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腰腿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痛王医学网校直播微课 痛王全国颈肩腰腿痛培训理疗师班 痛王全国颈肩腰腿痛培训十合一精华班 弧刃针、线针刀、小针刀、特色埋线、实用整脊、臭氧、臭氧水、臭氧大自血、尸体解剖、火灸疗法 痛王全国颈肩腰腿痛医学专家班 脊柱内镜(椎间孔镜)新鲜尸体解剖模拟手术强化培训班
查看: 5036|回复: 2

其他针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6 20: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其他针法
【目的要求】
    1.掌握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法、穴位注射法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
    2.掌握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及主治,头针的操作方法、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3.掌握耳穴的分布规律,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主治,耳穴的处方原则,耳穴的诊断方法,耳针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4.熟悉耳廓的表面解剖标志。
5.了解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重点内容】
    一、三棱针法  皮肤针法  皮内针法  电针法  穴位注射法
        1.三棱针法:三棱针是指使用三枝针刺破人体的一定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少量血液(或粘液),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三棱针法又称为“刺络法”,古代九针中的“锋针”近代又称为“放血疗法”。
(1)操作方法:
①点刺法:在腧穴部位上下向推按,使血聚集穴部。常规消毒后,以左手拇、食、中指夹紧被刺部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3mm左右,立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其出血(或粘液)少许,然后以消毒棉球按压针孔。此法多用于四肢末端的十宣、十二井穴、四缝等穴。
                ②散刺法:又称豹纹刺,是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一种方法,多由病变外缘环形向中心点刺。以促侠瘀滞的瘀血或水肿得以排除,达到祛瘀生新,通经法络的目的,可用于局部瘀血、血肿或水肿、顽癣等病。
                ③刺络法:用带子或橡皮管结扎针刺部位上端(近心端),可见到远心端静脉充盈鼓,常现消毒后,左手压在被针刺部位的下端,右手持三棱针迅速刺入针刺部位的静脉,刺入脉中立即将针退出,使其流出适量的血液,出血停止后,再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在其出血时,也可轻轻按压静脉上端,以助瘀血外出,毒邪得泻。此法多用于曲泽、委中等穴。临床多用于治疗急性吐泻、中暑发热等病证。
                ④ 挑刺法:用左手按压施术部位两侧皮肤,或夹起皮肤使固定皮肤,右手持针迅速刺入皮肤l~2mm,随即将针身倾斜挑破皮肤,使之出少量血液或粘液。亦有刺入5mm左右深,将针身倾斜,并使针尖轻轻提起,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出针,覆盖消毒敷料。挑刺点多为背俞穴、夹脊穴和反应点等。多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失眠、骨胱痛颈椎综合征等。
           (2) 适应范围: 此法具有通经活络,开窍泄热,调和气血,消肿止痛等作用。多用于实证、热证、瘀血、疼痛等病证,如急性热病、昏厥、疽积、痔疮、腈等。
(3)注意事项:严格消毒,以防感染;点刺时宜轻、稳、准、快,一般出血不宜过多,切勿刺伤动脉;体弱、孕妇、贫血者宜慎用,有出血倾向者不宜使用。
         2.皮肤针法
            皮肤针法是的特制多支短针组成的,皮肤针叩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常用来叩刺皮部,激发经气,调整脏腑、经络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皮肤针的针头呈小锤形,针柄一般长15~19cm,一端附有莲蓬状之针盘,针盘下边散嵌着不锈钢短针,根据散嵌短针数目的不同而分别称为梅花针(五支针)、七星针(七支针)、罗汉针(十八支针)等。近代又出现了由金属制成的筒状皮肤针,称为滚刺筒。
            (1)操作方法
                叩刺法:将针具与皮肤清毒后,针夹对叩刺部位,使用手腕之力,将针尖垂直叩打在皮肤上,并立即提起,反复进行。
