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颈性眩晕偏方) c) k5 [2 g; T# _8 u
$ S/ |' v- K# f* m! D$ E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之一,属中医“眩晕”范畴。笔者临证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 C p3 V2 W8 P2 @
" ^1 Q; t; F0 L1 x/ W4 r 组成和用法 法半夏9克,天麻9克,白茯苓10克,陈皮10克,白术10克,苍术12克,生草6克。水煎2次共对为500毫升,早晚2次温服,14剂为一个疗程。* D/ c6 G2 m8 u% T
* T! L7 b# B4 e# a% ?8 p9 f0 `) Y 功效 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 p2 E" C \, u" a. H% U e' W3 \7 c8 M1 h2 A$ v& V ?
主治 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表现为眩晕,头重,耳鸣,恶心,呕吐,呃逆,个别患者有猝倒、持物落地和复视等症状,舌质淡白,苔厚腻或黄厚腻,脉弦数、弦滑或滑数。颈部活动可诱发上述症状的发生。
. I( U) ]. a/ E0 G. @, ~* p8 s2 E
% k' y1 ]- \% b; {9 m+ O6 _- W 方解 本方在《医学心悟》半夏白术天麻汤基础上加减。数年临床观察发现,颈性眩晕多实少虚,实以痰著,其病缘于脾湿生痰,肝风内动所致。痰浊蒙蔽清窍,风痰上扰,故眩晕、头重、耳鸣;痰气交阻,浊阴不降,故胸闷、呕恶、呃逆。治宜化痰熄风,兼健脾燥湿。方中以法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以天麻化痰熄风而止头眩,二药合用,为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李杲云:“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故为君。以白术、苍术为臣,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健脾燥湿,化痰降浊,与法半夏、天麻配伍,祛湿化痰,祛风止眩,升清降浊之功益佳。茯苓健脾利湿,与苍白术相合,尤能治痰之本;陈皮理气化痰;生草和中,消痰解毒,调和诸药。诸药为伍,使风熄痰消,眩晕自愈。. L. t) [! x0 g9 W$ |
! ^& @ h; j9 Z% ^" h: {/ F
加减 痰浊加菖蒲10克,远志6克;头晕,目干、涩加杭白菊10克,钩藤10克;项背强痛加葛根15克,姜黄8克;瘀血加丹参15克,郁金10克;舌苔厚腻加藿香10克,佩兰10克;呃逆、胸满闷重加旋覆花10克,生牡蛎15克;肝阳上亢加石决明30克,生龙牡各30克;耳鸣重加磁石30克,蝉衣8克。
# W* X% O0 U, X% A
, L7 \4 ], a6 |; `, w偏方验方有风险,请遵医嘱!9 _# C& M% V+ V- G6 `
5 {/ U! S# t1 q* I2 z+ l4 E" b0 m
治疗颈性眩晕偏方的延伸阅读——什么是眩晕?
+ r8 X' D0 g" z* A0 Q; f
% n8 p$ s' y% q5 `- A( a眩晕的主观症状是一种运动纪觉或运动错觉,是患者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患者感到外界环境或自身在旋转移动或摇晃,是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引起,与头晕不同,一般来说头晕并无外界环境或自身旋转的运动觉即患者主诉的头重脚轻头脑不清楚等。此外眩晕还可以指《变形金刚》中的角色、美国与法国同名电影等。
2 P9 V: f9 s/ T7 e: `* u/ H( l5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