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触诊?+ ?) x5 E: \. K0 H# m, G2 ^0 p
6 R$ i- P! H) z, R* | 触诊又称摸诊,在骨伤科临床上属于重要的检查方法,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云:“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浅表病变在摸查时不要过于用力,肌肉深层必须用中等以上的力量才能找到痛点,骨骼损伤往往用力较重才能发现。7 [* r* H, A( n" m2 s% S# K: }
. T; G6 Q* w- G, L% B: w7 n* @9 W 1.触痛点) n; A# N9 ~5 f, f+ ^& |. d/ Y
触疼痛点和压痛部位。患者主诉某一部位疼痛,很难反映出其病变部位的具体情况,必须依靠触诊,并要反复触摸,才能了解清楚。在触诊时应分清主要痛点和次要痛点,在治疗过程中主要痛点和次要痛点会相互转化,应反复触摸,及时把握关键所在,才能正确地指导临床的治疗。, n) x* L9 S2 |& }' f1 f5 p
压痛的范围、部位、程度如何,可用来鉴别是伤筋还是伤骨。压痛明显而尖锐者,多为骨折;压痛较轻,范围广泛者,多为伤筋。
s/ I# O2 k3 E7 a! m
) S v0 x2 m! t) n. p9 y 2.摸肿胀6 Z# c3 M, p5 f& l9 P
肿胀较硬,肤色青紫者,为新鲜损伤;损伤日久,瘀血凝滞不化,亦可肿胀而硬。肿胀较软,青紫带黄者,为陈旧损伤;新鲜损伤溢于脉外之血,瘀于皮下或由里及表,亦可肿胀而软。需根据病史结合损伤的深浅、演化,进行诊断。
# N& v4 [9 f* C; r" {3 m- D/ n+ P. u( T+ [' B
3.摸畸形8 ?/ I3 Q4 h( r5 n2 e1 W- U3 T: a
触摸患部出现的高凸、凹陷等畸形,可以判断骨折和脱位的性质、位置、移位情况,以及骨折复位是否平整。
, ?+ t) J8 q |) n2 x% A7 }0 u& h: N* {
4.摸异常活动7 R* t( f: R$ l l! \* m* P
四肢长管状骨损伤,不能活动的部位而有异常活动,表示有骨折存在。已经确定的骨折患者,断端仍有异常活动,表示骨折尚未连接。各关节出现的异常活动,多表示相应韧带的完全断裂。% y S# P) K' Q
1 z& x, P9 v8 M* q/ E
5.摸弹性固定感
( Q; a J/ ]/ J% r 陈旧性脱位突出的骨头,在牵拉时有弹性移动,一般能够得到复位,关节损伤后发生粘连,牵拉时有弹性活动感者,可用手法使粘连得到松懈。8 l3 a0 y+ a4 _2 r: P7 I
+ f2 |' n2 r- ~
6.叩远端
* W- O% r* |% s7 M: d$ v 以拳叩体表来测知患者疼痛部位的深浅和疼痛程度。或者于肢体远端纵向叩击以测知是否骨折及愈合的程度。
& ?+ D' i% L6 {! |5 H- j
0 t. d+ F+ d- [什么是触诊?的延伸阅读——推拿的注意事项
]4 Q9 g' X3 \5 \
% y: a4 [: a8 ~! g( O4 X1 G0 n7 X (1)身心放松。按摩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 1 D. q* r" y3 S( ~0 E
(2)取穴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 f5 H" G1 M& F0 c3 W" P
(3)用力恰当。因为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
+ a; j1 j; P4 ^% \) w& Q" q5 W" c (4)循序渐进。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2 C7 _7 N1 F `9 d6 K (5)持之以恒。无论用按摩来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常须积以时日,才逐渐显出效果来,所以应有信心、耐心和恒心。
" `8 r9 m7 X% K
. z \" x4 u. \3 j3 j2 S' e 除上述注意事项外,还要掌握推拿保健的时间,每次以20分钟为宜。最好早晚各一次,如清晨起床前和临睡前。为了加强疗效,防止皮肤破损,在施推拿术时可选用一定的药物作润滑剂,如滑石粉、香油、按摩乳等。若局部皮肤破损、溃疡、骨折、结核、肿瘤、出血等,禁止在此处作推拿保健。作自我推拿时,最好只穿背心短裤,操作时手法尽量直接接触皮肤。推拿后有出汗现象时,应注意避风,以免感冒。此外,在过饥、过饱、酗酒或过度疲劳时,也不要作保健推拿。
" z6 y" l% q$ b% ?+ a( B/ T
c2 v; _& e" a# @2 }# I4 H)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