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脱位的早期自查与判定4 M" v& L. J' R" d3 m K/ X
3 _ |& u6 O" ?: s9 a# N8 C, h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据报道,25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新生儿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髋关节先天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其发育异常包括骨骼异常(髋臼、股骨头、股骨颈)和软组织异常(关节囊、股骨头圆韧带、关节周围肌肉)。由于程度不同,可分为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和全脱位。髋臼发育不良系指髋臼指向异常、髋臼指数过大、臼窝浅、坡度长、容积小,不能良好地覆盖和包容股骨头;半脱位是指股骨头仍在真性髋臼内但部分脱出;全脱位是指股骨头自真性髋臼脱出。7 c2 o% |, U8 @ S, H
2 z0 Z8 Y# B) _ J
本病的发病原因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胎儿在母体宫腔内的位置有关或者与产后髋关节的位置有关,如有些地方习惯将新生儿与婴儿双下肢伸直包裹,其髋关节脱位发生率就较高;有些地方习惯将新生儿双下肢维持在屈曲外展位,即岔开腿,其发生率就偏低。此病有家族遗传特点,女孩发病比男孩多。6 }/ R" h m% [* Z" o
5 ]; C# l) W. z: q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有如下早期体征:新生儿和婴儿期的患儿早期髋脱位时肢体多呈屈曲状,不敢伸直。活动较健侧差,牵拉时可以伸直,松手后又呈屈曲状。有些患儿下肢呈外旋、外展位;或两下肢呈交叉位;更甚者髋关节完全呈僵硬状态。患肢短缩伴臀部、大腿内侧皮肤皱折加多加深或不对称,会阴部加宽,牵拉患肢有弹性感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在幼儿期发现相对容易,因患儿已开始站立行走,症状日益明显。患儿站立走路较同龄幼儿为晚,站立时臀部后耸、腰部前凸更为突出。双下肢不对称,患肢缩短。单侧脱位患儿的走路步态呈“甩髋”式跛行;双侧脱位患儿或年龄大者走路时步态呈摇摆式跛行,即常描述为“鸭步态”。患儿髋部多无疼痛,活动很少受限。内收肌挛缩者可有外展受限,单侧脱位者患侧大转子上移。新生儿和婴儿期的髋脱位X线诊断存在一定困难,年龄超过1岁以后,股骨头骨骺已骨化,骨盆平片上清晰可见股骨头脱出髋臼,向外方移位,髋臼变浅变小。2 I6 S" q2 B0 u: d1 }
5 l4 i8 t* I4 D4 W 儿童骨骼塑形能力强,早治疗、早复位,髋关节就可以按正常生理需求发育。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并不复杂,3个月以内患儿用石膏固定维持双髋外展位半年至1年。3个月至2岁小儿,用手法复位,外展内旋位石膏或支具固定患肢一年。2~6岁儿童需手术治疗,但也能取得较好疗效。如果12岁以上再手术,疗效一般较差。因为孩子超过12岁,髋关节长时间脱位,又负重,股骨头与髋臼上缘长期摩擦会变形,发生骨性改变;真臼发育差,里边会充满纤维或脂肪,发生退变,而且上缘被磨掉,变成斜坡形,股骨头无位可归。如果强行手术复位,就会造成较大的压力,导致股骨头坏死或髋关节僵直。
* q' y, u: ]# `! C8 b5 `' S% B2 C$ a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最佳治疗年龄为0~6岁,如果在婴儿期治疗,孩子将来走路正常,也不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有什么影响。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期,则增加治疗难度,影响治疗效果,甚至造成永久性的跛行或者髋关节炎。所以早期发现并正确诊断髋关节脱位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您的孩子出生后发现两侧臀部不对称,臀纹不对称;或走路时与正常儿童不一样时,应该立即到相应的专科医院作全面系统检查,以免延误早期诊断的机会。5 ^, ~0 A# ]4 q+ e A& |: t# }- ]
; D$ e y( u: P3 L4 }髋关节脱位的早期自查与判定的延伸阅读——什么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3 R1 Q) q" l; r
! Q$ _0 D2 d n3 G" q' a2 A% z$ W7 Y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比较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以后脱位为多见,出生时即已存在,病变累及髋臼、肌骨头、关节囊、韧带和附近的肌肉,导致关节松弛,半脱位或脱位。有时可合并有其它畸形,如先天性斜颈、脑积水、脑脊膜膨出,其它关节先天性脱位或挛缩等。
" }+ n" {- q8 b5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