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儿推拿介绍* `- V! e' F1 O7 F
) j! d2 J( g( b, P9 E8 [: \
小儿推拿是中医推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基础到临床都具有自身的特点。) l4 z! `& q* Q
) t' Y# i$ X7 h6 s 【小儿生理特点】
5 v1 [% D/ E! O+ Z - |! g; ~6 ?! C# j7 F
小儿生理主要表现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然而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自出生后一方面都在不断地生长发育,成长壮实,古人把处于这种发育迅速阶段的小儿称之为“纯阳之体”。但另一方面小儿又如初生的嫩芽,脏器柔弱,故又有“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论说。稚阴稚阳,是指小儿形体无论在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活动上均未臻完善,需要特别呵护。$ x+ B) D7 j3 Z) J
! X7 G- S' U% J9 B* P
【小儿病理特点】
6 Y( M j) D! h* @- I1 j8 x " v0 s& e! j/ G. b
小儿病理主要表现为发病急、变化大,但经过正确医治,易趋康复。小儿因体质和功能均较脆弱,加以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能自节,因此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对于突然发生的强烈刺激,往往不能忍受而容易出现惊恐状态。在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喂养失调的情况下,常可引起发育障碍,表现有五迟、五软等病态。又因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特别易患麻疹、腮腺炎、百日咳等传染病。小儿患病后病情往往比成人为重,当发热较高时,易于抽搐、惊厥;感受风寒之后极易导致肺炎、喘咳。总之小儿病情来势急,变化多而迅速,可并发严重病症,但如能诊疗及时,护理得当,也容易痊愈,较快地恢复其生理功能。
+ t+ G# Z0 B; C4 c: r" P9 ]
5 c2 n& B# F; T! r, q; P: ~7 h/ m 【辨证特点】% y- a5 ]! t7 p) s1 ~# W2 M
2 u6 `8 P2 N1 Z1 S$ E( [" N 首先小儿不会诉说病情,问诊常是间接的,因而不能确切地反映实际情况。较大孩儿虽能自述,也多是言不达意。其次,婴儿气血未充,脉象难凭,尤其在诊察时哭闹不安,更易影响气息脉象。闻诊虽能反映一些情况,但也不够全面。只有望诊不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反映病情比较可靠,应予以重视。此外,从八纲辨证来看,由于小儿阳气偏盛,感受外邪后易寒随热化,临床以阳证、热证、实证居多。下面着重介绍几项小儿特色的诊法。# v4 {) r( K# p4 J) C# N" O% L) A1 ?: }
" C9 ^' |7 Q% r" u. [
1.望小儿指纹 指纹是浮露于食指桡侧缘的脉络,是手太阴肺经的一个分支,所以望指纹与诊寸口脉有相似的临床意义。由于小儿切脉部位短小,诊脉时常啼哭躁动,影响脉象的真实性,而指纹处皮肤薄嫩,脉络易于暴露,故对三岁以下的小孩常结合指纹的变化以辅助诊断。3 u( ^5 U5 l4 R" n: T g
" Y: r! x( j ~3 ?* S. O& K- e
指纹分“风”、“气”、“命”三关,即食指掌指纹为“风关”,近节指间纹为“气关”,远节指间纹为“命关”(图194)。/ I* _; F# t1 e% w
) I! I( i' O) a
(1)望指纹方法:在自然光线下,暴露患儿小手,医生用左手拇、食二指握住小儿食指远端;以右手拇指在小儿食指桡侧,从指端向指根部轻推几次,用力要适中,使指纹更为显现,便于观察。/ [6 r2 {& `4 d: ?
