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骨神经盆壁通道狭窄症是指坐骨神经在盆腔壁臀区穿行过程中,因周围软组织炎症粘连、疤痕形成、脂肪组织堆积、肌肉变性等因素,导致从中穿过的坐骨神经遭受压迫或刺激,尤其是对坐骨神经滋养血管压迫缺血后出现的顽固性干性坐骨神经痛症[1]。以针刀手术松解通道中受卡压的坐骨神经,具有较好的疗效。因此,我们选择针刀治疗该病并观察其痛阈值变化,比较临床疗效。
8 P- C) K# u/ ]7 ~ 1 一般资料" v7 S" p, F z5 f* L
1.1 病例收集:选择 中医学院国医堂针灸科就诊的 60 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刀组和针灸组,每组 30 例。另设健康组 60 例作为对照组, 所有测试对象均无其它不适症状和体征。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痛阈值等方面的分布情况,分别进行 χ²检验和 F 检验,P>0.05,结果说明分布均衡,具有可比性。3 Y2 z# \# j+ J2 g u$ A0 k
1.2 诊断标准:根据李含文《软组织伤病学》[2]和2002 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①多数有外伤史、受凉史或受潮湿史。②腰骶部疼痛,其疼痛特点是牵拉样、刀割样、蹦跳样疼痛;可因腹压增大时加重,致使患者呈胸膝位;有时因疼痛非常剧烈,致使患者坐卧不宁,可影响患者的精神、情绪、食欲和睡眠;疼痛常呈放射性,可沿大腿后侧向足底放射;常有放射或触电样串麻感,也可以二者同时并存; 有沿神经分布区域的感觉麻木;由于疼痛而常伴有步行困难或跛行。③体征:触诊时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有明显深在性压痛;作梨状肌试验,即在大腿内旋位上作直腿抬高试验,比在中立位作直腿抬高试验角度明显变小;在大腿外旋位上作直腿抬高试验,比在中立位上的角度要大;在中立位上作直腿抬高,以及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亦为阳性;有些可有神经分布区域的感觉迟钝;患肢内旋抗阻试验阳性。
8 T. Q' v' {* L( ~ 1.3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的福建中医学院国医堂针灸科门诊患者。0 q6 }0 r8 J' Y2 j0 N
1.4 排除标准:① 由神经根原发性疾病及椎管内疾病和脊柱疾病所引起的臀部及下肢放射痛;②不符合诊断标准者。
3 f7 G8 v* H8 X5 ]3 K! @$ c- W 2 治疗方法5 H2 q1 \1 u- @9 T
2.1
8 h% _: p' i0 [+ S- B! s) J 针刀组:采用针刀闭合性手术疗法,根据患者卡压部位在患侧臀部依照由本课题组解剖观测结果所设计的手术入路行针刀剥离术[4]。具体操作:① 使用改良式的朱氏小针刀(刀口角磨成圆弧状),患者取俯卧位,分别于股骨大转子与棘角线[棘角线长为(89.65±3.32)mm]中下 1/3 交点连线上距此交点约 45~60 mm 范围内,触按敏感痛点并标记为1,于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连线上中点偏内范围内,触按敏感痛点并标记为2,并于上述 2 处痛点标记的连线中点附近触按敏感痛点并标记为 3;② 在痛点标记 3 处施皮下局麻后,使针刀口顺坐骨神经行走方向缓缓刺入深度 25~35 mm 肌肉组织内,获得气感或放射感后,针刀略回抽并使针刀由内而外在 10~15 mm 宽度内纵行削切数次, 而后不变刀口线在小范围横拨数次后拔出针刀。 术后用创可贴包扎创口,隔日治疗 1次,3 次为 1 个疗程。
_% S3 ^" o: x) m- `, v; l! E 2.2 针灸组:取患侧环跳、秩边、居髎、委中、阿是穴,用 30 号 2~4 寸毫针针刺,得气后行捻转提插泻法,每隔 10 min 行针 1 次,每次留针 30 min,每日针刺 1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
6 \ a: n4 k6 Q7 x2 v% g4 ^ 2.3 痛阈测定:用 EP601 简式仪(华东师范大学科教仪器厂),针刀组和针灸组在患侧秩边、环跳穴, 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各进行 1 次痛阈值的测定, 运用病例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评估疗效。7 X) L. j1 F8 ]: o( v- H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测定的样本数据以 x±s 表示,一般资料比较用 t 检验、χ²检验,2 组数据组内、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²检验,疗效比较采用 Ridit 检验。! V( y4 i$ y2 p9 S0 Y; |
3 治疗结果6 T- s! W+ k' F, E, E( R. ~
3.1
2 p# m2 L! i" w0 R& M: A; W/ A 疗效判定标准:按照宗立本制定的标准[5]。治愈:症状与体征全部消失,活动自如,恢复正常工作;显效:症状明显减轻,虽有下肢轻度疼痛,但不影响工作,患者自觉满意;有效:症状与体征改善,但劳累和天气变化时可有加重;无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
% H+ D% z* Z4 B6 y+ [2 o* E 4 讨论. J- P5 y' P N2 ?) V6 g
4.1 坐骨神经盆壁通道狭窄症是导致慢性腰腿痛的重要因素, 临床上发病率较高, 病程长而顽固,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当坐骨神经在骨-纤维管道行走中遇到外来致压物的嵌压时,压迫神经,即可出现一系列坐骨神经干受压的症状。 如果压迫持续存在,则可形成粘连,继而静脉压升高,动脉壁增厚及组织堆积, 使盆腔出口的有效空隙缩小, 从而使肌筋膜增生肥厚, 刺激摩擦臀深部神经,增加局部渗出,神经周围的软组织张力更高,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由此产生。
- \8 ~ L \+ G s7 N6 |+ V w 4.2 0 h( U' t3 G5 s8 }
针刀属于特种针的一种,源于古代九针中的鬕针,它具有切割、剥离、解除粘连等功效,是在无菌闭合状态下介入解除粘连,疏通气血,破坏了疼痛的激发中心。 针刀理论对于软组织损伤新的认识即为“粘连学说”和“动态平衡失调”理论,它认为软组织因急慢性损伤,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时,内源性炎性介质,如组织胺、5-羟色胺、缓激肽等大量释放,加重了无菌性炎症的发展进程,使局部组织的机能代谢发生明显异常。
5 H8 O( f8 _& o# S3 U 在自我修复的过程中,局部缺血缺氧,组织粘连、挛缩,疼痛激发中心形成,最终导致人体动态平衡失调。 ) e1 H7 l2 |/ z: h2 D- o8 q: T
用针刀治疗坐骨神经盆壁通道狭窄症, 可松解肌肉, 剥离粘连,减少炎性渗出,取得满意的疗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