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和分型,各种文献上都有更权威的报告,在此我们不做过多的阐述。但目前有关各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和分型,都很难指导我们的针刀临床治疗,因为这些诊断都不容易反映具体的损伤部位和层次,所以病位的诊断,对于我们针刀临床意义更大。笔者今天结合多年的临床体会,从针刀临床的角度,来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的针刀治疗定位和操作技巧。
* ~; ?; i! \+ P( R- K4 |( i$ C* Z0 j% M
: t c- F5 s* y1.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机制) P" T8 i$ @' z3 }1 |
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为各种外伤,扭挫伤,过度负重,用力不当及椎间盘退化,风寒湿造成椎体力的平衡失调,使突出物挤压神经根,引起局部充血,水肿,变形,纤维化,欠之神经根与局部软组织产生粘连和疤痕,当神经根受牵拉时,而引起腰部疼痛伴坐骨神经痛和小腿麻痛感。针刀医学创始人朱汉章教授[1]论述“椎间盘突出,外科手术切除椎间盘时,找不到完整的髓核,而是纤维环和髓核混杂在一起的瘢痕组织,可见向后部逸出的不是髓核,而是瘢痕组织。多在后外侧结构薄弱处,正是脊神经穿经神经孔的部位”。根据这一理论,用小针刀这种闭合性手术,经针刀疏通、剥离、减压、平衡肌力,改善血循促进新生。松解肌肉、韧带间的粘连,神经根的粘连,起到镇痉止痛的作用,同时小针刀松解了部分组织,解除了神经根的压迫,从而缓解和解除了症状。5 m5 F$ B0 ~% [ w! K9 s1 e! a5 P
8 {7 H2 Y9 c. S5 M
. K* h: U3 q, g2 _! H
2.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思路
( R) C& a ^' t6 O2.1常见部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定位意义的症状及体征如下:- X: n% c( O; b/ f, W
(1)腰3~腰4椎间盘突出:腰4神经根受压,腰背、骶髂部、髋、大腿前外侧、小腿前侧痛,小腿前内侧麻木,伸膝无力。
9 [( y( m9 R& q1 v & r3 H/ [2 A" E) c
(2)腰4~腰5椎间盘突出:腰5神经根受压,腰背、骶髂部、髋部、大、小腿的后外侧疼痛,小腿外侧或足背母趾麻木,偶可足下垂,母趾背伸无力。# z, B o q9 R0 g0 c
$ p& i' U$ U8 c
(3)腰5~骶1椎间盘突出:骶1神经根受压,腰背、骶髂部、髋部、大腿和小腿后外侧痛;小腿后外侧及外侧三足趾的足背麻木,偶有足跖屈及屈趾无力。 * M; L5 j* [, A! z- N6 b+ p( o
# Q# z6 _3 H- p(4)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马尾神经受累,腰背、双侧大腿及小腿后侧疼痛,双侧大腿、小腿后侧、足底及会防区麻木,膀胱及直肠及直肠括约肌无力或麻木,以至二便失常。
$ z, [4 a) Y# [4 h # ]% Z; v' ^$ Z' B' g
CT检查可快速识别腰椎间盘突出的具体位置和大小,但CT检查必须与临床征象相结合,这样才能准确的找到致病的位置,因为有的腰椎间盘突出并不引起临床征象,这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经常发现症状消除了,复查CT,腰椎间盘仍然突出,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针刀医师必须认识一点,CT只是参考,临床征象才是我们定位的主要依据
4 e* l# G* P- k5 G7 u # ~* q& g! }/ m, d6 J
2.2 仔细触诊,精确定位( r2 v8 W4 F: r4 A r# O! y. y
在针刀临床中,仅用脑子去看病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用手去诊病。仔细的寻找压痛点、条索、硬结,触摸其范围、方向和层次,精确定位,是针刀治疗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我们针刀大夫的基本功。所以,我们检查诊断的时间往往比针刀手术的时间要长,就说明这个基本功的重要性。 7 b& K( a6 P, |/ C
