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居易,世界知名经络医学专家,中国首批中医高等院校毕业生。历任北京宣武区中医院院长,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针灸系主任,中研院针灸研究所教授,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其学术思想在国际针灸界广为传播。 从一则医案说起 一次,有个学生右上牙龈肿、压痛,已1周余。他当时想在右厉兑放血,因为上牙龈痛常属足阳明经的病变。当他正准备针刺足阳明经井穴时,笔者制止了他。 笔者按压了他右侧厉兑未发现酸疼的反应,所以继续沿经往上推,在内庭或陷谷也未发现有酸疼感觉。然后,又返回推到了内庭和陷谷之间的位置,发现此部位有剧酸,又能改善牙龈疼痛。 因此笔者在此“阿是穴”进针得气后进行提插捻转,并弹和用指甲刮动了针柄,同时让学生用舌头按揉牙龈疼痛部位,此时仍继续行针,1分钟之内,牙龈疼痛已明显减轻(减少了80%)。翌日疼痛已消失。 如何找准腧穴的位置? 从此可见,要准确找取腧穴的位置,医生必须循摸出反应最强的部位,按压的部位应出现以下感觉: 1.有缝隙、塌陷; 2.有气感(医生能感觉到气所在); 3.患者能感到或酸或麻或痛等异常感觉。 以上感觉出现的同时,医生手感与病人的感觉一致则最好。 为什么腧穴会移动 笔者对腧穴的定位常与书上所写不同,在每个人身上也会发生变动。多种因素能引起腧穴移动,医生只有通过循摸才能确定腧穴的位置,否则针刺无效。引起腧穴移位有两种原因: ①可能是先天现象,会出现在双侧腧穴,以循摸确认; ②病理引起的异常。例如,地震能使码头毁灭,但过后一个新码头会出现在新码头附近;人体经络的损伤也一样能使一个腧穴移到旁边的位置。 别把位置变异的腧穴当成新的腧穴 常有人误把位置变异的腧穴当成新的腧穴,例如一些针灸学派具有很多“新发现”的穴位,实际上有些“经外穴”很可能是被移动的经穴。 因为腧穴位置经常发生移位,取穴时医生必须用自己的手指去摸、去感觉,导找适当的缝隙,而不能完全依靠病人的酸痛感为确认腧穴位置的依据。
《针灸界》——针灸界专业新媒体,针灸科技强国建设的呐喊者,中医针灸走向世界的推动者,新针灸运动的发起者,针灸界中华十大影响力创新人物和创新机构评选的举办者。
针灸界官方微信公众号:zhenjiu-j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