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解剖也是人体表面解剖学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划线标志、皮纹标志、肌性标志、骨性标志等内容。其中:骨性标志义可分为浅部骨点标志和深部骨性标志。. \. P# }" s0 h) |$ _
一位专家说,在体表可扪的骨性标志常是在诊疗实践中推测内部器官结构大小、位置的“路标”。就像道路的指示标牌一样,必须按其路标行走,否则就会犯“路线”错误。方向不对,岂能到达目的地。因此,这些标志,包括肌性标志,皮纹标志及刘线标志在内,都应该在骨架上,尸体标本上和在活体上逐一辩认清楚,牢牢记在心中,并且反复应用,发挥它的“路标”作用。标志解剖对针刀操作的指导意义是可想而知的。
1 b& k7 j7 O& x8 `) ?. p' Z【标线标志】
" P$ ~7 N* U1 L在描述人体各部体表与内部结构的位置、大小,以及划分形态、功能不同的区域时,常以体表的标线作为标志。
( R$ t z& t7 o8 F9 l举例如下:颈前部称同有颈部,一般称颈部,颈后部称项部。颈前、后部是以斜方肌前缘和深部的颈椎横突的冠状面为界,上至枕骨上项线和枕外隆突,下界为胸骨颈静脉切迹、锁骨上面、锁骨肩峰端到第七颈椎棘突的连线。在颈区(前部)又以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为界分为颈前三角区、胸锁乳突肌区及颈后三角区(颈外侧区)。在颈前三角区巾由上至下包括下颌下三角,颏下三角(一半)、颈动脉三角和肌三角。在颈后i角中包括枕三角和锁骨上三角(锁骨上窝)。然而,在项部(颈后部),则只有深面的枕下三角。
0 u% M0 i5 @: j: h$ w+ _$ _. i; _/ u! x7 L, }; G
为什么颈部前、后区中,分区如此不同?颈前区十分复杂,颈后(项)区又很简单呢?这是由该部组织器官的复杂程度决定的。颈前区血管、神经、肌肉等组织复杂,而项部相对则简单。
9 X5 ]1 Y8 V) k# r0 y
0 |# M3 V6 A( }) P' ^ 1、在胸部、背部、腹部、臀部及四肢均有相应的人为标线分区(图1-4-09-10)。一则体现内部器官相对的体表投髟位置,二则可做体检时的记录标志。对于针刀闭合型手术来说,这些标志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对于皮肤相对应的器官不仅要有所了解,更要注意不要损伤它们。
! x! o1 Z! w* [2 I
8 [9 q/ C7 M" m- ?6 a( \
( H5 r- e: W% V& T$ B/ ]. |2 q 2、这些标志是以大多数人来做标准的,对于不同体型的人来说也会有个体差,临床上应给予充分注意。
; O9 ]/ w& T9 ~" @3 y7 C【皮纹沟凹标志】 {' g' I, Z- q* j) t; ^
皮肤的沟纹是由诸多原因形成的。皮纹与关节等组织有着特殊的关系,绝大部分皮纹是关节活动处,所以形成了特有的标志皮纹。这些皮纹一般是恒定不变的。如肘横纹、腕横纹、掌横纹、指横纹,各关节屈面的皮纹等均属此类。有些皮纹是南皮下脂肪多少的分界而形成的,如腹股沟就是如此。在腹股沟韧带的浅面,皮下组织的脂肪明显少于与它相邻的腹部的脂肪厚度。还有一点值得提出的是,有些部位本无皮纹,但在某种特殊体位时便出现了皮纹或皱褶。如项部,当后仰时,常在C4-5、C5-6部位出现横行皮纹,这说明在颈椎的运动中,此处是最活跃的部位,也是受力最大的部位,往往在此部位出现项韧带的钙化灶。+ Q) [6 P* V9 I S$ F
) W" [/ `; c8 _9 p4 u, W
- D, H9 H+ w! C( W" N2 F6 N
再有,形成皮肤沟纹的原因是相邻肌肉的界限。如臀沟,上为臀大肌,肌纤维几乎是横行的,而股后部肌肉则是纵行的,一横一纵前后相邻则形成了臀沟。同时,臀沟下又有坐骨神经通过,所以臀沟也是坐骨神经可能被卡压的部位。臀沟的升降也有病理诊断意义。