+ }7 J% h$ h( N% E+ ]5 P( P3.腰椎常见病变部位的定位 " ?7 q, P% S a# b
笔者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及疼痛放射部位,除了与夹脊、足太阳膀胱经非常密切外,还与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在下肢的循行非常一致。故临床上应当将病变的部位与中医的经络循行相结合进行治疗
8 k, ~$ w, M! z" `笔者经验:. a4 E( O. O8 U; M2 O! H5 K
(1)腰3~腰4椎间盘突出:定点以L4~5椎旁+足少阴肾经的横骨、阴谷、太溪等 8 ~* t3 K- K, C2 S0 g5 D5 ]/ {
" i$ u2 i: e5 K1 b9 v& h$ o(2)腰4~腰5椎间盘突出:定点以L4~5椎旁+足太阳膀胱经的背腧穴、秩边、委阳+足少阳经的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足阳明经的足三里为主
* ^( M; @, z& i$ ?, E9 g
4 Z4 Z7 }5 ^7 ]" b+ @, z(3)腰5~骶1椎间盘突出:定点以L5~S1椎旁+足太阳膀胱经的背腧穴、秩边、委阳、承山、昆仑为主 % h% P9 q4 ~% z; C1 o1 r) K) x& b$ B
* U+ i4 y5 b, j' F3 J
另外,阿是穴也是小针刀治疗定点的重要参考9 o1 I _* E/ K4 A8 _- ]. X& @; p/ j7 Z
( J% }. u. Z1 P& y( d4 k
4.针刀操作技巧: 4 E6 J- a% A, Q( M/ Q m
腰椎解剖部位比较复杂,臀部有重要神经血管通过,肌肉丰满,在外行看来,似乎针刀操作难度更大。稍不小心就会损伤神经血管,然而,笔者在多年的针刀临床和与同行的广泛交流中,摸索出一套即安全又有效的针刀松解法,这种方法的操作要领是:
4 C& ?! F |8 I严格执行小针刀四步进程,针刀快速进入皮下,然后分层次突破,先突破浅筋膜,再突破深筋膜,最后到骨面,而不是一刀直刺骨面。每到达一个层次后稍停,不要忙于铲切,而是仔细感受刀下的硬度,一旦碰到硬结,就快速突破。不大幅摆动,不在骨面上刺激。并且,根据病人的感觉调整进针的方向和层次。
1 B* S& m* p/ M' `+ r' t/ r这种手法的优点是:能松解到各个层次的病灶,又很少损伤和出血,更能最低限度的减轻病人痛苦。
1 ?/ y c# d. ~; d `9 b5 T/ ]# e# { 3 o4 v" \" T0 N0 O
臀部血管分布丰富,在分离松解中损伤是必然的,要有思想准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次出针后立即压迫止血,15分钟后,检查局部无异常,才能让病人离开。
: t( @+ M' l2 G7 ^" E: W+ K I- v+ ?; c, D4 b/ u
5.手法治疗:
6 {. l( O: Y* P) d2 }用朱汉章教授[2]的连续提腿按压复位手法,即第一助手将双小腿垂直提起,使患者髂前上棘离开床面为上,在第一助手提双小腿的同时,术者和第二助手双拇指一齐下压椎旁压痛点(后侧对称下压),当第一助手放下小腿,患者膝部着床,术者和第二助手也同时松开下压的拇指,如此连续提压15-20次。连续做3-5天。
4 ~3 K+ f2 ^- f- ` `
, O- O$ `+ _8 P8 k手法是针刀术后的补充治疗,只要配合得当,可以使针刀施术后残留的粘连和疤痕达到完全彻底的松解,关节错位得到复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N" ~0 `+ E- A0 A$ V/ r
% U( Q. a# i2 k7 c0 D
针刀医学的创始人朱汉章教授曾经这样形容针刀:针刀治疗就像用枪打鸟,有的人弹无虚发,一枪一个准,有的人瞄了半天也打不下一只鸟。在外行看来的一根针,都是在组织内部上下左右捣鼓几下,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疗效却有天壤之别。就像同样一支画笔,在画家与一般人的手中,画出来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因此针刀治疗,一定要辨准点,做到位,才能确保疗效。上述内容只是我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的体会,希望能籍此抛砖引玉。
* {6 e+ |6 Y; g7 I& e7 m
, R* v& K) F0 a1 J本文选自微信公众账号颈肩腰腿痛康复之家(jjyttkfz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