叩刺部位:一般可分为循经叩刺、穴位叩刺和局部叩刺。
①循经叩刺即沿着经络线叩刺,最常用的是项背腰能部的督脉、膀胱经和四肢肘、膝以下经络。
② 穴位叩刺即根据穴位的主治作用,选择适当穴位叩刺。
③局部叩刺多在患部叩刺,如腰扭伤后的肿痛、顽癣、斑秃等。
                刺激强度: 叩刺强度可分为轻、中、重三种。轻刺用力稍小,皮肤仅现潮红、充血,适用于头面部、老弱妇女、虚证患者。重刺用力较大,皮肤明显潮红,并有轻微出血,适用于年壮体强、实证患者和肩臀等肌肉丰厚处。中等叩刺介于轻、重刺之间,皮肤潮红但无渗血,适用于一般部位和一般患者。
                叩刺可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可间隔3~5sd。
                (2) 适应范围: 皮肤针的适应范围较广,临床各种病证均可选用,如头痛、背腰痛、皮肤麻木、神经性皮炎、斑秃、顽癣等。
                (3) 注意事项:应经常检查针具,叩刺时其动作要轻捷,针应垂直不可偏斜,以减少疼痛。此外,局部皮肤有溃疡或破损者不宜使用本法。
         3.皮内针法
皮内针法,是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或患病局部的皮内进行长时间的埋针的一种方法又称留针法,针刺入皮肤后,固定留置一定的时间,给皮肤的而长时间的刺激调整脏腑、经络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目的。
           (1)针具:常用的皮内针有颗粒式和揿钉式两种。前者针柄形似麦粒,长约1cm,针身与针柄成一直线;后者呈图钉型,长约0.2~0.3m,针柄呈环形,针身与针柄呈垂直状。
           (2)操作方法:针前针具和皮肤应严格消毒,然后进行针刺。
                颗粒式皮内针用镊子夹住针柄,对准腧穴,沿皮下横向刺入0.5~0.1cm,针柄留于皮外,然后用胶布顺着针身进入方向粘贴固定。
                揿针式皮内针用镊子夹住环形针柄,对准腧穴,直刺嵌入,然后用胶布固定;也可将针柄贴于小块胶布上,手执胶布直压揿针所刺部位入。皮内针可根据病情决定其留针时间,一般3~5sd,最长可达1星期,炎热天气以1~2d为好。
           (3)适应范围:临床多用于某些需要久留针的疼痛性疾病和久治不愈的慢性病证,如神经性头痛、胆绞痛、腰痛、痹证、哮喘等。
            (4)注意事项:关节附近、胸腹部均不宜理针。若针后患者感觉疼痛或妨碍活动时,应将针取出,改选穴位重埋。埋针期间,不可着水,避免感染。
           4.电针法
              电针是在针刺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按近人体的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1)操作方法
                   ①  先将毫针刺入腧穴有了所需要的“得气”感应。
                   ②把输出电位器旋纽调到零位。
                   ③将电针器上每对输出的两个电极分别接在两要毫针上,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也③③可不分正负极,将两要导线任意接在两根针上。
              (2)电针的选穴:  电针的选穴与毫针否则法的选穴方法大致相同,即循经选穴、局部选穴、经验选穴与按神经分布选穴。但须选取两个穴位以上,一般以取用同侧肢体1~3对穴位为宜,不可过多。
              (3)电流的刺激强度: 当电流开到一定强度时,患者有麻刺感,这时的电流强度称之为“感觉阈”。如电流强度再稍增加,患者会突然产生刺痛感,这种能引起疼痛感觉的电流强度称之为“痛阈”。一般认为感觉阈和痛阈之间的电流强度,是治疗最适宜的刺激强度,但原则应以患者能耐受的强度为宜。
              (4)电针的刺激参数:电针的刺激参数包括波型、波幅、波宽、频率、持续时间等,这里主要介绍一下频率和波型。
              连续波
              密波:频率在50~100次/S。能降低神经应激功能,对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起抑制作用。常用于止痛,镇静,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针刺麻醉等。
              疏波:频率为2~5次人。刺激强,能引起肌肉收缩,提高肌张力。常用于治疗疾证,肌肉、关节、韧带等损伤。
             疏密波:即疏波、密波交替出现,可克服单一波型易产生适应的缺点。对组织的兴奋性较强,能促进代谢,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常用于止血,扭挫伤,关节周围炎,坐骨神经痛,面瘫,肌无力,局部冻伤等。
              断续波:是有节律地时断、时续出现的一种疏波。此波形机体不易产生适应性,能提高组织的兴奋性,对横纹肌有良好的刺激作用。常用于治疗倭证,瘫痪等。
