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的来源漫谈+ e' @! J& g6 F; H1 `: \4 J9 A
$ e) j4 I/ V1 M9 B7 f9 g) z 1976年春,涟水县的一个老木匠,在劳动中不慎被斧头砸伤。手面肿胀、疼痛,在医院做X线检查,排除了骨折。经常规治疗后,肿痛消失了,可受伤的手却怎么也握不住、伸不直了。老人先后到过多家大医院诊治,终无疗效。外科专家曾考虑过手术冶疗,但因不能避免手术损伤在刀口部形成疤痕再度使手掌的软组织粘连加重,而不得不放弃。因为按常规手术治疗可能即不能有效改善症状,反而会加重手的功能障碍,在老人求医无门的时候,经人介绍找到了沭阳县医疗站的朱汉章医生。7 B4 m: l4 i) _
8 [& y/ o3 w: f) z* a; m9 z% J1 B 朱汉章大夫详细询问病情检查伤处后,也感到老人的病很是棘手。翻阅了大量的外科、骨伤科资料后,认为老人的手不能活动,可能主要是掌筋膜、肌腱等组织损伤后与掌骨发生了粘连所致。他想如果把疤痕组织松开,排除局部组织间的粘连,患手即可自由屈伸了。而如此僵硬的疤痕组织,用针灸针治疗显然是力不从心的,于是,他拿起了较粗的九号针头。手掌皮肤消毒后,将九号针头直接刺到了有压痛而变得板硬的疤痕上,捣刺了几下,然后又将针尖刺至骨面左右剥弄摆动了几下,不到半分钟即拔出了针头。老木匠直感到手掌火辣辣的膨胀感。接着朱汉章医生又把老人的手平放于桌面,慢慢牵拉着患指并趁老人不备突然快速推压患指,只听“吱啦”一声响(一种软组织撕裂的声音)。就这样奇迹出现了,老木匠的手痛过之后,当时就伸屈自如了。三天后,老人竞可以用患手自如地做木匠活了。
! {; \/ V C. z \; Y7 a S& M
这个病例的成功,是朱汉章医生也始料不及的。这样一个“老大难”的陈旧性软组织损伤引起手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真的只用一个粗针头剥弄几下就完全治好了?看起来,陈旧性损伤引起的功能障碍,其症结应该是疤痕、粘连组织限制了局部组织的相对运动所致。之后,朱汉章医生在临床上又遇到此类患者的时候,也都用此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如此治疗的病人多了,感觉九号针头还是不太顺手,如有些时候,组织间粘连较重,用九号针头撬动就显得无力。于是他想,把空心针头改成实心,岂不是更结实、有力?操作起来就可以用得上劲了;而斜坡形的针尖刺至骨面时又容易卷刃,何不干脆改成平刃?为操作起来更好握持,又把针头的根部改造成一个扁平的柄。在中国,过去行医称“悬壶济世”,葫芦成了行医者的标志,大概是为求吉利吧,就把扁平的柄做成了扁葫芦形,这样第一把“小针刀”就诞生了。
7 L7 z1 g- I' h! Z; a" Q' U. d7 v; f, d% n" ~
1978年小针刀疗法被省卫生厅列入重点科研课题,先后组织了严格的临床实证检验,1984年顺利通过了专家鉴定,1986年江苏省政府批准小针刀疗法向全国推广。1988年12月,小针刀疗法获第三十七届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朱汉章获"军官"勋章,这是中国人首次获此勋章。2002年3月,针刀医学经典性著作《针刀医学原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标志着针刀医学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形成。200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由27所高等中西医院校的29名专家组成的鉴定会上,确立了“针刀医学”。 2004年由教育部组织的有四位院士参加的大型鉴定会,确认针刀医学在理论、技术、器械等方面具有原创性,特别是在临床治疗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2005年,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针刀医学系列规划教材(共5本),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标志着针刀医学教材体系基本成熟。2006年,从针刀医学创立至今整整三十年,三十年间“小针刀疗法”在临床推广的应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体系建设,推进理论、研究方法与关键技术的创新,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立而科学的新医学体系。; j! \! ?5 ]& c/ t }. \* D) f
9 Z/ d7 [: ^- Z1 F/ b4 l; u% x2 w
自从针刀疗法被确立以来,国内举办了全国性培训班500多期。到目前为止,国内接受针刀科学培训医务人员达10万余人,国外达5000余人。1990年全国成立了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创始人朱汉章教授任主任委员,国内28个省(市、直辖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针刀医学省级学会,2004年成立了世界性的“世界中联”针刀专业委员会,国外有15个国家和地区也相继成立了针刀医学会。
