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 G% e, u' A4 F" i2 ]3 S. f. x& o) a" t ~! O) P
) e8 E/ f. p, k, R& ?
, K8 U+ J# V4 C4 }1病因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种情况:
2 x; D2 m2 P" @" u6 r: Q1.直接暴力* o& h9 w4 {) r1 s. t& j( G5 k
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该部骨折,使受伤部位发生骨折,常伴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如车轮撞击小腿,于撞击处发生胫腓骨骨干骨折。
' c8 P3 I u4 @/ J8 ^2.间接暴力
% a8 a; ]! P- }% k3 P' n( i: v, b间接暴力作用时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如从高处跌落足部着地时,躯干因重力关系急剧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处的椎体发生压缩性或爆裂骨折。
! o, S, X( \% G5 P3.积累性劳损
" M, Z# ~1 l1 C, ?: }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又称疲劳骨折,如远距离行走易致第二、三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干骨折。3 l/ Z3 r% n" ^
2临床表现1.全身表现
' T1 \& H: u! J& x$ Q) v/ n \) M(1)休克 对于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骨折、脊柱骨折及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患者常因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并发内脏损伤等而引起休克。0 [3 u9 O! y- s8 A+ F- w e8 S
(2)发热 骨折处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开放性骨折体温升高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1 l m/ l% K) c8 n" Z/ ^
2.局部表现
( K4 G$ D8 S! c4 @; q/ p3 {骨折的局部表现包括骨折的特有体征和其他表现。& c! X( M, D, w, n' l, l
3.骨折的特有体征# m I5 m( f( R. D
(1)畸形 骨折端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成角、延长。8 b6 W: |6 j" b2 q
(2)异常活动 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y) Q. y' n! R, @3 g* ^
(3)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撞击,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
/ d4 `6 k) d- p$ Y以上三种体征只要发现其中之一即可确诊,但未见此三种体征者也不能排除骨折的可能,如嵌插骨折、裂缝骨折。一般情况下不要为了诊断而检查上述体征,因为这会加重损伤。3 R+ d- z" K7 o7 O' g5 U7 B& T
3检查1.X线检查
9 ^1 e5 l+ }( h# l5 S* _凡疑为骨折者应常规进行X线拍片检查,可显示临床上难以发现的不完全性骨折、深部的骨折、关节内骨折和小的撕脱性骨折等,即使临床上已表现为明显骨折者,X线拍片检查也是必需的,可以了解骨折的类型和具体情况,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N' _ s7 d, f/ @3 E9 B3 y/ ?$ T* d
X线摄片应包括正、侧位片,必须包括邻近关节,有时需加摄斜位、切线位或健侧相应部位的X线片。
% ~$ Q* g2 Z6 t/ c2 `9 v2.CT检查9 s* m0 R! i2 m% K) o7 X
对于骨折不明确但又不能排除者、脊柱骨折有可能压迫脊髓神经根者及复杂骨折者均可行CT检查。三维CT重建可以更直观便捷地进行骨折分型,对治疗方案选择帮助很大,目前临床上常用。4 w$ d5 \2 M6 ^3 d& \
3.MRI检查5 M" U5 l( S+ H& A
虽然显示骨折线不如CT检查,但对于脊髓神经根及软组织损伤的显示有独特优点,目前已广泛用于脊柱骨折的检查。; b5 e, o7 Q. J* S- f+ p2 e; ?
4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即可确诊或排除诊断。
2 ?3 K3 e" U& {% j5治疗骨折病人的典型表现是伤后出现局部变形、肢体等出现异常运动、移动肢体时可听到骨擦音。此外,伤口剧痛,局部肿胀、淤血,伤后出现运动障碍。
' n; C- D8 O% y1 M+ }+ C; z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肢体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因此,在骨折治疗中,其复位、固定、功能锻炼这三个基本原则十分重要。$ O7 }( u/ S S& d
1.复位
: m* [: I& G( o& E) S是将骨折后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解剖关系,以重新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复位的方法有闭合复位和手术复位。* p* l6 I0 ?# S" D9 Q
2.固定/ `; M/ \% z! E- A/ ^0 ]! u) o6 N
骨折复位后,因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满意的位置,使其逐渐愈合。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这些固定方法称外固定。如果通过手术切开用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固定,则称内固定。7 Z% r+ Y, N9 j. b& w8 e, H; [3 q
3.功能锻炼
% p! u8 c2 ~+ f通过受伤肢体肌肉收缩,增加骨折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通过主动或被动活动未被固定的关节,防止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等,使受伤肢体的功能尽快恢复到骨折前的正常状态
$ a Z4 b6 _7 z( z0 D5 E0 y3 |/ ?, c8 M: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