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加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酶治疗膝关节
+ {! A2 F4 v2 e
9 n7 t4 k9 Y8 r& u, _# n骨性关节炎 154 例临床报告 % t$ Q, z2 y0 m4 ]- M3 G
6 N/ [9 B9 H0 X. m向伟明 唐孝蓉
0 v% W3 i7 [; o/ A& w7 A
1 m! e3 g, y1 P& m! E7 [! N( 重庆市梁平县第二人民医院针刀疼痛科 405211 )
; i$ d2 ?$ i8 ?
. }: i2 l3 `; n9 I$ [5 v
# `- ]# Z# l8 _4 S& E, t5 d
2 `' A1 ^3 r+ c* q; B5 o2 y【 摘 要 】 目的: 报道 154 例针刀加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酶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 70 例常规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 方法: 224 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154 例, 204 个膝关节行小针刀闭合性松解术后,用混合液(玻璃酸酶 1500 u + 骨肽注射液 2ml+2% 利多卡因 2ml )行膝关节腔内注射,每周 1 次, 3 周为一疗程。同时配合手法治疗、口服自制“骨痹消刺丸”,配合功能锻炼,连续 3 周;对照组 70 例, 88 个膝关节损伤,口服英太青及壮骨关节丸,理疗及外敷扶他林 21 天。 结果: 患者经过 3 周的治疗,治疗组优良率(治愈率加显效率) 97.41 %;对照组优良率 31.48 %。治疗组优良率优于对照组( P<0.01 )。 结论: 小刀闭合性松解术加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酶为主,配合手法治疗、口服中药等,是治疗本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9 U* t7 n* k* ?3 C5 `
. c7 n, p% O/ i8 F# I$ ?& }
【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小针刀闭合性松解术;膝关节腔内注射;手法治疗;中药
. ^) c# M3 g* { O# _1 y: h/ n/ J+ `) ]! y0 u0 z; @ ^0 _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OA ),又称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炎。多见于 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属于风湿性疾病范畴的退行性改变,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关节病。
. ~9 [3 ~! e& y/ e2 A7 o" [; i2 k. s2 B l: X
近年来,我科采用小针刀闭合性松解术加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酶为主,配合手法治疗、口服中药及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154 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 H+ R( g4 E" i: o* W- j, G# ^5 t3 L n0 T% {/ l
1 .临床资料
: A" L; u' l3 ~6 H4 Y1 [( c
# }4 f1 u& O2 ~7 k0 a3 h4 R根据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 [1] ,确诊为本病的患者 224 例( 292 个关节),依据随机数字表选取病例分成两组。
" `# ^, r) k# ~' i4 u5 H3 J( c9 e% ^6 K" a
治疗组: 154 例,男性 65 例,女性 89 例,年龄 38~78 岁,平均 52.6 岁;病程 2 月 ~19 年,平均 2.1 年。左膝发病者 44 例,右膝发病者 60 例,双膝发病者 50 例;初诊 26 例, 128 例接受过治疗。
( i O, S3 j6 l7 X0 I0 |4 g) {8 w% J( p, A; ]! j/ B
对照组: 70 例,男 29 例;女 41 例;年龄 41~76 岁,平均 53.1 岁;病程 2 月 ~12 年,平均 1.9 年。左膝发病者 25 例,右膝发病者 26 例,双膝发病者 19 例;初诊 7 例, 63 例接受过治疗。
- ]7 M* ~3 d. w" ?% @
: K# r/ u2 q# {两组资料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 B1 i- z' f: U8 B# C. \7 H* J
1 d4 Z" w3 P+ F( l
2 .治疗方法
# _ u- V) m, x3 i% }: f' K' w. i# B
2.1 治疗组 $ e) X7 s1 U% T6 A1 U" y6 @6 ]# e1 E
