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腰腿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痛王医学网校直播微课 痛王全国颈肩腰腿痛培训理疗师班 痛王全国颈肩腰腿痛培训十合一精华班 弧刃针、线针刀、小针刀、特色埋线、实用整脊、臭氧、臭氧水、臭氧大自血、尸体解剖、火灸疗法 痛王全国颈肩腰腿痛医学专家班 痛王连锁
查看: 7241|回复: 2

灸法 拔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6 20: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灸法  拔罐
【目的要求】
    1.掌握灸法中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的操作方法与适应症。
    2.掌握拔罐的操作方法与适应症。
    3.熟悉灸法的作用与分类。
    4.熟悉天灸、灯火灸、温灸器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的操作方法与适应症。
    5.熟悉火罐的临床应用及拔罐后的处理。
    6.了解施灸的材料、灸法的施术程序、灸法的禁忌、灸后的处理等。
    7.了解火罐的种类、作用、注意事项。
【重点内容】
     一、灸法
         1.灸法的意义和施灸原料
           “灸”,灼烧的意思。灸法是利用某些燃烧材料,熏灼或温熨体表一定的部位,通过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施灸的材料很多,但以艾叶为主。因其气味芳香,辛温味苦,容易燃烧,且火力温和,故为施灸佳料。
         2.灸法的作用
            灸法的作用,归纳起来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四个方面。因此,可用于治疗寒湿痹痛和寒邪为患的胃脘痛、腹痛、泄泻、痢疾等;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痰饮等亦可用之;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初起、疼痛、展瘿等亦常用。此外,还可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
        3.灸法的种类
           常用的灸法分为两类,即艾灸和其他灸法。前者以艾作为主要施灸材料,后者则不用支施灸,即非艾灸的方法。
        4.灸法的操作方法
           (1) 艾炷灸:艾柱是用纯净艾城援捏而成,有大住、中住、小注之分。每燃烧尽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直接灸:又称明灸、着肤灸,即将艾炷直接置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根据灸后对皮肤刺激的程度不同,又分为无瘢痕灸和瘢痕灸两种。
            ①无瘢摊痕灸:又称非化脓灸,即将艾注置放于皮肤上之后,从上端点燃,当患者感到烫时,用镊子将艾注夹去,换住再灸,一般灸3~7壮,以皮肤充血、红润为度。此法适用于虚寒性疾病,如哮喘、眩晕、慢性腹泻、风寒湿痹等。
            ②瘢痕灸:又称化脓灸,即灸前先在施术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或大蒜液,然后放置艾炷,从上端点燃,烧至皮肤有灼痛感,可用手在穴位四周拍打以减轻疼痛。应用此法一般每壮应燃尽后,除去灰烬,方可换炷,可灸7~9壮。灸毕在施灸穴位上贴敷淡水膏,大约1星期左右化脓,灸疮45d左右愈合,留有瘢极痕。化脓期间应注意清洁,避免感染。此法临床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胃肠病、体质虚弱、发育障碍等。
            间接灸:又称隔物灸、间隔灸,即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依间隔物的不同,又有不同的称谓,常用的有下述几种。
            ①隔姜灸:即以鲜生姜作间隔物,上置艾炷点燃施灸的方法,适用于因寒引起呕吐、腹痛、泄泻及风寒湿痹等。
            ②隔蒜灸:即以鲜蒜片作间隔物,上置艾炷点燃施灸的方法,适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和初起的肿瘤等。
            ③隔盐灸:即以纯净食盐填敷于脐部,上置艾炷旅灸的方法,适用于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淋病、中风脱证等。
            ④隔附子灸:即以附子片或附子药饼作间隔物,上置艾炷施灸的方法,适用于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遗精和疮疡久溃不敛的病证等。
            (2) 艾卷灸: 又称艾条灸,即用桑皮纸包裹艾绒卷成圆筒形的艾卷,将其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或患处施灸的一种方法。
            悬灸按其操作方法分为下述几种。
            ①温和灸:即点燃的艾卷一端,对准应灸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  2~ 3cm处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5~7min,至皮肤红晕为度。
            ②雀啄灸:即点燃的艾卷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施灸的方法。
            ③回旋灸:即点燃的艾卷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
            实按灸施灸时,先在施灸腧穴部位或患处垫上布或纸数层,然后将药物艾卷的一端点燃,乘热按在施术部位上,使热力渗透深部。若艾火熄灭后,再点再按,或以棉布6~7层包裹艾火熨于穴位的方法常用的有太乙针灸和雷火针灸两种,适用于风寒湿痹、痿证和虚寒证等。
            (3)温针灸: 温针灸是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针刺留针,又要施灸的疾病。即在针刺得气后,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在针柄上容置一段长约2cm的艾卷施灸,或在针尾上搓捏少许艾绒点燃施灸的方法。
            (4)温灸器灸: 温灸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有温灸筒和温灸盒,施灸时将艾绒点燃后放入,然后将温灸筒或温灸盒放在施灸部位上,适用于灸治腹部、腰部的一般常见病。
            (5)其他灸法;又称非艾灸法,是指以艾绒以外的物品作为施灸材料的灸治方法。常用的有下述两种。
             ①灯火灸:又称灯草烨、灯草灸、油捻灸、神灯照,是民间沿用已久的简便灸法。即取10~15cm长的灯芯草或纸绳,蘸麻油或其他植物油,浸渍后点燃起火,对准穴位猛一接触,可闻“叭”的一声爆炸之响,灸后皮肤有一点发黄,或起小泡,为恰到好处。主要用于小儿痄腮、喉蛾、吐泻、惊风等。
            ②天灸;又称药物灸、发泡灸,即将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敷后皮肤可起泡,或仅使局部充血潮红。所用药物多是单味中药,也有用复方者。常用的有蒜泥灸、细辛灸、天南星灸、白芥子灸等数十种。由于用药不同,其治疗病证也不同,如蒜泥灸敷涌泉治咯血、衄血;细辛灸敷神阙治小儿口腔炎;天南星灸敷颊车、颧股治面神经麻痹;白芥子灸腧穴或患处治关节痹痛、口眼喎斜等。
          5.施灸的注意事项
