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感神经干受刺激
# K0 J$ w3 n6 \& i$ W 交感干位于胸腹膜后,脊柱前面的左右两侧,其内主要由交感神经细胞及交感神经纤维组成,其中枢神经纤维来自脊髓灰质的侧角细胞(T1~4侧角细胞还另发出纤维向上组成颈上、中、下交感神经节),被纤维结缔组织固定在骨膜上,脊椎错位后,会对交感干产生牵拉(对神经而言,这种“牵拉”实为一“撕裂”,因为将伤及该处的神经与固定的纤维结缔组织及胸腹膜):胸椎段仅贴在肋骨小头前面;腰椎段紧贴在椎体侧缘。胸椎错位,会不同程度地带动肋骨颈,绕肋椎—肋横突、二关节所形成的斜轴作“内旋”运动(程度严重时,可导致肋弓上抬而致胸廓隆凸)。组成肋椎关节的肋骨小头,因其“内旋”,对贴附其上的交感干产生一新的刺激(撕裂)作用,从而使胸椎错位对交感干的刺激,产生增强与放大效应,导致交感干对胸椎错位的刺激最为敏感,并由此引起大量胸腹内脏病。胃酸症状是其之一。
6 M6 G! A( F4 f; h 人类的脊柱还处于动物期、不错位的衡定结构状态,所以其附属的神经血管对脊椎错位的这种刺激极为敏感,哪怕是1mm左右的错位,即足以刺激交感干而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出现、乃至相关疾病产生。按其受刺激的强度可分为“激惹”与“压迫”,前者导致交感干里的交感神经兴奋增强、交感递质升高;后者导致交感干里的交感神经兴奋减弱、交感递质降低。两者导致皆将与副交感神经的平衡打破,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障碍,并由此成为诸多内脏疾病的始发动因。5 `' [# m: L8 C" r- t" z; E
当胸椎错位时相应的交感神经干受“压迫”,交感兴奋(递质)下降,则对胃部的营养作用亦大幅度下降,使胃部组织中的新陈代谢减弱、分泌障碍或紊乱,这时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胃酸分泌增多,白天交感神经相对兴奋,胃酸症状也相对较轻,到了夜晚则副交感神经兴奋性明显增强,胃酸分泌过多的症状也就特别突出。
8 T0 G5 o, C# b+ K3 A1 V, ^* o 针刀软组织松解,使其背部(T4~T10)深处肋横突周围的软组织因错位而导致的高应力、高张力的得以减轻或消除,使肋横突周围的软组织对交感神经干的牵拉卡压得以消除,从而消除胃酸过多的临床症状。
! I4 B Y9 s! L2 C; C: j& c8 p$ y 三、治疗方法及部位
! w( ~# W6 d0 R 体 位:一般多取俯卧位或取坐位。% \! E' G- h) J3 \! D
治疗部位:T4~T10棘突两侧旁开1.5~2.5cm。
. Q8 s* u0 q8 l9 ^& Y 针 具:一般采用直径0.8~1.0cm的4~3号针刀。
; w8 k) Z3 q/ q) k 刺入角度与深度:针体与刺入部位皮肤垂直,刃口线与人体的矢状面平行,一般刺入深度为1.5~5cm不等(因人而宜),根据针下感觉多可到达关节突关节囊(不是绝对)。2 D' Z( Z" [) W
治 疗 点:多在6~12点。
: q/ N, l% p; v 疗 程:一般一周一次,6次一个疗程,多在一个疗程内即可消除临床症状。- o* p4 x: g; @!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