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腰腿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痛王医学网校直播微课 痛王全国颈肩腰腿痛培训理疗师班 痛王全国颈肩腰腿痛培训十合一精华班 弧刃针、线针刀、小针刀、特色埋线、实用整脊、臭氧、臭氧水、臭氧大自血、尸体解剖、火灸疗法 痛王全国颈肩腰腿痛医学专家班 痛王连锁
查看: 5234|回复: 0

最新 中国带刃针具与微型外科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7 22: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带刃针具与微型外科学
* Q& V# a/ {0 [6 b0 p7 K
! b. F) A0 ^; k! [针刺治疗在中国已有五千年历史,并且逐步形成为完整的体系,在全国已享有盛名。世界卫生组织(WHO)曾组织专家诊证,特向全世界推广介绍3种针灸治疗有效病症。这些病症涉及内、外、妇、儿及五官乘等多种科目。
7 Y7 Q. D# U$ C! O
/ m; }2 b8 g! @# @: C: n* ^针灸常被人们认识为毫针为主的治疗,实际上是演变而来的。针具的发展大体分为砭石、九 针、毫针,现代针等阶段。
1 i$ ^3 ~. l4 y/ D
2 w" v6 g5 A, r砭石阶段是以石代针和刀,目前认为“砭石”就是针刺治疗的鼻祖。许多古代书籍有记载,如《管子》曰:“疽之砭石”,《汉书?艺文志》曰:“医经去……用度箴石汤火祛施”。《说文解字》云:“砭以石刺病也。”《素问?异法方宜诠》中曰:“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痛疡,其治宜砭石,……。”《灵枢?五版》云:“故其已成脓血压,其砭石铍锋之所取也。”在新石器时代,砭石已成为专门治疗器械,有固定的形状,这些形状除了圆形、尖针形,还有能够切割的带刃的砭石。这些带刃的砭石多用来切割排脓放血。据《黄帝内经?素问》云:“气盛脓血聚亏,可以砭石之针破去也。”) n; K# L7 _  y8 F5 R

" Y! h3 `4 \5 S) o; D3 A0 g( w" X1965年湖南省华容县长岗庙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三件磨制精致类似锛状的石器。其中一件为长方形,长6厘米,一侧上方有半圆形缺口,另一件近似方形,长约4.8厘米,还有一件为正方形,边长为3.2厘米。这三件都是单而斜刃,刃口锋利,作“砭石”用,容易切开皮肉排脓放血。
. p2 f% v# N3 j+ u5 F# c& N" Y9 y, s3 Y/ d/ O# N' e, \2 g
1966年湖南长沙接驾岭西南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一把石刀,长6厘米,宽约3.2厘米。/ O4 B6 o6 I- r) s! u; D' X2 s8 M
( j: e8 [; T8 P" V3 ~/ t. T' f
1955年河南省郑州市商代遗址中出土了一种玉质小型剑状工具,它和古“九针”中的铍针外形相似,是一种玉质的剑形“砭石”。/ `7 I3 S, }3 J' y/ v1 r2 _

