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骨折主要原因 1. 直接暴力:如汽车撞击小腿导致胫腓骨骨折;
' O8 j: m2 s* Z, g6 _& d 2. 间接暴力:如突然跪倒时,股四头肌猛烈收缩导致髌骨骨折;
. X& `* N' C5 i, ]$ Y 3. 积累性劳损:如远距离行军易致第二、三跖骨骨折。 / B; s7 N; ^* d$ o _
诊断要点 1. 病史:有明确外伤史;
; Y5 v& _' E% a 2. 体征:
2 e& _ I E" i& T p: P) m% v (1)畸形: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短缩、成角或旋转。
+ T* P; h5 R" H0 y. {% I8 O (2)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1 _+ h: I. Z. V! B q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摈音或骨擦感。 ) d6 z1 Q. |. w6 y9 c% A, `# O
3. X线检查:可见骨折线。
- ~( w, S P. H) x1 r治疗原则 1. 复位 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也是骨折固定和功能锻炼的基础。早期正确的复位,是骨折愈合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 v( @1 U1 R% p2 F+ c; T 2. 固定 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是骨折愈合的关键。
. M; }: \9 V+ ]* I 3. 功能锻炼 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的恢复患肢的活动。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减少肌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骨质疏松、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是恢复患肢功能的重要保证。 - [/ h* g$ N+ m* I& ^
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如果骨折移位不明显,或经过手法复位后,可以通过石膏、夹板或持续牵引或等治疗维持骨折端的位置直至骨折愈合,则可以考虑保守治疗;但必需考虑保守治疗所致并发症的影响。如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无明显移位,保守治疗需卧床6-12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 J# ^8 L7 { M3 @7 q. h5 V( u( G. y& S
2. 手术治疗:通常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以下情况需考虑切开复位:
& y: u+ ^0 B0 ^8 E! Z( K7 ?# o 1) 骨折端之间有肌或肌腱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
1 [6 d8 k7 I) W; z5 T 2) 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良,将影响关节功能者;
; O7 d% p' t" @: a8 G' } 3) 手法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见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者;
/ M( g- @& `) E' f F, h2 } 4) 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修复血管、神经的同时,宜行骨折切开复位;
; i0 G8 N+ P& N; `) u/ ` 5) 多处骨折,为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可选择适当的部分行切开复位。 # m6 X7 A; D5 P# _/ ?/ q) ~5 u! N3 z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肿胀 外伤后局部出现肿胀,72小时后达到高峰,之后肿胀逐渐消退。出现肿胀后应抬高患肢,最好高于心脏平面,适当给予冰敷,促进肿胀消退。
; v% C+ h9 m2 j: U 2.石膏压迫 简单骨折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由于肢体肿胀逐渐加重,会出现石膏压迫,导致肢体末端如手指、脚趾等部位出现明显肿胀、淤青、麻木等情况,应及时到医疗机构松开减压,避免肢体压迫坏死。
1 f; c5 o) O* G9 `) I 3. 关节僵硬 患肢长时间固定,静脉和淋巴回流不畅,关节腔中浆液纤维性渗出和纤维蛋白沉积,发生纤维粘连,并伴有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致使关节活动障碍。这是骨折和关节损伤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及时拆除固定和积极进行功能锻炼是预防和治疗关节僵硬的有效方法。
4 f# m! ?9 s' {( a0 N 4. 肌肉萎缩 肢体一旦固定或缺乏运动就会发生肌肉萎缩,通过肌肉的主动搜索可以减轻肌肉萎缩的程度,具体方法为:如果关节可以活动,可以做肌肉的等长收缩(即肌肉用力但肢体不会产生动作)及等张收缩(肌肉用力且产生动作),如果关节被固定住,则可以进行等长收缩的锻炼。 . F f6 F- k, a+ R
5. 坠积性肺炎 多发生于因骨折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特别是大臂粉碎性骨折年老体弱和伴有慢性病的思者,有时可因此而危及患者生命,应鼓励思者及早下床活动。
" u* b. \" T' h/ E 6. 褥疮 严重骨折后患者长期卧床不起,身体骨突起处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易形成褥疮。常见部位有能骨部、破部、足跟部。
0 b. F$ F8 x& p; L+ H: [- v% B" } 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多见于骨盆骨折或下肢骨折,下肢长时间制动,静脉血回流缓慢,加之损伤所致血液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形成。应加强活动锻炼,同时可应用弹力袜、足底静脉泵等设备,预防其发生。
- t* F; f( l3 u, o随访指导 1. 定期随访,根据治疗情况不同,随访时间及频率不同。 / v3 ~0 P( f! M7 d. R* `# T
2. 出现以下紧急情况需及时返院或到当地医院治疗:石膏松脱;手指、足趾末端血运不良、感觉麻木;局部感觉疼痛或压迫明显;疼痛缓解一段时间后又再次疼痛。
; F) E3 ~( `3 M8 W 3.拆除外固定或下肢负重前,应征求医生意见。[1] 9 ?; m% |( @. J& |3 v1 ~6 D
6 p. _" @& b9 A- Q! J- f1 x- ?0 H
1 b$ ~0 J8 I" Z% C$ H7 K8 E'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