3 r8 n/ `1 m% C) a/ A% l- B2.1.1 小针刀闭合松解术
% M2 e" R' u S6 {% O' V7 X+ U! O L: r
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 30 °左右,暴露膝关节,膝下垫软枕。依据 X 线片确定骨的病变部位或关键压痛点为治疗点,如:髌骨韧带附着点、髌上囊、髌下囊、髌内外侧副韧带、交叉韧带、髁间嵴、髂胫束附着点及半腱肌、股薄肌等肌腱附着点的变性、结疤、粘连、挛缩的软组织和骨质增生处。用龙胆紫标记后,常规消毒,每个治疗点下注射混合液 1.5ml (混合液配方: 2% 利多卡因 5ml+ 曲安萘德 2.5mg+ 当归 2ml+vitB121000 μ g )。
7 h5 j* P9 O4 D7 w( f0 ^2 l0 h: Z% ?: G8 J2 f
采用四步进针刀法,沿针刀刀口线平行肌纤维方向刺入病变部位或达骨面,采用纵切、横剥、切割松解和铲磨、削平等不同刀法(内手法)施术,感刀下有松动后出刀,压迫止血 1 分钟,迅速贴上创口贴。每周 1 次, 3 次为一疗程。
' Q+ i1 Y" z4 e
! J- S( j' L: J' j4 i' \小针刀治疗点的具体选择可视膝关节局部病变情况而定,每次选择 3~5 个点(单膝)为宜,双膝关节患者一般交替治疗。对膝关节内有积液者,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进行加压抽吸积液,尽可能抽尽,用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混合液反复冲洗。
: m: U. X4 r6 u+ p% n; F" @1 I! w- [8 g: N4 H
2.1.2 膝关节腔内注射 " @$ X: B8 ?5 G n$ v' Y
4 x9 U3 Y# M: G {4 |8 o在积液抽尽后,小针刀闭合性松解术后,立即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酶(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31022111 ) 1500 μ + 骨肽注射液(蚌埠宏业生化制药厂,国药准字 2000383 ) 2ml+2% 利多卡因 2ml ,在内或外膝眼处进针。每周 1 次, 3~5 次为一疗程。一般软骨破坏较轻的, 1 疗程即可,如果软骨破坏较重,以 2 个疗程为佳。
. t2 d# R8 t* I% g8 w0 a/ m
' f0 ?- B: x9 n @3 B2.1.3 其它 _1 u) P$ K# z O( J$ b
; L# U0 X8 j* W4 \# K3 `
2.1.3 .1 手法治疗
% u( g" D c1 ~: j; p6 X6 D# d' t x: T$ J) R2 H
让患者仰卧位,医者立于患肢一恻,以轻快柔和的揉、滚、搓等手法,自大腿到小腿拿捏放松患肢肌肉 1~2 分钟。 7 D% C( j5 s" p" x
: o) Q% n" I% r- e0 R
再用拇、食指拿捏髌骨上、下缘及髌韧带 2 分钟,用拇指按揉膝部痛点 2 分钟,弹拨膝内、外韧带 20 次,按揉弹拨腘窝及周围的股二头肌、腓长肌及肌腱。 8 p* ]3 Q' P, b. ^: b
/ m7 y# D( B5 s/ B3 D1 _# V医生一手握住患肢踝部,另一手轻压髌骨部,在牵拉状态下,缓慢摇晃、内外旋转、屈伸膝关节数次,然后在牵引状态下行推拿手法,将内、外翻和轻度屈曲畸形校正。 5 X1 B7 p" j6 u- E4 q& ~4 w
3 d) f, l3 g/ D. k6 M7 g' S
最后轻揉搓放松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收功。
7 l2 {. \! {2 H" j
- d" U% g( K/ f7 U$ Y# u i2.1.3 .2 中药内服
( r: c, r9 r4 r
: s: T$ y) m, { A9 Q口服自制“骨痹消刺丸”。 4 x+ `: K# R/ C7 M
2 ]8 \9 I+ |9 q8 e! x% x" _4 Y药物组成:熟地、仙灵脾、桑寄生、川断、鸡血藤各 120g ;牛膝、茜草各 90g ;独活、白芥子各 150g ;乳香、没药各 60g ;当归、川芎、木瓜、秦艽、皂刺各 100g 。上药共研为极细末,为丸,每次 9g ,每日 3 次,连服 21 天。 3 _- V2 a( }3 G
, }* A' i } A4 W: }& ]9 h; G
2.1.3 .3 功能锻炼
0 `% k4 S( T$ i3 a( ?8 k
3 F5 m4 t. X( D+ [( 1 )指导患者用手掌顺逆时针方向轻揉膝部各 50 次,每日 3 次; ; F$ s& u* ^/ W7 H# {: V3 h& ]
' Y, P' Q1 w, M' c! E' ~ T
( 2 )白鹤转膝 [2] ;
' a) x4 o# i; G* Q
3 u" Y3 ~( o# C. C* Y# s( 3 )行者下坐 [2] 。
( [: H: o# b7 \1 `# x0 Z2 m7 `2 q# ]+ I: {* x0 \# r6 z; W3 a- t6 H
2.2 对照组
% y+ x0 U7 |1 O+ A) p3 B0 ]; l, n y+ h3 ^8 h# U' H
均采用口服英太青 50mg Bid ,壮骨关节丸 6g Bid ,连服 21 天。同时配合理疗(使用中频电脑治疗仪),每次 20 分钟,每日 1 次。外敷扶他林乳剂,每日 2~4 次。 7 k% X' z$ G2 L: x; Z
