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骨节病的中医疗法介绍: K0 b4 O! b( C( ]5 U I
) b8 U8 F9 E$ G8 N" p1 s 针 灸
# F4 u' j9 O) q 针灸是综合疗法的主要内容之一。能调整全身经络,驱除风寒,迅速解除患者的关节疼痛,并能促使挛缩的关节伸展。
) C/ B9 v! b( f9 T% T* P: S 1.针刺穴位3 D! a J `1 g" V
根据疼痛部位,在局部取主穴,远端取配穴。同一穴位每天只进针一次,同组各穴分别轮换使用,每次每个肢体最多进3、4针。
0 d. j- B' {, X9 Z9 D6 w (1)指、腕关节疼痛,挛缩,运动功能障碍:- |4 ]& H2 V4 _& w# T* O9 r
主穴:合谷、内关、阳池、外关。* t, D) J0 E9 ]: u. q
配穴:太渊、三间、大陵、中诸、神门、后溪、曲池、肩颙、阿是穴。
; Q1 O5 J+ o4 n3 m (2)肘关节疼痛、挛缩、运动功能障碍:
5 |4 F7 k- _ u" [# n- r 主穴:曲泽、尺泽、曲池。+ i8 |) B( g+ n7 @
配穴:合谷、肩颙、手三里、少海、内关、外关、阿是穴。2 y6 H5 B/ K Q+ y. p
(3)肩关节疼痛、挛缩、运动功能障碍:
1 r8 U9 c. Q. F 主穴:肩颙、肩井。2 M' t* n8 M7 q; g2 E. q( a5 w
配穴:大椎、肩髎、曲池、合谷、阿是穴。
1 p) i" f/ C- M& I! O6 \5 \" J/ y, l |, ?& o/ d& ?0 Y
2.针刺手法/ u6 N+ z3 z/ f
采用古法“泻”的手法,即强刺激或抑制手法。进针后,到患者或有酸困或胀麻感或抽感时即可停止。为了获得强烈的刺激,进针后可连续捻转针柄,或用雀啄式的上下捣动;捻转的圈要大,捣针的次数要多,以患者的身体健康、衰弱和关节的疼痛程度为标准:健康剧痛者捣针次数要多(7~8次)。留针的时间要长(约 15~30分钟)。) O& E- H, e1 ^" C8 i, M" y5 \
7 G b! _* F- I O- B 3.灸法
, A/ c* N2 f$ y* b: w% o( R 局部艾灸,一般应灸到皮肤微红、温热、皮内有微微发痒的感觉时为止。灸的时间约15~20分钟。灸的次数愈多、时间愈长,愈好。艾灸部位与针刺同。艾灸可缓解痉挛,能促使关节活动,血行畅旺。常用灸法有下列几种:! |& `; W: N$ S* X# K% H a* i9 z# k+ g4 b
(1)艾卷灸:将艾绒用麻纸卷成五寸长、中指粗细的艾卷,燃着灸患病部位。此法使用方便医生指定要灸的部位后,患者即可自行灸。故最为常用。
2 y: W7 {; t) E! a/ z (2)艾绒针柄灸:将艾绒捻在针柄上,点燃灸之。9 N3 S8 h* `7 V
(3)酒精棉球灸:将浸酒精的棉球放在针刺过的穴位上,用艾卷烘烤。
( q* k! ]; a% u. p& ~
# g. b) f0 R$ {; a 4.针灸次数
, k( Z' {0 |* x3 q# P2 |" n 每天针两次,灸2~3次即可。
8 g) [% ~" t% |, Q* |3 V: l& `
& W8 H2 o. X; ]; { 5.注意事项
4 j( h8 G3 S) o: F. z& m- P (1)针刺的深度,以患者有麻木、沉重、酸胀等主观感觉为度,不能以进针的深度为准。
& O3 {0 k8 \( \7 D$ J (2)对于症状顽固、久治不见效者,一般可用捣针法,留针时间可长至1~2小时,才能见效。8 M% m- d4 r/ g/ x
(3)对于骨关节严重变形错位的患者,须依其关节的变形、错位情况进行指压进针法。
r, X! B/ z v& P# Y, o3 j (4)针灸时,主穴必针必灸,配穴可根据病情适当配用。