             锯齿波:因波幅似锯齿形起伏而得名,其频率在16~25次/min间,接近人体的呼吸频率,故又称呼吸波。可用于刺激隔神经抢救呼吸衰竭,亦可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5)适应范围:针能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有止痛、镇静,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肌张力等作用。其适应范围与毫针刺法相同,故治疗范围较广。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痛证、痹证和心、胃、肠等器官的功能失调,以及癫狂和肌肉、韧带、关节的损伤性疾病等,并可用于针刺麻醉
(6)注意事项
                   电针刺激强,应防止晕针。调节电流时应缓缓增大,不可突然增强。
                   电针仪的最大输出电压在40V以上,最大输出电流应限制在1mA之内,以防止发生触电。
                    毫针的针柄如经过温针火烧后,往往表面氧化导电性能下降,一般不直使用。
                  心脏病患者应避免电流回路经过心脏,在邻近脊髓部位电针时,电流强度宜小。
      5. 穴位注射法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将药物注射于穴位之中,通过针刺和药液的双重作用,调整机体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1 操作方法
    (1) 针具及穴位选择:根据需要选择注射器和针头。选穴原则同是针针法,常结合经穴触诊选取阳性反应点注射,一般每次2~4穴。
    (2)常用药物:可供肌内注射的药物一般均可选用。5%~10%的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抗生素,维生素B,各种组织液以及当归、丹参等中药注射制剂等,可根据病情选用。
    (3)  注射剂量:因药物和注射部位不同而有差异。腰臀部等肌肉丰厚处可注入2~1sml,头面部可注入03~0.2ml,四肢部可注入l~2ml,背部可注入0.5~1ml,耳穴可注入0.1ml。一般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10次为1疗程。
    (4)操作常规:皮肤消毒,将针头按照毫针刺法的角度和方向,快速刺入皮下或肌层的一定深度,待出现针感后,若回抽无血,即可将药物注入。
    2 适应范围
    适应范围较广,凡是针灸的适应证大多可以用本法进行治疗,如咳喘、痹证、软组织损伤、腹痛、咽喉肿痛等。
    3 注意事项
一般应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配伍禁忌、副反应和过敏反应等;药物不直注入关节腔、脊髓腔和血管内,并应避开神经干;躯干部注射不宜过深;孕妇的下腹部、腰能部穴位和合谷、三阴交等穴,不宜进行穴位注射。
    二、头针、耳针
         1.头针
            头针,又称头皮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运用针刺防治疾病的方法。头针的理论依据一是根据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二是根据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选取相应的头穴线。为了适应国际上头针疗法的推广和交流,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经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会议正式通过,按分区定经、经上选穴,并结合我国古代透刺穴位方法的原则,拟定了《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
            (1)头穴线的定位、主治
                 现将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的。14条头穴线的定位及主治如下:
额中线在头前部,从督脉神庭穴向下引一直线,主治癫痫、精神失常、鼻病等。
额旁一线(胸腔区)在头前部,从膀胱经(眉冲)穴向前引一直线,主治冠心病、心绞痛、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失眠等。
额旁二线(胃区、肝胆区)在头前部,从胆经头临泣穴向前引一直,主治急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肝胆疾病等。
额旁三线(生殖区、脐区)在头前部,从胃经头维穴内侧0.75寸起向下引一直线,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遗精、子宫脱垂、尿频、尿急等;
顶中线在头顶部,从督脉百会穴至前顶穴之间,主治腰腿足病如瘫痪、麻木、疼痛,及皮质性多尿、脱肛、小儿夜尿、血压、头顶痛等。
顶颞前斜线在头顶部、头侧部,从头部经外奇穴前神聪至颞部胆经悬厘穴引一斜线全线分5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及躯干部(运动区)瘫痪;中2/5治疗上肢瘫痪;下2/5治疗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脑动脉粥样硬化等