3 B& H8 } u* a9 N9 _3 Z
(2)望指纹内容:主要从指纹色泽、长短和浮沉三个方面来分析观察。
& @6 Z5 t J- R7 Z7 d# K 8 K2 A: p% u2 c; y( u$ T# {
色泽:正常指纹,色呈浅红,隐现于风关之内。患病之后,色鲜红者,多属外感风寒表证;色紫红者,多为热证;色紫黑者,多为血络郁闭,病情危重;色淡者,多为虚证;色滞暗者,多为实证;色青者,多为惊风,或为痛证。0 M- m7 `2 T) A w9 p
8 Z; ` k% K F" T; y: B- n$ `0 M( s
长短:一般说来,指纹在风关者,为邪浅病轻;指纹透气关者,为邪已深入;指纹达命关者,为病情较重;若指纹一直延伸到指甲端,即所谓“透关射甲”,为病情重笃。; B9 {+ `1 U0 G) o
0 h6 L/ g, U% l) D, p) t# V
浮沉:指纹浮现明显者,是病在表;沉隐不显者,是病在里。
( @- V* y1 d& P2 Y! i* z + p6 w( R6 g, C) b9 I. O9 ?
现代医学认为,小儿望指纹是观察食指桡侧的浅表静脉。指纹充盈度的变化主要与静脉压有关,心力衰竭、肺炎等患儿,大多数可见指纹向命关延伸,这是由于静脉压升高所致,静脉压愈高,指纹的充盈度就愈大,也就愈向指尖方向伸展。指纹的色泽在某些程度上可反映体内缺氧的程度,缺氧愈甚,血中还原血红蛋白量就愈高,指纹的青紫色也就愈明显,因而肺炎及心力衰竭的患儿多出现青紫或紫色指纹,贫血的患儿则由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指纹则淡。, X2 ]4 C1 X2 A- p0 R
4 R3 f6 z2 d0 R2 \" C& @

& c1 H) T% [; _7 E e " s0 D! M. T# k) S% C* {7 j3 ]' K
2.小儿切脉 小儿前臂短小,切脉部位“寸口”就更为短小,不容三指以候寸、关、尺,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也称为一指定三关(图195),而不细分三部。小儿平脉(正常脉象)较成人快,一般l~2岁左右小儿,脉搏每一息(即是一呼一吸)跳动6~7次;3~6岁小儿,每一息跳动5~6次。以后随年龄增加,而脉搏则相对减少。小儿诊脉通常以浮、沉、迟、数,辨表、里、寒、热;以有力、无力来定虚、实。
1 j: E, C$ W* |( w 3 |+ A2 `3 l' V$ {' U
浮脉:轻按即能清楚感到脉搏跳动,主表证。9 S, V- f* q5 u1 S# v
沉脉:轻按不易感觉,重按才可能触到,主里证。+ N1 d3 j5 g4 ^% E4 F
迟脉:脉搏比该年龄小儿缓慢,主寒证。/ x+ F, C8 v+ V. N4 {
数脉:脉搏比该年龄小儿快,主热证。; m- b& p7 M8 H; {8 V
脉有力:为实证。
" @8 z8 n: G' f8 q4 k 脉无力:为虚证。
; S6 M! ^, E9 f4 r# C3 P5 k4 f' Z9 a% U. A9 ?- {4 X( `) a
中医小儿推拿介绍的延伸阅读——推拿按摩的起源* V8 f: [+ V+ t' j5 y
4 I: K0 Z$ ]+ _- A% ~
古老的推拿、针灸术起源于中国,人们受伤后,本能地用手去抚摸伤痛处,疼痛得到缓解,由此便逐渐产生了推拿疗法,可以讲人类在诞生的时候,推拿就随之而产生,是我们身体自发的一种本能的自我治疗的方法,是人类最早最原始的理疗手段。通过按压、揉摩、针刺和灸法,刺激人体的经络穴位,调整机体的功能状态,以达到治病的目的。由于其神奇疗效,它已经和中医药、针灸等一起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第五大发明。
0 N+ o5 K. s# c- X1 u 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就有推拿医疗的活动。经过长期实践后,古人认识到了按摩的作用,并成为自觉的医疗活动,以后逐步发展形成了中医的推拿学科。' w2 _1 d. [2 i) O1 s: m; O
* \' ]* A; t, K8 y' O r4 `% L
% ~$ ^8 f+ W t1 X3 @# \$ A ^+ N-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