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zhangluyitong 于 2011-12-24 10:58 编辑 ]
0 _" n4 E/ i: O0 |) W8 X# J7 ~1 t/ y3 i; r$ ~, ^. [
手腕腱鞘囊肿诊断和治疗
3 Q2 |) B7 ?5 _ 手腕腱鞘囊肿是一种肿胀,通常在手或手腕背面发生。这是良性的,充满液体的胶囊。腱鞘囊肿是不会发生癌变,不会扩散,虽然他们可能会扩大规模,他们就不会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手腕腱鞘囊肿
( L0 o T* S$ f! |1 ?' v# T! E 手腕腱鞘囊肿是指发生于关节囊或腱鞘附近的一种内含胶冻状粘液的良性肿块,其多为单房性,也可为多房性。发病原因不明。目前主要认为与关节囊、韧带、腱鞘上的结缔组织因局部营养不良,发生退行性粘液性变性或局部慢性劳损有关。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腕背部、腕掌部或足背部出现腕豆至拇指头大小的半球状肿块,质硬,有弹性,基底固定,有压痛。 本病最常发生于腕部背侧,其次是腕部掌面的桡侧,亦可发生于手掌、手指和足背部,少数发生于膝及肘关节附近;多见于青年和中年,女性多于男性;大多逐渐发生或偶尔发现,生长缓慢。极少数病例,囊肿可自行吸收,但时间长。多数病例经非手术治疗,疗效较好,但可复发。极少数病例需手术切除,效果良好。6 X1 P8 b' r/ g2 n& ]/ F
临床表现
4 a P" k+ |; P 1.手腕背侧、掌侧或足背等处出现局部肿块隆起,生长缓慢,很少有疼痛或不适。个别发生于腕管或掌部小鱼际者,可压迫正中神经或尺神经,出现相应的感觉和运动障碍。 2.肿块呈半球形,豌豆至拇指头大小,一般不超过2cm,表面光滑饱满,与皮肤无粘连,触之坚硬,有弹性,可有囊性感,基底固定,压之有酸胀或痛感。
8 t7 a0 P! g6 P6 r诊断依据
/ a8 m) [' q+ Q4 N 1.腕背侧、掌侧或足背等处出现半球形、表面光滑、张力较大的囊性肿块。 2.肿块生长缓慢,压之有酸胀或痛感,基底固定。 3.X线摄片示骨关节无改变。7 D1 ?1 u: h* Y
中医现代灸骨疗法; k: o1 w; A1 `/ W, h1 ~
是纯中药精制而成的药液,“液体针灸”借助离子高速渗透技术,秉承“灸骨疗法”与“离子渗透”合二为一,不仅能刺激了穴位和患处,疏通经络、祛淤消炎,还能将液体离子,直接渗透到病灶深处起消除病变部位炎症和疼痛,恢复纤维环突出、髓核组织损伤,达到彻底治愈疾病的目的。从皮肤直接给药,不通过内脏,不会产生副作用,不过敏,是绿色疗法,是中医中药治疗的典范。2 P+ ? l( n) l# N1 U! l" Q/ C7 l
中医治疗
# {3 o- }# `+ L& p8 r* c% G* F 腱鞘囊肿是发生于关节部腱鞘内的囊性肿物,内含有无色透明或橙色、淡黄色的浓稠粘液。本病多发于青年和中年,女性多于男性,最常见于腕部背侧,其次是腕部掌面的桡侧,亦可发生于手掌、手指和足背部,少数发生于膝及肘关节附近,是一种关节囊周围结缔组织退变所致的病症。腱囊贴为外用膏贴,治疗安全无痛苦,不会引起感染性,不影响皮肤外观。腱囊贴是从中医的辩证入手,以活血行气之法治疗腱鞘囊肿,通过直接外敷于腱鞘囊肿部位,可快速清热解毒、起到消肿化脓,同时修复关节腱鞘组织,恢复关节功能。
$ Z# c* T) x; S7 Z- z: y, i( Y+ P治疗原则
/ \# r0 z5 c" p" [; Z, Y0 C8 J) h6 v 1.腱鞘囊肿有时可以自消,但时间较长,并且疼痛大。 2.浅表囊肿可用外力压破、击破、挤破或用针刺破囊壁,待其自行吸收,可治愈,但易复发。外力压破以后,手腕会有非常不适的肿胀感,如果液体不吸收,囊肿还会慢慢重新形成。 3.局麻下用粗针头穿刺,尽量抽尽胶状液,注入醋酸氢化可的松或强的松龙12.5-25mg,加压包扎,每周一次,连续2-3次即愈,常复发。 4.手术治疗:效果最佳。手术必须仔细将全部囊壁连同周围部分正常的腱鞘、腱膜等组织、彻底切除。术后很少复发。复发者,仍可再次手术切除之。但是容易复发,治疗费用不菲。5 V6 t& Q6 c J( U. @5 e, A' V
用药原则; j/ }' b! \) V) t
本病一般不需药物治疗。要做囊内注射者,则可选用醋酸氢化可的松或强的松龙。需手术治疗者,则术后选用适当的抗生素。部分住院病人还需补充液体等。! z2 v% Q. y& M$ r8 |
疗效评价8 R5 L3 e% s9 ?% a8 c, N$ A
1.治愈:囊肿消失,无症状,肌腱无粘连,无复发,功能恢复。手术后伤口愈合。 2.好转:症状减轻,功能改善。 3.未愈:症状、体征未改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