顶颞后斜线在头顶部、头侧部,顶颞前斜线之后1寸,与其平行的线,从督脉百会穴至颞部的胆经曲鬓穴引一斜线,全线分5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及躯干部(感觉区)感觉异常;中2/5地治疗上肢感觉异常;下2/5治疗头面部感觉异常等。
顶旁一线在头顶部,督脉旁1.5寸,从膀胱经通天穴向后引一直线,主治腰腿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等。
                顶旁二线在头顶部,督脉分2.25寸,由胆经正营穴向后引一直线,主治肩、臂、手等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等。
                 颞前线在头的颞部,从胆经颔厌穴至是悬厘穴连一直线,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语症、周围面神经麻痹及口腔疾患。
                 颞后线在头的颞部,从胆经的率谷穴向下至曲鬓穴连一直线,主治偏头痛、耳鸣、耳聋、眩晕等。
枕上正中线在后头部,即督脉强间穴至脑户穴之间,主治眼病、颈项强痛、癫狂、痫证。
枕上旁线在后头部,由枕外粗隆督脉脑户穴旁开0.5寸起,向上引一直线,主治皮质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近视眼等。
                 枕下旁线在后头部,从膀胱经玉枕穴向下引一直线,主治小脑疾患引起的平衡障碍,后头痛等。
            (2)适应范围:头针主要用于脑源性疾病,如中风偏瘫、肢体麻木、失语、皮质性多尿、耳鸣、耳聋、眩晕、舞蹈病、脑瘫、小儿弱智、假性球麻痹。此外,亦可治疗头痛、脱发、脊髓性截瘫、高血压、精神病、失眠、腰腿痛、各种疼痛等常见病和多发病。
            (3)操作方法: 根据病情,明确诊断,选定刺激区,取坐位或卧位,头皮常规消毒后一般选用较粗长针,针与头皮呈30”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尖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阻力减小,将针与头皮平行继续刺入不同深度。一般以拇指掌面和食指桡侧面夹持针柄,以食指的掌指关节快速连续屈伸,使针体左右旋转,捻转速度每分钟200次左右,持续捻转2~3min,留针20~30min,反复运针2~3次起针。瘫痪患者留针期嘱患者活动患肢,有助干提高疗效,部分患者运针时在患病部位出现热、麻、胀、抽动感。
            (4)注意事项
           (1)针刺时必须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2)头针刺激较强,刺激时间较长,医者操作时应注意观察患者表情,以防晕针。
           (3)婴儿由于颅骨缝骨化不完全,不宜采用头针治疗。
           (4)脑溢血患者,须待病情及血压稳定后方可做头针治疗。
           (5)凡有高热、心衰、急性炎症时,不宜立即采用头针。
           (6)由于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故起针时应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1~2min。
        2.耳针
          耳针是在耳郭穴位上用针刺或其他刺激方法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其治疗范围较广,操作方便,并可用于针刺麻醉,对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十二经脉与经脉的关系
            十二经脉的循行中手太阳、手足少阳、手阳明等经脉的经脉、经别都入耳中;足阳明、足太阳经脉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六阴经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与耳间接联系阴、阳蹑脉并入耳后,阳维脉循头入耳。
            耳与脏腑的关系
            据《内经》、《难经》等书记载,耳与脏腑均有生理功能上的联系,而且从古至今的医家通过观察耳郭的形态和色泽的变化来判断脏腑的病理改变,依此诊断疾病,可见耳与脏腑的关系相当密切。
        (2)耳穴的分布规律: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根据形如胚胎的耳穴分布图看到: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在耳甲消化道的耳穴环行排列在耳轮脚周围。
        (3)耳穴的定位和主治
             耳尖在耳郭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主治发热、高血压、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牙痛、失眠