' m7 @: E+ w4 K- m0 q" A (5)对怕扎针或易移动肢体不能下针的儿童患者,可单用艾灸、拔火罐、服药等方法治疗,但止痛效果较慢。' u+ W; c1 L( c( D# l+ K
! o5 X6 L: q# B! C D8 ~- \# ~
理疗( x& y+ I7 r Y
1. 拔火罐:有两种方法,一是针刺某穴位后,就拔该穴位;二是在挛缩肢体的屈面,膝关节以委中穴、肘关节以曲泽穴为中心,上下用3~5个火罐排成直线形拔。/ _' y/ Y+ a) Q7 P% y) O& T
拔火罐的方法是:用面粉作成薄饼,直径较火罐口径略大,中央薄、边缘厚,贴在针刺过或要拔的部位上;然后用脱粒的包谷棒切成长方形小块,一端沾上煤油,点燃后,放在面饼中央或投入火罐内(或用油捻等其他方法代替),随即把火罐扣上;等吸紧以后,维持15~30分钟,就可以去掉。! i" _( g! Y; D/ I
拔火罐的原则是要快、紧、稳,须注意火力的强弱;火力强,火罐才能紧稳。做到上述几点,才能使局部皮肤高度充血隆起。这对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7 x" I( J I9 _, c6 O0 N9 M
' p7 h' i2 z* L/ W
2.洗澡或局部热浴:每日或间日用热水洗浴全身,或擦洗患病肢体关节一次。洗后,患者一般感觉疼痛减轻,关节灵活。有浴池的地区或有条件修建浴池的患区,可修建简易浴池,专供患者使用。# c2 t) R) m1 e! O" W9 u. C
. Y! y1 c; M: L. q- w0 l/ l
大骨节病的中医疗法介绍的延伸阅读——如何预防大骨节病?1 }0 S2 l7 ?9 U: C% u* \) m# D
T) Z0 c8 K; W C0 r 1、改良水质
7 D, d6 T. X5 y: E+ B% J% s5 Q 针对病区居民饮水矿化度较低、自然污染较重的情况,应努力改良水质。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据当地水文地质条件打深井,或引水质好的泉水入村。应加强对饮水源的保护,防止污染。水质不良、有机物含量高者可因地制宜修建滤水设施,集中滤过,统一供水。
/ E# E2 m7 M8 X8 P, x" Z. G* b a- X% N- o$ n' V y( f4 o
2、改善粮食质量
( A% M! b$ s& l1 s" L( B: v 针对病区居民食物单调、偏食情况,应提倡应农作物种植多样经和食物多样化。北方有水利条件的病区可以改旱田为水田,把以玉米或小麦为主的主食改为以大米为主。人粮食的收割、运输至贮存贮存,都要及时充分晾晒或烘干,防止粮食霉变。谷物磨粉前后,也应保养充分干燥,以遏制霉菌的繁殖和产生毒素。7 b* O( d/ S4 t- O, a3 m
7 V: ?: }' a5 J& T& z3 I+ F
3、补硒; v/ i. X5 }9 H
这是针对病区土壤、农作物分硒而采取的措施。作为大面积投硒预防,可考虑农作物喷硒。例如在小麦或玉米的扬花期前后,向叶面喷洒亚硒酸钠水溶液2—3次,每次每亩地喷水剂10—25mg,内含亚硒酸钠1g。还可给盆硒土壤施氮、磷、硒复合肥料,相当每亩农田施用含15g左右亚硒酸钠的硒肥。初步试验表明,一次施硒后3年内均能提高粮食中的硒含量,不必年年施肥。当然这需要对土壤、粮食中的硒含量进行监测,以保证硒肥的合理使用。
. L0 Q9 z; @4 i0 ?: h 大规模补硒党政军可在食盐中加硒。硒盐配制方法是,每吨盐加入亚硒酸钠15g,搅捧均匀。这和碘盐预防碘缺乏病一样,也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0 ^- o: `5 r; A
- S+ x0 n5 `: G% i2 v)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