             (1)施灸的先后顺序: 古人对于施灸的先后顺序有明确的论述,一般而言,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临床上需结合病情,灵活应用。
              (2)施灸的补泻方法: 艾灸的补泻,始载于《内经》,即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但灸法的补泻亦需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
              (3)施灸的禁忌:面部、乳头、大血管等处不宜用直接灸,关节活动部位不宜用化脓灸;空腹、过饱、疲劳及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用灸法;体弱患者,灸治时艾炷不宜过大,刺激量不可过强,以防“晕灸”;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也不宜施灸;灸后的处理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涂以龙胆紫。瘢痕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慎做重体力劳动,疮面勿用手抓,保护痂皮,保持清洁,防止感染。
     二、拔罐法
         1.拔罐法的意义及罐的种类
            拔罐法,古称角法,又称吸筒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而产生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方法。罐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竹罐、陶罐、玻璃罐、抽气罐等。其中以玻璃罐的应用较为普遍,因其质地透明,使用时可以直接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便于掌握时间。
         2.拔罐方法
           拔罐法,分为火罐法、煮罐法和抽气罐法三种。
           (1)火罐法:即利用燃烧的热力排除罐内空气,以形成负压,使罐体吸在皮肤上。具体操作有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架火法和滴酒法五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闪火法和投火法。所谓闪火法,是用镊子夹住95%的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1~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投火法,是用酒精棉球或纸片,燃着后投入罐内,乘火旺时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
            (2)煮罐法;一般选用竹罐,即将竹罐倒置在沸水或药液之中,煮沸1~2min,然后用摄子扶住罐底,颠倒提出液面,甩去水液,乘热将罐子按在皮肤上,即能吸住。
            (3)抽气罐:多由青、链霉素药瓶磨制而成,将罐子紧叩在穴位上,用注射器从橡皮塞刺入瓶内,抽出空气,使其产生负压,即能吸住,或用抽气筒套在塑料杯罐活塞上,将空气抽出,使之吸拔在选定的部位上。
         3.拔罐法的应用
            临床应用拔罐法,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六种。
            (1)留罐:又称坐罐,即将罐子拔上后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min,然后起下,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
            (2)走罐: 又称推罐,即先将罐口和欲拔罐部位涂一些凡士林油膏等润滑油,再将罐子拔住,然后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左、右需要拔罐的部位往返推移,至皮肤潮红、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子起下。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部、大腿部等。
             (3)闪罐: 即将罐子拔住后,又立即起下,再迅速拔住,如此反复多次地吸拔、起下,直至皮肤潮红。
             (4)留针拨罐:  即将针刺与拔罐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先针刺得气后留针,再以针为中心点将罐子拔上后置10~15min,然后起罐起针。
             (5)刺血拔罐;又称刺络拔罐,即在应拔罐的部位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刺,然后将点燃的火罐吸拔于点刺的部位上,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针后拔罐留置10~15min。
            (6)药罐:即先在抽气罐内盛贮一定的药液,约为罐子的1/2,其药液如生姜汁、辣椒液等,或根据配制。然后按抽气罐法的操作,抽去空气,使罐吸附在皮肤上的方法。
         4.拔罐法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拔罐法的作用,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其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如风湿痹痛、各种神经麻痹,以及一些急、慢性疼痛,如腹痛、背腰痛、痛经等。此外,一些脏腑功能紊乱方面的病证和部分外科疾病亦可用拔罐法。
         5.起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起罐方法:起罐时,一般先用左手夹住火罐,右手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切不可硬行上提或旋转提拔,以轻缓为宜。
(2)注意事项: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要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动作应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要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如起水泡,要妥善处理;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和大血管分布部位,以及高热抽搐者和孕妇的腹部、腰能部位,均不宜拔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9 21: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3 11: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做看哦,谢谢提供












买狗http://tao.goulew.com
卖狗http://tao.goulew.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aidu
颈肩腰腿痛理疗店加盟 颈肩腰腿痛之王王学昌 颈肩腰腿痛加盟 疼痛连锁加盟


15日前微信支付报名精华班,500元报名费抵1000元学费!

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颈肩腰腿痛网 ( 京ICP备05068258号-28 [北京两全其美科技公司版权所有] )

GMT+8, 2025-7-5 01:10 , Processed in 0.04497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