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浸润麻醉的注意事项】
2 B8 C0 q% }5 k* l5 _2 z, \ J: \; k6 V% m Y* l
l、局麻药物的选择/ \. n$ O# Y- f( a9 G2 v
1 H9 a, s1 v) X5 J3 O2 d; }
心选择毒性小,变态反应少,麻醉起效快,用药安全范围大,药物易得而费用小高,义无须做过敏试验的药物,日前常用的是利多l-f矧./ E8 l2 K9 q, B- J, t; }
B- y- }+ f ]1 `8 H5 L
2、麻醉方式选择
/ ?$ ^: o' W# w; x0 _5 B" t
$ x/ H6 p; [+ W, f局麻操作方式可能有多种多样选择,但如要按本书提供的局麻方法,即退回式麻醉方法进行操作,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将会同时得到保证。理由如下:! _3 J5 N$ H1 }/ x2 y
- {* _1 m( a1 b* F; B5 n! @
①外科应用的是推进式的逐层浸润麻醉法,首先要做皮丘,然后分层麻醉,切开后再予麻醉,注射麻醉药物在浅部,如皮下部分,无太的动脉血管,又在明视下进行,可以避开血管与神经。而针刀治疗的许多部位与神经、血管有密切关系,如事先未弄清它们的投影位置也未能避开,则可能麻醉神经干I丽致误伤。
! \4 X0 P$ @9 s. [5 ]" F1 M# y& A
1 K9 H# B1 K+ A l②针刀所施麻醉的部位多是一些深部的骨面标志,如采用边推药边进针方法,有时不一定到达预期的骨面,不仅麻醉无效,也可能fH现其他问题。所以必须先找到体内深部的骨性标志,然后力-可施以浸润麻醉。- I7 L: a8 s j2 ]
2 |6 J A/ S4 L9 `9 w③脊柱、四肢的深部组织,特别是肌问隙内,有许多大血管、神经十走行。而针刀要处理的组织往往是深部组织,在钋刀的径路中可能存在一些cmL管、神经,敝在穿刺过程中,如遇到这些In管、神经,会有明显的反应,如窜麻、剧烈疼痛,这时应退同注射针,重新穿刺,以避开它们。如此操作就不会将神经麻醉,也不会将麻醉药注入血管中。
0 ]& c. }5 J9 S9 R3 O. }: z$ U0 T
2 Q1 J! f( O* l, x, C5 R7 n* n) [④在脊柱的棘间和椎板的浅面麻醉时更应注意,在本书中均有具体规定。其原因是,该处的深部就是硬脊膜外腔和蛛网膜下腔,如误注入麻药,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一再强调,必须在骨面的浅面,即椎板外、关节突处施以麻醉才行。3、仔细体会针感 某些部位进针深度和阻力消火的标志必须仔细体会j胸、腰椎棘卜切带是背部软组织的第二个阻力部位注射针穿过皮肤为第一阻/J消失处,穿过棘上韧带为第二个阻力消失处,这后一个阻力消失处更为重要。第i个阻力消失部位为黄韧带。每个部位的阻力和阻力的消失应有明确的手感。对于腰、胸柞,特别是颈椎的棘间点的麻醉,不是怕刺入的浅了,而是怕刺入过深,加之回吸不认真,吸出无色液体又没有发现,而向蛛网膜下腔注入麻醉药,将会造成全脊髓麻醉,那是很危险的!所以一定要认真执行操作规范。此时回吸不仅应是无血、无液,更须针筒内是负压状态,以保证麻醉的安全。可以这样说,此处局麻针头的进入深度一定要“宁浅匆深”!因为棘间韧带的痛觉本不很敏锐,所以麻药也不宜注入太深、太多。 4、局部浸润麻醉是一次针刀操作的探查 局部浸润麻醉不仅仅是作了麻醉,实际上,它也是一次针刀操作点的探察。麻醉针头到达了针刀操作所要达到的目的地,说明定点准确无误;如果针头穿刺经过一番调整才到达针刀操作部位的骨面,在此调整的过程中,给予操作者以正确的引导。针刀操作者应该避免不正确的路线,使针刀操作巡正确入路较准确的到达目的地,使针刀操作顺利、成功。照此看来,局麻本身便具有了双重的意义,不管是哪一方面都是很有价值的。
1 G( l4 i- b1 Q1 r' [0 M+ q* |4 u
% {" q7 [0 s# l9 v5、麻醉消除了病人的恐惧感,增加了安全感,为针刀闭合型手术的应用和推广打开了方便之门; E' J( O9 i4 W
& n3 f* B' [7 C7 W5 c) C. \
许多病人认为针刀有效,但太疼,所以不到迫不得已是不愿接受的。有一些人,因为疼痛较重而半途而废,不再坚持治疗,给针刀闭合型手术带来了负面影响。局部麻醉的实施解决了这些问题。只有消除病人的恐惧感,增加安全感,病人愿意接受针刀闭合型手术治疗,才能体会到针刀治疗的疗效,才有可能逐渐扩大针刀闭合型手术6、讲究麻醉操作技巧 比如怎样持针,如何刺人,各种软组织不同的感觉性标志(软性标志),如何寻找体内深部的lj”H:标志等;埘同吸、推药等的操作要保证其准确性,均匀性等,这些需要自我主动约束自己,培育自己的本领。许多参加系统培训、进修的医生,不仅学到了技术本领,更得到了操作安全的保证。
$ {: ^) [5 r6 Y!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