6 u$ Y4 e7 a+ g) n3 .治疗结果 ; ?4 K M+ b: @! ~( Y) C; F
7 P% [( _1 ?5 V& W# `5 L0 o$ ?
3.1 疗效标准 ( G7 j$ S( p& W0 o. x
2 k* P) r! s1 D4 Z. ?- b; j
参照 1994 年 6 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订标准。 3 p1 \9 g% ?3 Q) T
) ]7 o9 ^% }3 W! Z& S# @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1 年内无复发;
4 w- ^- e$ \1 S5 F' j& N& n W( {* }. x8 }5 M
显效: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肿胀基本消失,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或症状体征消失,但 1 年内有复发经治疗好转者; S6 Q0 W2 T% S4 A- j1 N/ ?1 \ T
2 ~+ x/ y" ~9 W! b/ C有效:关节疼痛肿胀减轻,膝关节功能有所改善;
3 I1 L0 d/ A. S9 p
5 f/ ^/ b( f0 g9 B! T/ w6 R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 c# i% x: e1 f% R# c" H3 @
" G! D; ]; `0 z/ s: D% }9 t3.2 结果 ( Z* Y( S" ~2 N; f. O" s3 c
6 ?+ q" ^, P8 q! p/ j9 g两组患者经治疗第一疗程后,显效、有效进入第二疗程,治疗治愈、无效者不进入第二疗程。
1 c2 I" H" o5 Z8 Q1 ^ c+ A
0 t' p. E/ l- S$ L# c! f9 }# A第一、二疗程的治疗比较,见表 1 。
, A3 K* M% Q- w$ a9 ~! q' i# R- J
/ C+ h! I% R! X. a1 I表 1 两疗程的疗效比较(例, % ) ' R" `. o3 } @/ e5 K
/ d: U0 O) x& c' _4 B$ ~/ G' ]疗程 ; ~5 P; O2 Z; J
例数
) z, Z$ m& H4 |临床治愈 ; m7 ` x& D! K }, g- E1 [
显效
8 {4 S7 W# j1 _, z有效 : i2 `8 r' O) [5 w8 Y* Z3 R* k2 ~. v
无效
: R1 e. h! j0 m有效率 * I0 ^% T- U) Q' O& f
5 m+ _+ V3 x3 H, J第一 2 f) T' l1 t/ {3 p4 \3 R
154 3 E2 i- {1 _- K7 L/ M$ J
44(28.59)
( v" `4 u' g; J$ S, l" s* \80(51.91) 3 d+ Z) U) ]% r2 J3 k
30(19.50) % n) c2 j- c8 y- z( } p1 x! b- H. A
0 2 n) D* m% B9 E1 b/ q; L
100 9 b2 j2 C7 E: D1 I
) } g7 i3 J) s+ u8 G+ @
第二 ; R% p' X) j5 z9 k6 J; ~
110
: S( b5 t, l$ b. T7 T1 Z* E5 j52(47.270
" J# v. ^9 F1 ^50(45.45)
$ n, j. D- L, g2 Y) t2 B6 P8(17.28)
& N v% g; o# L0 r0 i0 7 g* C& J. t7 \& k5 [6 j- i' l
100 ' F/ Q( z) X2 i5 e
, L% i* L" v" i }5 [6 K3 _6 `" { Q$ E s9 i4 S0 U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 P<0.01 ,有显著差异,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对照组。见表 2 。
* R: C: W4 Z: d* C
! C- A; J7 s+ W表 2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例, % )
7 `" O, x6 `1 l5 V
0 Q8 C( P1 C- E D" X. @组别
. [; J3 V b( n. l例数 : o u) n6 M. E2 l% R- w
临床治愈 - J: a; o) w8 Y& d
显效
2 ?' h7 z/ U2 z! a% S有效
" y% J4 g# E' u9 ~% F, ]无效
: o. x" B( }1 s* x! w, Q. r5 |有效率
* G3 s" d% o2 j8 T- e显效率
8 x! W" K$ C" i+ ]
3 r `4 v/ b7 O& M治疗组 ; K" G, G4 E2 b0 i
154
& A6 r% K3 x8 u* v* H0 S/ A98(63.64) 8 h0 J% \) S4 O9 |; l0 K7 |) {
52(33.77) " W+ W x2 x( ? v6 H+ i$ m) u; l
4(2.59)