            坐骨神经在对耳轮下脚的前 2/3处,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主治主治交感在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主治胃肠痉挛、心绞痛、胆绞痛、输尿管结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神门将三角窝由耳轮内缘分为前、中、后 3等份,在三角窝后 1/3的上部至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主治失眠、多梦、痛证、顾病、高血压
            屏尖在耳屏游离缘上部尖端,主治发热、牙痛
            肾上腺在耳屏游离线下部尖端,主治低血压、风湿性关节炎、腮腺炎、眩晕、哮喘、休克
            缘中在对屏尖与屏轮切迹之中点处,主治遗尿、内耳眩晕症、尿崩症、功能性子宫出血
            皮质下在对耳屏内侧,主治面痛症、神经衰弱、假性近视、间日疟
            枕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部,主治头晕、头痛、神经衰弱、哮喘、癫痛
            心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主治心动过速、心率不齐、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  弱、癫病、口舌生疮
            肺在心、气管区周围处,主治咳喘、胸闷、声音嘶哑、皮肤薄痒症、尊麻疹、扁 平疣、便秘                                                                                            
            肝在耳甲艇的后下部,主治胁痛、眩晕、经前期紧张症、月经不调、更年期  综合征、高血压、眼病
            脾在耳甲腔的后上部,主治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过多、内耳眩晕症
            肾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主治腰痛、耳鸣、神经衰弱、肾盂肾炎、遗尿、哮喘、月经不调、遗精、阳展、早泄
            内分泌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主治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痤疮、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症
            三焦在外耳门后下,肺与内分泌区之间,主治便秘、腹胀、上肢外侧疼痛
             胃在耳轮脚消失处,主治胃痉挛、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恶心呕吐
             大肠在耳轮脚上方前部,主治腹泻、便秘、咳嗽、痤疮
            小肠在耳轮脚上方中部,主治消化不良、腹痛、腹胀、心动过速
             耳背沟在耳背、对耳轮沟和对耳轮上、下脚为处,主治高血压、皮肤盛痒症
             耳迷根在耳轮脚后沟的耳根处,主治胆道疾患、心动过速、腹痛、腹泻
        (4)耳穴的临床应用
             选穴原则
             ①按相应部位取穴:是指机体患病部位在耳郭上的相应部位而言。患病时,在耳郭的相应部位上有一定的敏感点,它便是本病的首选穴位,如胃病取胃穴等。
             ②按脏腑辨证取穴:根据脏腑学说的理论,按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进行辩证取穴。如脱发取肾,皮肤病取肺、大肠等。
             ③按现代医学理论取穴:耳穴中一些穴名是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命名的,如交感、肾上腺、内分泌等,这些穴的功能基本上与现代医学理论一致,故在选穴时应考虑到用其功能。如炎性疾病取肾上腺穴,是应用它的四抗作用之一的抗炎症功能。
              ④按临床经验取穴:从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些耳穴具有治疗本部位以外疾病作用,如外生殖器穴可治疗腰腿痛。                                                                                                                                                                     
              耳穴治疗操作方法
             ① 毫针法
              定穴和消毒: 诊断明确后,用探律或耳穴探测仪将所测得的耳穴或敏感点作为针刺点,行针刺之前耳穴必须严格消毒,选用2.5%碘酒消毒,再用75%的乙醇脱碘,待乙醇干后施术。
