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足症的临床表现
% m! O1 r3 c S" C' t" g# v2 l1 ~2 N* ~$ i( T
平足症的发展可分为初发期、痉挛期和强直期 3个阶段。初发期患者足部无形态上的改变,经过一天活动或一次比较劳累的工作后,患者觉脚底疲乏、发热、酸痛,足底中部和足背可能浮肿。有副足舟骨者,该处皮肤可能发生轻度红肿。足部的活动大致正常,偶有轻度内翻受限。舟距关节处略有压痛。这些征象经过一夜的休息即可缓解。若未经治疗,即可发展到痉挛期,其主要症状为腓骨长肌痉挛,足部变形由轻而重,足底逐渐外翻,前足外展,距舟部因下陷内倾而呈突出状态。这种变形在麻醉下可以完全或部分消失。在此期内患者足部疼痛加重,行走站立不能持久。若痉挛期内处理不当,腓骨长肌因痉挛而致永久性挛缩,足骨间的大小、长短韧带挛缩于永久畸形的位置,此期即为强直期。此期的畸形即使长期休息或在麻醉下也不能恢复。此期患足的疼痛可能减少,但行走、跑步、站立更觉困难。同时因足部失去吸收震荡的能力,可继发膝、髋和腰椎关节的创伤性关节炎,导致下肢关节痛和腰痛。检查时可发现三种体征:①足内缘不直,前足外展,距舟部突出,内侧纵弓向中线塌陷;②内踝突出加大,外踝则相应变小;③足跟变宽,跟骨底部外翻,跟腱终点外移,下肢负重线向中线移动。 2 H4 m7 X& ?5 z* @3 m9 O
* z6 s; i4 {" Z q9 w
在发病初期,除有副足舟骨存在者外,X射线检查,一般无骨性异常发现。在足部负重的情况下照正侧位 X射线片时可发现:①第一跖骨和第一楔骨与其他楔骨分离,移向中线,这表明横弓塌陷;②距跟重叠,二骨间的间隙消失,这表明距骨内倾,跟骨外翻。在晚期除上述所见外,尚有足部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拇趾外翻、纵弓塌陷等现象。
4 y# t4 E$ G+ J
% ^* j3 h! A( e" N, X$ t! u平足症的临床表现的延伸阅读——什么是平足症?9 F& W" D4 E* R3 p/ I' H. b1 Y/ }
6 ^: O/ s$ S0 [
平足症是指足内侧纵弓平坦,负重力线不正常,出现疲乏或疼痛症状的足扁平畸形。3 d# t v2 F, |
% L# c2 O9 m P" O' r3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