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所说的「消渴」,就相当于我们现下说的糖尿病。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症状的概括,而后者是具体的病名。中医根据不同的症状把消渴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典型的症状就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其中口渴多饮的是上消,多饮多食的为中消,多饮多尿的为下消。上消属肺,中消属胃,下消属肾。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因为阴虚燥热,阴虚是最根本的原因,所以补阴是最根本的。
+ x3 s; F) P7 P+ T( e
6 \6 w7 E9 ~; R, V; Z- K8 g1、燥热伤肺(上消)的克星---胰俞、鱼际、太溪
: R, D' a6 K$ N: b; p" }口渴多饮:虽然喝水很多,但是仍然觉得口干舌燥,大便干燥,小便量多。
; L3 j: t% W* O$ o4 M; e中医里面讲,「肺为水之上源」,是指肺是人体上面水的源头,而且肺有「通调水道」的功能,就是肺要调节、疏通好全身的水液代谢。《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 `. |7 n9 J1 B如果肺阴不足了,而且有外来的燥邪入身,这样就在人体内形成了恶性循环,自然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就失常了。当全身的水不能正常地分布到各个脏腑器官时,虽然喝的水多,但是吸收不了那么多,所以人仍然会觉得口干舌燥;同样,大肠里面的水分少了,所以大便会干燥;喝的水没有吸收只能排掉,所以小便多。
" F0 Y) Z" `7 d# S8 z4 }7 q4 i% L这个时候穴位我们要选胰俞、鱼际、太溪。
) Y5 Z U$ b4 G7 O. A4 J: c" Y2 f胰俞是经外奇穴,它是治疗消渴(糖尿病)的经验效穴,和其它五内的背俞穴作用一样。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用这个穴位都非常合理。
, }+ Z1 y/ x+ M这个穴位主要采用按揉和拔罐的方法刺激,以拔罐为最好。
5 s9 J* E: o. p3 v! Z' n' p3 h胰俞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在线面,在脊柱旁开四指的膀胱经第二条在线,肩胛骨下角下面约两指的地方。
6 }( E" \- i" R( ?) P9 A+ m! |鱼际是肺经的荥穴,五行属火,火克金,从穴性来看,鱼际可以滋阴降火,作用是偏泻的。所以选用它可以降肺上的燥热治标。: V+ g3 W& G5 I7 l
这个穴位的刺激不分时节。对于这种慢性病来说,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是疗效的累积,所以有机会就要去按揉。
: R3 _) h" l. b( o9 O) y鱼际位于大拇指第二节后面,连接手腕和拇指第二节的骨中点处,手掌和手背交界的地方。) t/ N$ J- a6 R" a) U( g% Q2 g- ~
肾经的太溪在五行中属水,肺为金,而用太溪是取「金生水,金水互生」之意。而且肾阴是一身阴气之本,补肾阴同时也是补肺阴。
6 l7 W5 L: w3 b+ q操作方法:消渴属于本虚标实的病症,我们在操作时也要考虑到这个原素,先去其标,再补其本。每天晚上9点左右,先大力按揉鱼际3分钟,以产生酸疼感为好,双侧交替进行;然后在两侧胰俞上拔罐10分钟,起罐之后用手指按揉两侧胰俞各2分钟;最后按揉两侧太溪穴,每侧3分钟。
2 ~/ j" K* y% U( X% G五味禁忌:阴虚是根本,又有燥热,所以要少吃辛辣和煎炸的食品,少吃那些容易上火的水果,多吃酸味东西。多吃梨,但是不要削皮,因为梨皮可以润肺,既滋阴又降火,非常适合食用。平时可以用百合、天门冬、天花粉等熬粥,这些都是滋阴的药物,而且没有什么苦味。还有就是要常服六味地黄丸。 8 U( O& N h/ o3 i/ U
