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表现
* n4 _; F$ H( s6 L" b$ V 7 H8 `' A' p/ z) @- w: T! p; L
【流行病学】眩晕是一种临床症状,各国发病率调查结果不一致,约在2.5-7.8%,我国河南省在6000人的随机调查中,眩晕的患病率为4.1%。有报道50岁以上眩晕患者中,约50%为颈性眩晕。颈性眩晕女性多发,男女比约为1:3,多发年龄段为30-70岁。
, ~4 N+ l) m( k+ {+ j3 A. _ 4 u) x9 u) M6 v
【临床症状】颈性眩晕病人有非常明确的眩晕病史,以眩晕为主诉,常伴有耳鸣(单侧或双侧,持续存在的耳鸣可在发病前加重),视物不适(可有眼睛干、胀、涩或看东西模糊,无视力障碍);出汗(以上半身为主),心悸(发病时心电图检查多无显著异常);血压不稳(可有高血压或低血压,以血压不稳为主)、头颈肩部疼痛(头痛以后头痛为主)、及上肢麻木等症状,个别病人有便意、脑鸣。重症者伴有恶心,呕吐;少数病人有颈椎及上胸椎棘间韧带、斜方肌压痛,绝大部分病人无阳性体征;当合并其他类型的颈椎病时,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每个病人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且可呈多样化组合形式。
3 |, D! Y) K; ]0 E$ ~& K4 c ( T( d' {, ~7 ~2 ~( W3 c$ @+ ]+ e
【发病特点】绝大多数病人发病有明确的可重复的特殊诱发体位,多在起/卧床、翻身、转头、低头、仰头等头颈部活动时被诱发;卧床休息其症状均可得到缓解。眩晕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小时不等,眩晕过后可持续数小时至数日头晕,严重者可持续一周以上,此期间眩晕可反复发作,但眩晕程度不逐渐加重,一般逐渐减轻;经治疗眩晕消除后尚残留一段时间的头晕,也有不残留头晕及其他症状的病例。本病多在凌晨、午后、睡前发病,劳累后容易发病;发病前病人往往有预感,卧床休息或颈椎外固定有效。本病不伴有其他神经学病理体征,可以与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相鉴别。; c* c# W; b8 B5 ?: |8 @
/ W* D3 @; [+ _* L* Y0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