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肌筋膜炎:颈肩背部广泛疼痛酸胀沉重感、麻木感,僵硬、活动受限,可向后头部及上臂放散。疼痛呈持续性,可因感染、疲劳、受凉、受潮等因素而加重。查体见颈部肌紧张,压痛点常在棘突及棘突旁斜方肌、菱形肌等,压痛局限,不沿神经走行放散。该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X线多为阴性结果。 颈肩肌筋膜炎的治疗在临床患者量很高,文案工作者、电脑技术员、办公室文员等等职业的人员甚至是小学生都有颈肩肌筋膜炎的发生。 软组织创伤性无菌炎症及疼痛,刺激肌肉产生持久的收缩状态,出现肌紧张,肌肉长期痉挛造成局部软组织血管痉挛,肌肉和筋膜供血不足,营养障碍,组织无菌性炎症加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使疼痛更加剧。 本病的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明了,临床观察认为本病与轻微外伤、劳累及受寒等有关。
7 @# m) C2 \$ V* C- s" x. [9 _ 颈肩部急性损伤后,使肌筋膜组织产生炎症、水肿,粘连、变性,以后逐渐纤维化,形成瘢痕,使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发为本病。长期的慢性劳损,如伏案低头作业,使肌肉长时间过度紧张、痉挛,虽损伤轻微,病变部位小,但在肌肉筋膜组织中产生变性、肥厚,形成纤维小结而引起较广泛的疼痛。病因机理是由于筋血不活毛细血管及微循环不畅所致。
; r, ]3 Y1 x/ q+ ? g* ] 中医认为筋膜炎,在外是因感受风寒邪外伤劳损等,导致筋膜受损、瘀血凝滞、肌肉痉挛、经络阻闭、气血运行不畅;在内则是因肾气亏损、肝失所养,内外交迫,从而发病。故中医在治疗筋膜炎上,一方面修复患处;一方面滋补肾阴、调养机理、行气活血,攻补结合。。 颈肩肌筋膜炎的临床诊断: (一)临床症状颈肩部酸痛不适,肌肉僵硬板滞,或有重压感,向一侧或两侧肩部与肩胛之间放射。晨起或天气变化及受凉后症状加重,活动后则疼痛减轻,常反复发作。急性发作时,局部肌肉紧张、痉挛,项背部活动受限。
0 ~% G6 f( ^4 B4 t5 { (二)检查
Z# {& b+ J1 J* m% s1、颈肩部及肩胛内缘有广泛压痛,皮下可触及变性的肌筋膜及纤维小结,并可触及筋膜摩擦音。
1 q0 [" ?) T4 i, v2、肩背部活动受限。
$ ~% r2 |9 n3 S# P+ W- K% |6 _3、一般无神经根性放射痛,故各种神经挤压试验均正常。 0 O, H4 U; Y) M- w1 m$ n
4、X线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偶可见项韧带钙化或肩背肌筋膜增厚,颈椎生理弧度轻度变直等。
; w) T4 Q) c2 h 颈肩肌筋膜炎的治疗: 药物治疗
* Y5 C- d7 i, {0 K+ c: |) {3 Y; I 1、服用舒筋活血类中药,对原发性肌筋膜炎疗效较好。 2、口服抗炎镇痛药物:常用药有水杨酸制剂,布洛芬。 3、血沉和抗“O”高者服用抗风湿类药物。
9 I/ W& G& a% s, }# y/ W 中医治疗 ' h& N- o' g. ~8 L. x% ?, i5 {
1、中医疗法向来以药效浑厚无副作用著称,使用传统膏药 ,贴于患处,可直达肌肉、筋膜的病变组织,促进血液流畅,达到修复筋膜组织,由外向内根除病痛。 2、热敷、理疗、针灸和推拿按摩等。
' K8 { { w+ k 3、痛点封闭治疗。取肩井、天宗、臂臑、、尺泽、太渊。每次选3-4穴,各穴每次10-20分钟,每日1-2次,连用10-20日。 其他疗法4 ?+ Z' \+ [+ b+ K
1、调整与纠正工作劳动中不良姿势,防寒防潮避免过分劳累。 9 B9 S* j3 D% B8 E$ F+ y- X$ k' ?
2、针刀疗法:针刀疗法用一个完整的语言来概括应该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通过分离切断粘连的纤维组织和筋膜硬结达到治疗的目的,疗效较好。$ b' \, M# F# B!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