& M u9 a# q' _5 k+ H
27:神经官能症:其痛点主要集中在督脉的神道、灵台、至阳穴(有的兼有第4、第8 胸椎棘突下压痛)。随着疾病的好转,痛点的数目也逐渐减少,痛点的疼痛程度也逐渐减轻。
0 ?# n, w: L- R- D$ ^8 X ; G4 E0 A" k g5 O# X1 [ o! Z
/ ]# u9 ^( ?" X, T6 J/ t! o w
特效穴集
1 K; U9 Z7 \4 B1 s5 B6 A. F, }5 x6 E# E+ [' Q3 v% ]( P- \) n
一、“戒烟”穴——列缺穴
" ?& h% r7 ?1 r8 J* [1 B
' C* y# }0 L: t二、减肥穴— 详见图解
/ _9 z4 C/ k. h
7 B# R& |" h C @三、“消气”穴——阴包穴和太冲穴
9 T& F d. k5 g阴包穴——适合冶"肝火旺"、脾气燥的勃然大怒;太冲穴——适合治"郁怒"生闷气的闷闷不乐
0 z# t4 A7 i( Q1 j* v" n8 t* E) \4 c$ H
0 Q/ o- L$ {& \! N6 H7 ^四、暖身穴— 阳池穴(主治手脚冰凉、关节痛、感冒等“万能穴)/ K7 U5 e! P* I9 m% T
6 ?. u& [' T0 E* r2 G
五、丰胸穴----详见图解
# X0 F" S( B# W7 [2 \& N; A9 V$ O* D* w0 A
六、曲池穴——治臂痛要穴。
: P/ ~$ ~ S* `6 ~9 b主治老人斑、皮肤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等,对人体的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特别注意:按摩此穴容易造成孕妇流产)# [, x& e7 l5 R& e9 U- n+ X0 w& _
" k" T. j% x6 ` n2 f' m
七、性欲穴——仙骨穴、肾俞穴、气海穴、关元穴和足三里穴
( d! E/ j" c: F @* o* t) O1 e1、仙骨穴:提高性欲以指压“仙骨”穴最为有效。仙骨位于尾骨上方3厘米处,它能促进性荷尔蒙分泌,提高性欲。位于仙骨上方2厘米左右之处的穴位,只要加以指压,对消除疲劳有莫大功效。指压“仙骨”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强压3秒钟,如此重复10次,每日不间断,则必能使你返老还童,精力复生。
- A0 u5 E4 }+ ~, i9 Q; F5 K2、关元穴:前正中线脐下3寸。属任脉。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主治泌尿、生殖器等疾病。 Q8 Q7 y" g6 E2 f& U% m L
3、气海穴:前正中线脐下1.5寸。属任脉。“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补益回阳,延年益寿之功./ U" i+ i* V' P. M# P1 N: Q( w; G3 F1 K
4、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按摩肾俞穴可以促进人体荷尔蒙的分泌,提高肾功能,促进性能力。按摩方法:两手的大拇指按于肾俞穴,其他四指包住腰部。用力按压5秒之后,慢慢减压,5秒之后再按压,反复按摩20次。8 K9 U6 q, I* O: Z. B; Y6 e
5、足三里:人体第一强壮穴,功用:健脾胃,助消化,治风湿,活经络,增免疫力。6 [8 l; n4 k7 ~$ ^0 V1 @5 @
2 X0 [3 e8 `/ e: K) f- o八、保健要穴——涌泉穴。
. C# y6 r7 W. H; F“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7 F- `# S% n& K3 z. n+ T
' v7 I0 O* Z% q. O0 h& L. k$ L/ u* }: t) i) J
久坐办公室要常按的6个健康穴:2 [8 l- j) t3 v. }
调查显示,困扰都市办公族的三大健康问题是:肠胃,颈椎腰椎病和失眠。此外,长居室内头晕频繁、长时间看电脑眼睛干涩、久坐不运动小腿易抽经,这些小毛病也让白领们苦不堪言。
0 y* v! X3 U, Z9 Q; f+ M2 L 按压公孙穴:白领吃饭常常不规律,十有八九有肠胃病。有空多按摩公孙穴、足三里,对脾胃有帮助。+ L, a# I; x# U8 W7 m; d) Q