2、胃燥津伤(中消)的劲敌---胰俞、内庭、太溪
+ g) W6 `2 b) X每次吃饭都能吃很多,而且很容易又感觉饿了,但是体重却在下降,感觉口渴,尿多,大便乾。0 A6 D( [0 m4 Y. U* t; Q- L
「胃为水穀之海」,负责把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而胃阴胃阳的平衡是保证胃功能正常的根本所在。胃阴不足,又有燥热,就会出现阳偏盛的情况。阳主动,阴主静,胃火相对炽盛,所以会出现口渴多饮、多食易饥的情况。但是这些食物并没有转化成牙体所需要的气血物质被吸收,而是很快地被排泄掉,所以身体看起来才会变瘦;「六腑以降为顺」,「火性炎上,易伤津液」,胃火偏盛,整个肠道的正常功能就会系乱,该降不降,所以会便秘。% j: {1 G6 L e3 q/ r/ Y
这时除了选胰俞外,还要选内庭泄胃火,太溪补肾阴。胰俞和太溪的操作同上。内庭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主身热」,善去热邪,十二经的荥穴一般都可以治疗相应脏腑或经络的热病。虽然这里的胃热并不是实热,而是「标」,但是「标实不去,本虚难补」,所以一定要加上善去胃热的内庭。* E0 ~5 \1 X9 d7 {! Z9 J& n
每天的上午7~9点是胃经的旺时,可以这个时候按揉两侧内庭,给糖尿病以「迎头一击」。同时,晚上刺激两侧胰俞和太溪时还应该配合著再做一遍。
. z- d# A/ q# H# `, k( o# a8 I( I内庭在脚二、三趾的结合处,稍向里一点,也就是脚背与脚底交界的地方。
6 Q: j" T( p0 Q F1 U5 W2 u操作方法:每天上午7~9点之间,按揉双侧内庭各5分钟,要产生强烈的酸胀或胀疼感,应该从脚趾向脚跟方向按,这样才能产生较强的感觉。晚上9点左右的时候再重复做一遍,接著在两侧胰俞上拔罐10分钟,然后再按揉双侧胰俞2分钟,最后按揉双侧太溪各3分钟。1 q# I% D! V- D) ?
五味禁忌:中消的饮食禁忌和上消一样,少吃辛辣食物,平时要熬些麦冬、山药、梗米粥以养胃气滋胃阴,还可以泡槴子茶以清火气,祛标邪。
! r7 H3 T) j3 p T3 N4 s1 q3、肾阴亏虚(下消)的杀手---胰俞、肾俞、太冲、太溪" Z' U9 c3 a9 J& S9 g5 @
尿频尿量多,而且尿的颜色混浊,脸色开始发黑,口干舌燥,常觉得腰膝酸软,有时睡觉会出汗,有时心烦失眠。" E# b, q8 f L/ \
肾阴是一身阴气之本,一般病程久了才会发展到肾阴受损的地步。肾阴不足,肾主收藏的功能就减弱,所以会小便频繁;水榖精微不能吸收,都随小便排出,所以小便颜色混浊;五脏与五色相配,肾脏与黑相合,脸色发黑是肾脏本脏色的显现,有此现象,说明疾病发展的程度已经很深了。同时,肾阴虚会导致虚火上炎,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必然出现「心肾不交」的症状,如腰膝酸软、睡觉出汗、心烦失眠、口干舌燥等表现。
2 Q9 q+ }. R- {, g0 Y这个时候除了选胰俞外,要把主要力量放在补肾阴上面,再取肾俞和太溪;同时降虚火,引火下趋,选太冲,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是取「实则泻其子」的意思。
G) h% v0 ?# r操作方法:每天晚上9~11点的时候先用热水泡脚,然后按揉两侧太冲穴,从太冲向脚趾方向边揉边推,每穴按揉3分钟;接著按揉两侧太溪穴,每穴3分钟;最后在两侧肾俞和胰俞上拔罐10分钟,起罐之后,在穴位上按揉2分钟。! w. Y4 V; W7 j( |3 w* c5 F
五味禁忌:尽量少吃辣味和煎炸的食物,每天要限制粮食、油脂的摄入量,要多吃酸味食品,一定要少吃甜食,多吃杂粮、米、麦,配合菜蔬、豆类、瘦肉、鸡蛋,忌浓茶和咖啡。还要坚持服用六味地黄丸,坚持熬山药粥。- L( ^, Q, m9 ^2 t
一定要注意避免受外伤,因为消渴(糖尿病)患者伤口很不容易愈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