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dagonggaocheng 于 2011-12-28 17:17 编辑 ]; u# K+ T+ Y' b( O3 f
9 ~5 ~! ]: n6 R
足跟痛的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3 O& Z' ^7 Q. S
5 O, G& b5 w }+ u4 V8 y1 F4 P
足跟痛的定义
. Z& c% b* M7 Y$ _ 中文名称:足跟痛 英文名称:heel pain 定义:一侧或双侧足跟部位疼痛,站立、行走则加重。
2 v/ A7 K& g+ L* d 足跟痛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 跖 筋膜 炎 ,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 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丽处骨质增生及压痛 ,侧位X 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0 a* l7 g, R* t
! l7 Z8 f4 ] `9 a 足跟痛是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 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跖筋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丽处骨质增生及压痛,侧位X 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7 e/ e8 u# R. _1 B( @4 \ \
3 V! `1 T( K4 k& v( D7 Y
临床表现% F. a/ e; j& Z Y2 _ M# b9 |" x1 f
足跟痛,其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跟或脚底部酸胀或针刺样痛,步履困难。多因跖筋膜创伤性炎症、跟腱周围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骨刺及跟骨下脂肪垫损伤引起,发病多与慢性劳损有关。临床上主要有:! r% F9 ]( c5 k+ q8 U9 Z; W
(1)跟腱周围炎 (2)跟骨骨刺 (3)跟骨骨膜炎 (4)跟骨下脂肪垫损伤 (5)跟骨骨折 (6)跟骨皮下滑囊炎 (7)跗骨窦软组织劳损 (8)跟骨结核、肿瘤等。
- x; Y! V5 c% `" h& x" \0 S- `$ y" `2 ?
引起足跟痛的原因主要有:
; a& Z1 @2 R" b. Q4 g 1)跟骨骨刺:多见于老年患者,当有足跟痛时,经过拍摄X光片,可以发现跟骨结节处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但是,临床上发现骨刺不是导致疼痛的直接原因,只是隆起的骨刺,更容易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劳损,产生无菌性炎症,其足跟疼痛的程度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而与骨刺大小无直接关系。
. f! D+ @7 O" g* s* W! m6 Z4 K5 w1 P$ I) z! j! J+ |7 H
2)足底跖腱膜炎:足底跖腱膜是足底维持正常足弓、缓冲震荡、加强弹跳力作用的腱性组织。长时间的行走、过度的负重,都会引起跖腱膜的劳损,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而出现疼痛症状。5 v9 G1 `8 I! \# a) [( P
! M* R; Z) v G/ L# u! y7 r% e 3)足底脂肪垫萎缩:老年人的足跟痛较为复杂,除了以上两种可能的原因外,还有老年人本身的足底脂肪垫萎缩,其缓冲震荡、防止摩擦的作用减弱,使局部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出现疼痛。" {7 Q4 k! t t6 b1 Q
, q J; D' }! i( P% F0 e& Y
临床上怎样来区分是哪种原因造成的足跟痛呢?一般来讲,除了借助于相应的辅助检查如X光片外,主要由专业的足科医师,经过临床查体,基本可以明确诊断。也可以应用治疗性手段来区分,例如老年人由于足底脂肪垫萎缩引起的足跟痛,当应用局部封闭治疗时,是没有疗效的。
8 Q/ _4 q, H {0 z% ~$ y" n6 X
" k$ h0 ~! h8 o/ a9 N4 r假性足跟痛
) l1 m9 ^! s! t1 ] 足跟痛常表现为早晨起床落地的第一、二步最痛,走几步后便可以逐渐缓解。足跟痛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性足跟痛,X光片证实确有跟骨骨刺的形成,痛点集中;另一种是假性足跟痛,X光片没有骨刺增生的形成,足跟部持续疼痛,双腿有沉重的乏力感。两种足跟痛互相之间没有什么连带关系。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足跟痛属骨痹的一种,多因肝肾阴虚,感受寒邪所致。足跟痛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可是现在在年轻女性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像白领一族,上班穿着时尚款式的凉拖鞋,足后跟部长期暴露,在空调房内易受寒邪侵袭,下班后忙于逛街、跳瘦身操,足部又未能得到很好的休息,由于足跟长期受压、运动过度和受风寒,引起足跟脂肪纤维垫无菌性炎症,最终诱发疼痛。9 N8 V8 v9 s1 k! u% P
3 B) c3 f* P6 n3 T- z 假性足跟痛是可以预防的,平时注意足跟部的保暖,避免过度行走或站立过久,睡前可用温水泡脚,或对足部予以热敷,平时尽量选择穿软底鞋,至于扁平足者,更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最好还能穿上矫正鞋。' K- r H! P9 l$ \$ a* z
/ b1 O: J9 ?3 u. x' f9 e9 } 产后足跟痛/ S1 U/ D$ u+ Z4 ?/ ]! T* F
原因
* k! [# \5 s' j+ a) J! n+ x 产妇在月子里,气血两虚,很容易受凉寒之气。特别是足部,包括足后跟,一旦受凉,在以后的日子里就会出现疼痛。 产后足跟痛是虚症,不是外伤,也不属于骨刺所致。这种产后病,以肾虚为主,产后穿高跟鞋,经常赤脚穿拖鞋、凉鞋,常常是重要的诱因。# C q/ G6 G. v; q' U
肾为元气之本,肾主生殖、主骨。根据经络循环路线,足跟属肾经循环的范围。产后本身肾气虚弱,冲任受损,百脉空虚,气血两亏,如果再经常赤脚使足跟外露,或经常穿硬底、弯曲度高的高跟鞋,使产后本已虚弱的足部肌肉不能得到休息,气血失于温养而不流畅,就很容易导致足跟痛。如果不及时调治,日久不愈,便会落下“病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