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肘的拔罐疗法详解% x: r* @! K) H- w# d) y# x M
2 O6 K* F4 x4 r5 I
网球肘,又称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劳损性疾病。本病一般起病较慢,多数无明显外伤史,而是有长期使用肘部、腕部活动的劳损史。临床表现为肘后外侧酸痛,尤其在做转、伸、提、拉、推等动作时疼痛更为剧烈。检查时关节外观无红肿,局部有明显压痛,伸肌腱牵拉实验阳性,即肘伸直握拳,屈腕,然后将前臂旋前,可发生肘外侧部剧痛,中医称之为“肘痛”。一般分为风寒阻络和气滞血瘀2型。
% F; L7 H5 F4 j: g
+ l8 o9 }; t+ N! o 一、风寒阻络
+ k) M. H2 E9 {) l (一)症状
& e3 o) u' Z+ _+ b. E5 C6 m U 肘后及上臂外侧酸痛,疼痛反复发作,偶尔疼痛由手臂向下放射到手腕部,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得温则痛减,患处无红肿发热感。
+ F; C( ^: B' B4 t" O2 \+ N' Q" O (二)治法
$ H6 v1 u; Z0 q/ ^: G6 q0 O. W (1)选穴 曲池、手三里、外关、尺泽。: p, M, O+ F& x s# t
(2)定位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仰掌屈肘成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见图3-4-1)。
! r/ T4 M8 y. B) s! x& b图 3-4-1 曲池、手三里、外关 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桡侧肘横纹头下2横指,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见图3-4-1)。
; h0 B: L4 K7 G. B 外关: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见图3-4-1)。
& t0 w$ [ D2 Q( \6 ^ 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缘(见图2-26-1)。3 h `6 s' b) d/ x
(3)拔罐方法 采用针刺后拔罐法。先用毫针刺入,得气后留针10分钟,出针后,再进行拔罐,留罐10分钟,起罐后加温和灸10分钟,以皮肤潮红、人体感觉舒适为度,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T6 J- w: y. b; {3 ]
- `: p, W" `+ }5 C! F' {5 {3 {4 x' B 二、气滞血瘀
; p' s+ x' ?5 ^% b) m' d! b (一)症状
/ a1 U1 S0 D) m& N! m6 G( n 肘后及上臂外侧疼痛不适,痛势剧烈,关节活动受限,上举或屈曲胳膊、提举重物时候疼痛明显,可伴有患处肿胀发热。
/ W% D2 v& M: ~' u$ z (二)治法1 O2 ?! B) F1 W9 n: H2 T
(1)选穴 膈俞、曲池、手三里、尺泽、孔最。
5 g" ~' D' I8 f* [, t$ ? (2)定位 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9-6]。& C" [! q& v! }: ]; c
曲池:见前。+ D: p; X& N6 t! k1 B
手三里:见前。- r' q: b9 K7 d
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缘(见图3-4-2)。
/ K8 Z k" @! J图 3-4-2 尺泽、孔最 孔最:在太渊与尺泽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见图3-4-2)。* S' y. T; X; q* v
(3)拔罐方法 叩刺、走罐法。先用梅花针轻叩疼痛部位,以皮肤发红或微微出血为度。血止后在上述各穴用毫针针刺,得气后留针10分钟,出针后拔罐,留罐lO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 I0 A* I: t5 u; `! a! W3 T+ v8 O2 K
- q. g/ T+ T; G- h! D9 Y3 r 三、注意事项; z/ u+ a$ l0 j
(1)治疗期间尽量减少肘部活动,勿提拿重物,睡眠时注意臂部和肘部的防寒保暖。
0 d3 t5 c* d7 n (2)可配合推拿和敷贴疗法,效果尤佳。4 g' B; E& g2 N. @6 D0 c4 V
& f* E! F$ ~& E- [! G
四、病例% s8 g6 [/ [/ Q* u2 P" H Q. S" p1 M
王某,男性,28岁。患者为网球爱好者,肘后外侧关节疼痛不适2年余,关节活动度降低,患肢力量减弱,提重物疼痛加重,伴患处局部肿胀。穴取曲池、手三里、尺泽、孔最、膈俞,采取叩刺、走罐法。先用梅花针轻叩疼痛部位,以微微出血为度。血止后在上述各穴, G$ |! u ~5 Q
' q/ r9 u% y/ a1 q: ]网球肘的拔罐疗法详解的延伸阅读——什么是拔罐?/ |2 z* z b" e; g3 A4 q4 L
) i* n0 V1 A# u" _; `. j% G2 p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 K4 \! Z: v [1 s$ {(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