/ c( R3 r6 Z7 K& r3 m, t# o! \0
+ v- u* W0 S+ f/ P2 p2 O100 9 ^1 T* ~! ]! y4 v7 D( S1 V/ w
97.41 / `" ]! E+ g7 V5 o
# f3 n3 J2 v4 j; n, u( H$ S对照组 0 m$ g I+ }+ W$ S' v- ?1 l ?
70 - W; w& R; w- ^2 ^
8(11.48) # H# C8 Y x5 y; x/ N3 ` E9 w, v
14(20.00)
0 W7 c# W: j: y; a: W! i38(54.23)
$ a$ G% k) r, t+ g: B9 q" S10(14.29)
: m6 D# J9 h- F b4 V85.71 , @ w2 n ^" W9 s- \
31.48
: f( W3 U' k! t, T; X# ~: E
* M \4 L9 o% l) N9 H0 x
4 H& [0 L+ z, x1 Q* m本组病例治疗最短 1 周,最长 2 个疗程。全部病例均获得3个月-1年以上的随访。
* k- x) Y, z& K B% U6 j
2 D* l6 c$ \; v+ P B" F. z4 .讨论
4 L9 M) G& M% s. v9 W$ F u( `( M0 \ E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以膝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关节间隙狭窄、滑膜炎症性增生,以及关节边缘骨质增生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疾病。 0 a$ ~$ Y& ~$ a$ z) c2 r
6 v% q4 C! X1 t: R( E1 a6 [1 L! Q
依据 朱汉章 教授提出:膝关节骨质增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膝关节内部的生物力学平衡失调,而致上述临床症状和体征,造成生物力学平衡失调的主要病理因素是拉应力和压应力,使膝关节内部产生了高应力点,形成了骨刺 [3] 。 - l3 H& ?8 H+ V4 [( r
9 z' j$ Y3 v8 T3 C: P5 x
小刀闭合性松解术,可准确地达到骨刺部位,松解和剥离局部软组织变性、粘连和挛缩,切开瘢痕组织,铲磨削平骨刺,松动关节,同时运用小针刀的针刺作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根本上解除了病因,恢复了膝关节内外生物力学平衡,达到通则不痛,松则不痛的目的。
3 Q1 W$ }, f2 B, r4 s9 p8 V P1 e& U, O
配合手法,能够进一步松解膝部粘连组织,增强肌肉纤维的收缩和舒展运动,改善、恢复肌腱、韧带的弹性,增加了髌骨的活动度。 9 E# b( i3 G" b. K) W5 }
: a1 d& G% l: M6 \二者合用,功效倍增,取得了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效果。 ) `" v0 o2 I6 m: [* |
5 V; r3 j# @4 w# Z* |
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酶,它是存在于人体组织间基质中的粘多糖,能限制细胞外液的扩散。属关节软骨的基本成分之一,具有营养、保护和维持关节软骨的功能的作用。
( c9 _7 {7 O9 p9 w4 n& A
; i9 W, q, ]0 A+ @" @% P- D+ Y骨肽注射液具有调节骨代谢,刺激成骨细胞增生,促进新骨形成,以及调节钙、磷代谢,增加骨钙沉积,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1 D3 l/ J# I* m/ _
- w j( m8 h: R) ~) o
二药合用发挥保护、修复软骨,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从而缓解了症状,阻止了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 G) A4 U, E0 V: Z+ {
) `- w# j2 T: ^% C& L) Q( X! Z
本病属祖国医学“痹症”的范畴,由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致使风寒湿邪趁虚而入,痹阻经络,及劳损外伤,血行瘀滞,筋骨失养而致疼痛。 . t/ Q' ~; C/ f3 ]5 Y/ _
4 n6 c1 Y% H0 {
治疗当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散寒除湿,活血通络为主,以消肿止痛,恢复关节的运动功能。自制“骨痹消刺丸”具有补肾强筋壮骨、祛风散寒、化痰软坚散结、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可促进关节血液循环、镇痛等作用,并可直接增加局部营养、微量元素的供应。指导功能煅炼,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是治疗的延伸,有利于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修复和疗效的维持,预防其复发。 : n" H4 z c% H W. S/ y
( L; s1 w3 ^- s6 U2 x, e* R本病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不确切,西医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亦只是近期疗效,并受到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制约。本法诸法合用 , 相得益彰,增强了疗效,预防复发,值得推广应用。 3 t2 k& `# B+ W2 k6 J0 g2 N
; K% w7 \1 w" I" u[ 参考文献 ] 0 V$ G: j# L% g+ O* A
; W0 F9 I% |$ Z9 { F- O" P[1] 朱汉章 . 针刀医学 .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539 ~ 540
9 |: F1 n! z% ^& C7 \2 B# b* S7 R7 b$ r4 p( x
[2] 岑泽波 . 中医伤科学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10:50 ! x; F+ M: n8 U0 N; ^; E. s* E
4 a2 Q: X( \' o
[3] 朱汉章 . 针刀医学 .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54
1 f) F& ?, {, v1 y, C, H2 Z: e; B
) L4 M1 h) C1 y: v. D$ p5 m( h7 j- `" }# t( \' B/ I# z% n,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