2 X9 N. I8 h/ \9 |6 G* |/ a* r# ~
有人对皮纹的理解错误,也会造成治疗的失败。一位区生治疗屈指肌狭窄性腱鞘炎,依照某讲义将治疗点定在近侧指横纹上,结果未能将腱鞘炎治愈。其原因很明显,近端指横纹是指蹼的横纹,不是掌指关节的横纹。而屈指肌狭窄性腱鞘炎最易发生在屈指肌腱鞘的起始端。此起始端不是在指近端横纹,而是在掌远横纹附近处(常可扪及硬结性压痛点)。
1 ]* t, e/ V+ p7 d; W( ?; o
' ~! C3 t% a3 K: J4 d8 u8 s { 有的皮纹可以指示某些组织的投影关系,使外科手术的切口不伤及重要组织。如掌侧指横纹的侧面端点之间的连线就是手术时的切口线,因为这里没有指的重要神经、血管。指间关节的针刀入路点也选择在这里,它也不会伤及指固有神经、血管(图1-4-11)。这样的定点,就把针刀操作引入到解剖的科学里来,便脱离了那种“阿是”的初级、盲目状态。
3 Y; y5 z, @8 b3 @$ s: I: J
5 O ]' E3 C/ j 体表尚有许多沟凹,这也是极好的体表标志,有些是非常重要的,常用的,所以也必须认识和掌握它。如项部有枕下凹、枕大凹(位于第二颈椎棘突与颞骨乳突尖连线中点处,斜方肌外侧与乳突之间的凹窝内,有枕大神经通过)。背部有脊柱沟、腰肋角、脊肋角。髂后上棘处胖人是皮肤凹陷,瘦人则是小突起。还有骶裂孑L的凹窝。上肢有
: O) N" R1 N' S( F" z 尺骨鹰咀与肱骨内、外髁之间的凹窝、鼻烟窝和腕背桡凹,下肢有膝眼等。3 C$ v I( z, t3 N+ f
4 {" ? m7 ^; d- C3 m# _
【肌性标志】$ v" S# `8 W7 r: F% Z
% j6 X& ?' V6 g. ? 肌性标志在体表是很明显的,尤其是那些身体健壮,肌肉发达的人更是鲜明可见。
v8 X6 k0 P% f, l' ]) i+ Y2 H- s- ~! M0 C# R l
全身体表的肌多可做为标志。如颈部的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斜角肌;胸部的胸大肌、前锯肌;背部的背阔肌、竖脊肌。在腋部胸大肌形成腋前襞,背阔肌形成腋后襞;腹部的腹直肌、腹外斜肌;上肢的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桡肌、旋前同肌;下肢的缝匠肌、股四头肌、胴绳肌、小腿三头肌、胫前肌等等。7 Z& N+ B1 @: B- L5 ^
3 e) t; c" T6 W9 C/ N7 E7 Q( i
这些肌性标志,具有多种意义:第一、认识肌的名称。人体的肌并未标出名称,只有了解它的位置、形态才能辩认出来。第二、可以了解它的起止点。这些位置是软组织损伤的重要部位,是针刀定点所必须掌握的。第三、还可以了解肌与周围的关系。肌间的损伤也是软组织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通过肌的运动可以了解肌功能。如大面积粘连,关节的运动会受到很大限制,甚至强直,如伸膝装置的粘连便是如此。; W1 B" E2 m2 t
8 v, @ M. Y& a% R- F
这些肌性标志对于针刀操作者来说,有利于病变部位的判定,如肌痉挛、肌萎缩、肌内的结节、条索、压痛点,为诊断提供了客观的依据。不仅如此,还有利于确定病变部位与周围及深部的关系。所以肌性标志是必须掌握的解刮学知识。" O4 C' y0 b7 ]( e8 l# C3 F1 O
$ M; l, I# v& y) \! ^4 {
9 p5 L; }+ Y; i9 a. V! ^
& Y9 M9 E0 N" F0 H; Y. u; W* x: v) W0 p7 g1 {; X
3 g/ W, {" e3 L; P) H
4 Q, f. R% e, n% ]'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