              体位和进针:一般采用坐位,如年老体弱、重病或精神紧张者宜采用卧位,针具选用26~30号粗细的03~0.5寸长的不锈钢针。进针时,医者左手拇、食两指固定耳郭,中指托着针刺部的耳背,既可以掌握针刺的深度,又可以减轻针刺疼痛。然后用右手拇、食两指持针,在刺激点针刺即可,用快速插入的速刺法或慢慢捻入的侵刺法进针均可。刺入深度应视患者耳郭的厚薄灵活掌握,一般刺入皮肤2~3分,达软骨后毫针竖立不摇晃为准。刺入后如局部感应强烈,症状往往即刻减轻;如局部无针感,应调整针刺的方向、深度和角度。刺激强度和手法依病情、体质、证型、耐痛度等综合考虑。
              留针和出针: 留针时间一般约15~30min,慢性病、疼痛性疾病留针时间适当延长,儿童、年老者不宜多留针。留针期间为提高疗效,可多次运针。出针是一次治疗的结束动作,医者左手托住耳郭,右手迅速将毫针垂直拔出,再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以免出血。
          ②电针法
            是毫针法与脉冲电流刺激相结合的一种方法,临床上更适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内脏痉挛、哮喘诸证。
             针刺获得针感后,接上电针仪两个极,具体操作参照电针法。电位旅扭要慢慢旋动,逐步调至所需刺激量,切忌突然增强刺激,以防发生意外,通电时间一般以10~20min为宜。
         ③埋针法
         是将皮内针埋入耳穴内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适用一些疼痛性病证和慢性病,起到持续 刺激、巩固疗效和防止复发的目的。
         使用时,先消毒针具和耳穴,左手固定耳郭,右手用镊子扶住皮内外针柄,轻轻刺入所选耳穴内,再用胶布固定。一般埋患侧单耳,必要时可埋双耳,每日自行按压3次,留针3~5d, 5次1疗程。
         ④压丸法
           即在耳穴表面贴敷压丸替代埋针的一种简易疗法。此法既能持续刺激穴位,又安全无痛,无副反应,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
           压丸所选材料就地而取,如油菜籽、小米、绿豆、王不留行籽等,临床现多用王不留行籽,因其表面光滑,大小和硬度适宜。使用时先用沸水烫洗2min,晒干装瓶备用。应用时将王不 留行籽贴附在0.6cm×0.6cm大小胶布中央,用镊子扶住贴敷在选用的耳穴上,每日自行按 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l~2min,3~7d更换1次,两耳交替。刺激强度以患者情况而定,
          一般儿童、孕妇、年迈体弱、神经衰弱者用轻刺激法;急性疼痛性病证宜用强刺激法。
    (5)穴位注射法
    用微量药物注入耳穴,通过注射针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药理作用,协同调整机体功能,促进疾病恢复,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使用时,用lml注射器依病情吸取药物,左手固定耳郭,右手持注射器刺入耳穴的皮内或皮下,将针芯回抽无血时缓慢推入0.1~0.sml药物,局部皮肤成小皮丘,并有痛、胀、红、热等反应,完毕后用消毒干棉球轻轻压迫针孔,隔日1次。
    6、注意事项
    (1).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2).对扭伤和运动障碍的患者,进针后直适当活动患部,有助于提高疗效。
    (3).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应忌用。
    (4).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和伴有高度贫血者木宜针刺,对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者木直行
强刺激。
    (5).注意防止发生晕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0 22: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死你了,这么好的帖子要顶的












全能闲人 圣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5 12: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aidu
颈肩腰腿痛理疗店加盟 颈肩腰腿痛之王王学昌 颈肩腰腿痛加盟 疼痛连锁加盟


15日前微信支付报名精华班,500元报名费抵1000元学费!

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颈肩腰腿痛网 ( 京ICP备05068258号-28 [北京两全其美科技公司版权所有] )

GMT+8, 2024-5-19 07:21 , Processed in 0.03511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