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拔罐疗法详解% O. Y3 g+ k. A8 s T. t" y
" H# ~. z; x; m) f1 M9 D. _9 |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等)的一种退行性炎性疾病。本病多发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故又称“五十肩”。早期以肩部疼痛为主,夜间加重,并伴有凉、僵硬的感觉;后期病变组织会有粘连,且并发功能障碍。一般分为风寒阻络和气血瘀滞2型。
( V1 j" V/ e8 d& j8 b+ L7 X* a4 x# G
u1 [* U& t% b# }1 j3 h0 K2 r 一、风寒阻络0 I9 x2 B" u2 ^. Y' V
(一)症状
! I$ q8 N5 {. U) L5 }8 j) j 肩部疼痛,痛牵肩背、颈项,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恶风畏寒,复感风寒则疼痛加剧,得温则痛减,或伴有头晕、耳鸣。
5 w T% O8 E- L6 I% }0 [4 ?; Z' E9 Q (二)治法+ A4 N6 H, v0 _; {! ~8 `8 c
1.方法一- F* v$ `) ]8 I4 ~
(1)选穴 大椎、天宗、肩贞、肩髃。% z; c3 f: E2 H0 ^$ e; A6 c& j
(2)定位 大椎: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见图3-3-1)。
: R3 {2 n2 T8 v/ H) T2 c图 3-3-1 大椎、天宗、肩贞 天宗: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垂臂,由肩胛冈下缘中点至肩胛下角做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处为取穴部位,用力按压有明显酸痛感,见图3-3-1)。
3 |) W% ^" a# L) b 肩贞: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见图3-3-1)。
* i9 i/ S% J/ g! s2 c 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上臂外展至水平位,在肩部高骨(锁骨肩峰端)外,肩关节上出现两个凹陷,前面的凹陷为取穴部位,见图2-19-4]。
1 ]/ t: {& F: t2 D( g (3)拔罐方法 采用针刺后拔罐法。先用毫针刺入,得气后留针10分钟。出针后,再进行拔罐,留罐10分钟,起罐后或加温和灸10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 X Z+ Q1 r/ p& ]$ ` 2.方法二
$ Y0 s# H0 c# ]; Z/ M: d5 D (1)选穴 肩髃、臂臑、肩贞、曲池、外关。3 s) O; w* L+ ?9 u
(2)定位 肩髃:见前。% y; o7 j4 ~# ~! d0 S
臂臑: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屈肘,紧握拳,上肢用力令其紧张,三角肌下端偏内侧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9-4)。+ z, D5 q/ g0 C2 m* o2 [/ p# ~
肩贞:见前。
5 v5 w) h" ^0 G# S* H) R( t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仰掌屈肘成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见图2-21-2)。
! Q3 _- ]! \2 l3 p 外关: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见图2-21-2)。
W! l" r. \( R+ L (3)拔罐方法 采用针刺后拔罐法。先用毫针刺入,得气后留针10分钟,出针后,再进行拔罐,留罐10分钟,起罐后或加温和灸10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9 A/ ^! \5 g& y: c6 X
$ K+ V# X1 r# j0 v S 二、气血瘀滞
# ^/ I! p7 `. ?1 p+ o# x9 u4 i& \2 k (一)症状
5 a2 J8 ]7 K9 r: X5 d* V; A5 m 肩部疼痛,痛势较剧烈,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以夜间为重,肩关节活动受限较明显,局部肿胀、青紫。
' \: C# E) K( `$ H9 j. e% ]0 q9 Q (二)治法
5 c# w6 ] X- v3 J. C 1.方法一0 }" h- [3 D J( r' Y: Q. k$ ~
(1)选穴 天宗、膈俞、肝俞、肩髃。2 A, d; b4 a0 h7 U0 k
(2)定位 天宗:见前。
, ]3 L H8 ]' X! v 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9-6]。7 K- y$ e& ?4 Z; g. n. Z6 b% N
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2个椎骨,即第9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9-6]。 . z. x* u6 h( A
7 F% D6 d r& n* C9 W 肩髃:见前。! L3 f6 Y5 l4 S4 ?3 ?: p
(3)拔罐方法 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各穴,以微出血为度。起针后拔罐,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 ]8 T9 y4 E q9 j
2.方法二
9 U. n* s1 Y5 V$ P (1)选穴 肩中俞、肩髃、血海、阳陵泉、承山、阿是穴。
* m% }; Q# H& N: `% T) c: G" r (2)定位 肩中俞: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先取大椎穴,由大椎穴向双侧旁开2横指(约2寸)处为取穴部位,见图3-3-2]。 }' |. [, ^; p9 \
图 3-3-2 肩中俞 肩髃:见前。8 B6 N: B- M2 @* s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位,屈膝成90°,医者立于患者对面,用左手掌心对准右髌骨中央,手掌伏于其膝盖上,拇指尖所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9-3)。. b0 A6 h* F" `3 j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坐位,屈膝成90°,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缘与下缘交叉处的凹陷,为取穴部位,见图2-19-2)。 s& A, E) r1 X! S$ B4 r
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胭横纹中点至外踝尖平齐处连线的中点为取穴部位,见图2-19-2)。
! d& ?7 ~) R4 A/ P 阿是穴:局部压痛点处。
2 T! B- E+ Y; A3 K- W (3)拔罐方法 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各穴,以微出血为度。起针后拔罐,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1疗程。
6 Q) f+ _9 a- N1 M# V; b+ R$ S& c4 M1 d
三、注意事项7 y/ P( X/ ~5 g6 F
(1)拔罐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的疗效,同时配合推拿和针灸可缩短疗程。/ ?5 b! b4 ]8 l' Z$ E) r/ k4 L
(2)治疗期间要注意肩背部的保暖,积极开展肩背部的功能锻炼。) X* o7 O6 O) U- w# r( r& O
0 Y8 p, P6 z& O- u 四、病例
+ c6 w- n: A( k2 I/ k* n 胡某,女性,54岁。右肩部疼痛、活动关节不利2年,经中西药治疗后疗效不明显。近日疼痛加剧,晚上不能入睡,局部畏寒,热敷后疼痛有所缓解,肩部上举受限,肌肉松弛伴萎缩。穴取肩髃、天宗、肩贞、大椎,采用针刺后拔罐法。先用毫针刺人,得气后留针10分钟,出针后,再进行拔罐,留罐10分钟,起罐后加温和灸10分钟,隔日1次,5次为l疗程。坚持治疗5疗程,诸症消失。随访2年未见复发。- F) b+ v% t1 z7 R' `
# C. |- \' |1 g7 ?$ u
肩周炎的拔罐疗法详解的延伸阅读——什么是拔罐?* X! E. h) E1 |0 b
3 n1 _ ? |0 F7 D3 t* l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王敬编著的《拔罐》图书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h1 H5 F$ U& u5 M2 _6 K3 u! K6 ?0 @
6 u9 S1 N! W& Q z3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