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临床上,经针刀治疗的病人常有两种表现:第一种,病人经针刀治疗后,效果立竿见影,当场见效 ;
0 d5 B7 K7 d! y: F; X, }. e 第二种,病人经针刀治疗后,疼痛持续,但追踪病人的病情,往往发现其在数天后神奇治愈了。
9 ^1 y6 d* Y: H ^1 g+ n$ b 第一种情况,针刀直接对病灶(瘢痕组织)实施了松解。疼痛是机体由于慢性劳损,受伤及其他原因,造成软组织发生反复的炎症。反复的炎症使得肉芽组织增生,产生大量的胶原纤维,造成软组织发生粘连,甚者形成瘢痕组织。瘢痕组织是肉芽组织脱水老化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其韧性大,收缩和牵拉可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疼痛。所以病人会有当场疼痛显著减轻的反应,有些病人还会反映疼痛立即消失。3 E: T) W: l9 W3 H5 y
病例一. p" j+ q7 [! D; L3 Y; _" |
林某,56岁,左膝疼痛30余年,活动时加剧,
$ n+ c6 m b( A. K) H. O 有外伤史。经触诊发现外侧副韧带起止点压痛明显,外侧副韧带紧张试验阳性。经针刀治疗,患者当场疼痛消失,活动时也不出现疼痛。
' Q1 N% _8 o5 W; D K- }/ J3 p
. ]' q$ o0 P8 o4 V# W. ~! y% y; |, M 第二种情况,针刀对病灶(瘢痕组织)的松解不够,使其粘连情况未能完全松解。此时,病者往往向医生投诉疼痛持续,有的甚至疼痛加剧。经病者回去休息一段时间后,疼痛却消失了。为什么疼痛经休息一段时间后就消失了呢?是炎症反应的效果。针刀在对病灶组织进行微创时,其实也激发了机体的炎症反应。
1 b2 y( I6 Z9 ^ {: i1 o/ E& X9 b( r 这次的炎症反应是由针刀引起的。针刀给病灶造成一个微小创伤,此时病灶局部可发生炎性充血,还有渗出液造成的炎性水肿。渗出液含有炎症介质,有组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白细胞三烯等。其中前列腺素导致疼痛,而白细胞三烯对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具有强趋化作用,并引起中性粒细胞聚集。针刀的刺激作用,有可能激活胶原蛋白酶,分解粘连和瘢痕化的胶原结缔组织。其分解的产物能被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所吞噬。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含有溶酶体,能水解这些组织碎片。瘢痕组织软化,进入塑形期,在运动应力的作用下,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此时,血管和神经不再受到压迫,组织血供恢复正常,新陈代谢物质和炎性介质被血流带走,慢性炎症得以消除。因此可以说针刀利用再次的炎症反应来消除慢性的炎症反应。 E/ z5 Y% _) U
病例二
P6 W; G4 x2 b( ]8 t 罗女士,45岁,右脚后跟疼痛10余年,有外伤史。经触诊发现右跟骨结节有明显压痛,诊断为跟腱炎。经针刀治疗,患者疼痛并无改善。随访病人,两天后发现右足跟部有轻微肿胀,患者申述疼痛似有加剧,嘱患者多休息。两星期后,患者前来告知,患处已不疼,且肿胀消失。. T% }1 P7 w$ s+ M! Q9 g
总结,炎症对机体不一定是只有坏处的,它是致炎因子导致的机体损伤和抗损伤反应两个方面矛盾斗争过程的综合表现。急性炎症以变质和渗出为主,而慢性炎症以增生为主。所以当我们通过针刀来引发急性炎症反应时,应当注意损伤的大小,和防止组织内出血过多,以免再次引发组织的慢性炎症反应。
( Q1 T* n4 K+ q9 z;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