0 B3 d3 @2 C# W$ T1 o
: x: J3 Y" p' M) s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研究所2004年12月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他们在全国范围内调查了12省市,对取得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出具了《中国科学院关于针刀治疗疗效及其费用的抽样调查的数据处理报告》。根据这份报告,在针刀治疗所需费用当中,药物所需费用仅占全部费用的15.7%;在针刀闭合性手术适应症范围内,目前全国每年针刀门诊比外科手术节约治疗经费6.8亿元,比药物和其他疗法节约5.6亿元;在针刀闭合性手术适应症范围内,目前全国每年针刀医学闭合性手术比外科手术节约治疗经费总共605.64亿元,比药物和其他治疗方法节约总共172.24亿元。目前针刀医学的治疗效果与外科手术及药物和其他疗法的治疗效果比较:在针刀闭合性手术适应症范围内治愈率是外科手术的1.26倍,是药物和其他疗法的4.15倍。7 r' R4 r3 a1 o5 }2 U
$ {5 Y( ~0 T. Y- t5 j 香山科学会议于2006年2月21-23日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主题为“针刀医学发展与中医现代化”的第272次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邀集了42位中西医多学科专家、国家科技主管部门领导,会议就针刀医学与中医现代化的关系、中医现代化的概念、针刀医学创新之处以及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针刀医学是中医学范畴内具有原创性的新学科,是中医现代化的范例之一。
' ~ Z2 Z) G; m! H$ I" i0 N y
, ~; a- A, `7 q7 l) ]6 B% F$ o 朱汉章教授一生致力于针刀医学的创立与发展,并创立了针刀医学医 教 研 核心北京针刀总医院为针刀医学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立几年来治愈了无数的各型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肩周炎,椎管狭窄、各种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关节强直,强直性脊柱炎, h6 k$ u; ^+ v
2 K9 S( k3 R* `6 q0 d7 @+ z* `, t6 E. [
脊柱侧弯等针刀的来源漫谈的延伸阅读——颈肩腰腿痛疾病的成因和微型针、线针刀特色疗法治疗7 s! o! R4 G' d7 \& M' {5 x
9 P8 I: X* Q9 h( U
颈肩腰腿痛网首席专家王学昌医生认为,颈肩腰腿痛疾病主要由软组织的慢性劳损、急性损伤,或者风湿、过敏、免疫等因素引起。随着工作、学习和生活对计算机等依赖程度的加深,近年来,颈肩腰腿痛疾病成为人们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颈肩腰腿痛疾病的诱发原因,主要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职业性姿势体位等,比如长期低头工作、久坐、长时间弯腰,以及睡姿不当,或使用过高过低的枕头等,使部分软组织长时间处于牵拉状态,导致组织变性、纤维间质增多等等软组织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颈腰腿痛症状。& c( f* h* A) c# F/ E2 t/ q
! E7 M* m& J3 K
微型针特色疗法,是指由颈肩腰腿痛网首席专家王学昌医生首创的治疗颈肩腰腿痛疾病的一种新型特色疗法。该疗法源于《黄帝内经》九针之说,是在继承朱汉章教授的小针刀疗法和田纪钧教授的刃针疗法的基础上,以现代医学理论为框架,以现代诊疗理念为指导,创新性地运用王学昌医生自己的错缝理论、筋膜腱膜理论、运动负荷下的骨关节局部高压理论、宫廷手法等,以小针刀或刃针等为工具,以“精确定位‘引起病变的软组织’的微创松解、减张、减压”为内在治疗机理的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特色疗法,具有“针法巧、痛苦小、费用低、效力奇”等四大特点。
$ p* G; J! F4 q
+ q. N$ N+ r9 S2 v, E q. k 线针刀特色疗法,由颈肩腰腿痛网首席专家王学昌医师发明。它源于《黄帝内经》九针之说,是在继承朱汉章教授的小针刀疗法基础上,以现代医学理论为框架,以现代诊疗理念为指导,创新性地运用王学昌医生发明的,同时具有“针灸、针刀、注射、埋线”四种功能的“线针”为工具,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的一种新型特色疗法。“线针刀疗法”的诞生,标志着微创治疗技术、小针刀技术又迈向了一个新的时代。
! E8 d/ Y9 C0 [( ~
7 d6 l0 q1 v% ~, R/ h# x( Y) }1 |( P
2 t! q3 o. x1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