公孙穴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足三里位于外膝眼向下量四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属胃经。在办公室取坐姿,两手拇指分别按住该穴位,深呼吸渐渐用力揉按20~30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 A; y! r% W. [: F' t7 n
揉捏风池穴:颈椎病可以称之为办公族最无言的痛,缓解颈椎病找风池穴。在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揉穴的同时轻轻旋转头颈部,再做些耸肩动作。每天晚上睡前按摩后可以做局部热敷,能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解除疲劳的作用。另外,在办公室每隔1~2小时可扭动颈部。
! O0 u' S2 Z9 _* j9 g5 N* c 滚揉后溪穴:久坐不运动,腰痛不稀奇。此时可按摩后溪穴。在手握拳时,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处。. g6 C: b$ U& M4 |+ V
坐在电脑面前,可以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效果。抽出三五分钟的时间来,随手动一下,坚持下来则对颈椎、腰椎有着非常好的养护作用。
* e# _1 ]' M5 ^/ Q' K 按摩太阳穴:脑力工作压力大,头晕、头疼是常有的事,此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摩太阳穴。太阳穴位于双眼的眼角与其平行发际连线1/2处。午饭后揉一揉太阳穴,三五分钟即可,往往有不错的提神醒脑的作用。
3 e# h/ M- g$ _7 Z2 o 按按承山穴:久坐、腿部受凉,容易引发小腿疼痛、抽筋,此时可赶紧按按承山穴。男性按此穴能缓解登山、骑车后的腿部不适。承山穴在腓肠肌肌肉分叉处的下缘。承山穴按上去会非常的酸痛,手法只能轻按轻揉,以感觉到酸胀微痛为宜。: x+ O, `* P2 J9 d" W
刺激明眼穴:眼睛干涩时,可以动动手指上的明眼穴。左右手的大拇指中间的骨节上。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以拇指的指甲分别对这个穴位进行刺激,以稍微感觉到疼痛即可。可以在工作的休息时间,或是等车的空档期自行按摩。& G) y% @4 k' i: z( p
. D W c1 |, z1 I5 ?3 Z
/ Q0 J$ P8 }* P6 [8 T- H/ q
九子寻阳穴位点按治病秘诀
. d, n% x( p! T; l1 G7 _ z1 .头痛:头痛欲裂苦难当,上点百会下承浆;前为山根后风池, 再加左右是太阳。
~; h8 ]3 w+ h3 P# _2 _2 .眼病:双眼迷矇辨不明,内外晴明两正光;角孙专治红眼病,攒竹能消麦粒肿。6 B- l, p* d9 O- C) a
3 .咽喉病:咽喉有病不能言,关冲照海上廉泉;天突双阳太溪水, 天容一点即开音。
# F+ @0 R+ U. W. y! Q# p4 .口舌病:口舌有病难知味,金津玉液不能尝;快引廉泉承浆水,玉枕劳宫可高眠。
5 |/ t& o8 g( r5 Z& ~# `# d$ v) U5 .耳病:耳鸣不闻天牗声,听宫听会完骨音;太溪涌泉入天池,耳痛就到耳门前。
1 @5 N: o- O# R6 .鼻病:鼻衄流红何能止?天泽中魁和少商;鼻炎不闻香与臭,印堂神阙要迎香。
$ {# M' m# }' {: U% B2 d1 l' E7 .牙病:牙痛要穴在掌心,合谷二间一处问;急取翳风到下关,耳穴万应定开顔。
% ]& G3 b6 q1 q7 H$ S2 N$ N5 m8 .面部病:面瘫吊线下关医,四白风池定痉挛;三间听宫疗面痛,腮腺自把角孙牵。: T0 D* i& h- Z) e- w3 C- T& L
9 .心病:心闷膻中解开怀,心痛至阳灵道开,怔忡难忘太溪穴,内关一穴不轻传。
( G+ z3 ]5 z' d7 @10 .肺病:天泽神水能止咳,大渊有鱼更治喘;更有肺俞天突穴,咳喘逢之如沃雪。+ T$ r+ I5 w5 c: p7 M& E" }
11 .胃肠病:胃脘一痛连足跟,三里三中到至阳;呕吐梁丘能填堵,呃逆攒竹摇翳风;# Y( w) @3 M, p0 U( }
建里一穴治下垂,天枢长强疗泄泻;肠痈便秘上巨虚,更有中脘利胃肠。
# U" ^" J. [0 J12 .肛病:十男九痔休与言,承山龈交长强好;再加腰奇痔点穴,点挑相合显神效。
8 L1 A( Y% H1 N$ ^7 r13 .肝胆病:肝胆相照阳陵泉,日月期门显奇能;中渎腓后建军功,共建勋业朝巨阙。6 D3 f. }1 n+ [! F U% B
14 .神志病:神门百会在人中,太溪合谷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