) a$ _2 O; ?: H5 {+ f. L6 I( F2 i可以看出砭石不仅具有针刺、按摩和叩击作用,还有刀的作用。一些石质的硬度比金属要硬得多,以金钢石为10级作标准,花岗岩达8级,一些宝石达9级,而一般钢仅5-7级。这些石器不仅能切割皮肉,而且在国外的新石器时代还用来行穿颅手术,其手术是用锐利的遂石迅速作圆形的切除。由于穿颅的骨缘有新生骨,可见术后病人仍然生存。
9 I. ^' C/ J2 K! p
: ?3 k* C- Q" h" H& j8 N商周时期发明了冶炼技术,出现了青铜器,青铜器医疗器械也相应产生。197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树林召公社发现了一根青铜针,考古专家认为它是战国至西汉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24年)的产物。该青铜器针长4.5厘米,一端有锋,呈圆锥形,甚尖锐,另一端扁平有弧刃,刃部宽0.3厘米,中方有四棱,横断面呈菱形,这可能是发现最早的带刃针具,将针刀为一体。
5 A! w* x0 b3 n$ E, R# O( I. L& S# b2 e7 W* R' Y9 A  N
金属针的发展逐渐完善,形态种类也逐渐增多,出现了“九针”,“九针”的详细记载首先见于《黄帝内经》,例如其中的《灵枢?九针十二原》、《素问?针解》、《灵枢?官针》、《灵枢?九针诠》等章节都有关于九针的记载。它们记载了“九针”的形状与用途,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古代“九针”的实物。在元代以前的文献中也没有“九针”的图象资料,至于文字的描述,也不能像现代制图那样描述的准确,但有一点可以明确,所谓“九针”就是根据病情需要来决定针具的形状、大小。《灵枢?官针》云:“凡刺之要,官针最妙,九针之宜,多有所谓,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疾浅针深,内伤良肉没肤为痛;病深针浅,病气不泻,支大为。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发为害,病大针小,气不泻泄,亦复为败……。”“九针”也受中国的阴阳学说的影响。《素问?针解》云:“帝曰:余闻九针,上应于地四时阴阳,愿闻其方,……。岐伯曰:天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香,六律,七星,八风,九野。身形也应亡,针疗有所宜,故曰九针,……。”在“九针”中针、锋针、铍针和长针属带刃针具,圆针和圆利针可以看作是针刃的特殊形式,《灵枢?九针十二原》云:“针去,头大末锐等泄阳气,锋针去,刃三隅,以发痼疾,铍针去,来如剑锋,以取大脓。长针去,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0 r% E# }% E+ o  S0 T
' q& ?+ }1 y! c* _
元代杜思敬首先在《针灸摘英集》中绘制出了古“九针”的模拟图。其中提到,长针:锋为利,长七寸,病深居骨,解腰脊节腠之间。暹代《针灸素骓要旨》、《类经图翼》都有图形记载,但其图的大针、长针、毫针、圆利针都是一条细线,无法区别。明代《针灸大成》和《针灸学》简篇中的图示可以看出一些带刃的针具。; L( Y1 Z2 k3 _1 w# O
# ?9 \7 i: C4 B- c, S7 g
清代乾隆七年(1742)年编纂的《医宗金鉴》绘制了“九针”在卷七十九记载“九针”原始歌中即有治疗类似骨伤科疾病的描述,即当时应用针、圆针、锋针、铍针和长针治疗邪气浸于筋肉的针刀疗法。
1 m7 r# i7 b! M5 \/ N
3 i+ c2 o8 k  e: M# W  f8 }“九针”在演化过程中,带刃针具逐渐被取代,锋针被三棱针取代,针对针被手术刀取代,针被梅花针取代,其他针具的治疗以毫针为主。可以看出,仅存表浅点刺,表浅放血和毫针深刺,这种发展有如下原因:
2 w9 i2 }- c1 j; K6 Q9 F$ B* `! \1 t
1. 以经络学说为主导的医学体系,向内科治疗领域发展,并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收效,一些特定的穴位对应着相应的疾病反射,特别是内脏的体表穴位的反射。
) v  I* p9 Q7 J0 D% B, J
2 d3 P, M% @, o' ~2 u8 a% `6 C2. 经络学说的束缚和解剖学知识的不足,带刃针具被较安全的梅花针和三棱针被取代,以表浅的刺激为满足。1 Q3 C. t" ]+ F

& f! L$ |) I7 ?$ z+ K0 s0 O3. 毫针以多种形式的针法来弥补其不足,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刺法,如青龙摆尾法、白虎摇头法、苍龟探头法、赤凤迎源法……。这些刺法主要是从强度、部位、深浅、频率等方面变化。4 ?. Y- ~  U& x1 t. Q9 _
, R. N" P2 b$ c" L2 ~
4. 历史上统治者的观点也有影响,清王朝时统治者认为“针刺、火灸、均非奉君之所宜。”* S  |$ f) n% {, G  I
( m! Z! G/ n: m" M/ w# W. `* D
1828年“太医院”停止施行针灸治疗,清末的医科考试,甚至取消了针灸科目考试。
! g/ m: f( H8 [4 Q4 G9 K3 Y7 e0 b6 N7 r. l
由于种种原因,针灸已变成以毫针为主的治疗,但是在民间曾经流行,并有多种形态各异的针具。形态比“九针”要丰富的多。河南南阳的“医圣祠”里陈列着许多种清代的针刀,并应用到骨伤科及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可以看出,由于特殊的疗效,使这民族瑰宝得以延续。
% N, r9 _6 c/ \& Y4 X" d% T! ~' l/ }8 E
在少数民族的医学中,也可以找到带刃针具。蒙医医疗器械中,有不少带刃针具,可以看到钩廉状器械。
0 r- M9 y* \7 k9 n  n" z
, M8 X0 v2 k4 m! y) {* J7 j: n% P西方医学传入后,解剖学随之传入。有了解剖基础,带刃针又被重新挖掘。1968年黄荣发在“九针”中的陂针、长针和大针的基础上改制成剑形钢针——小宽针,创造了小宽针综合疗法,随后又相继出现了小针刀、针灸刀、微针刀和师怀堂九针等以带刃针具为主的新针疗法。这些疗法不同程度的与解剖想联系,疗效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 b3 N3 z' R) |2 `
* `1 U; {. Q2 t鉴于这些方法的临床疗效和带刃针具作用于微细组织结构的事实,西安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骨病研究室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黄枢医生提出了微型外科学的概念。微型外科学的产生是建立在对中医不断进行现代化研究基础上。数十年来,全国对中医现代化投入了大量的人才、物力和智力,在经络的研究方面,有如瞎子摸象的游戏,许多的“盲人”摸到了自己体会的结果,这些结果被组合后,一只“大象”的概貌已依稀可见。经络从古书上的平面线循行,已认识到主体比的概念。张保真寻找到经脉线的组织结构是血管、神经和肥大细胞,并提出了轴突反射接力联动的假说,简称轴联说。西安医科大学朱汉章、姜赛男结合神经生理学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经络生理学概念,这些结合针灸和带刃针治疗以现代化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 s6 y1 u$ \+ P# L1 y, H9 ?' |3 z

  w7 _& W8 n5 G古老的经络理论已显得茫,经络图的“穴位”组织穴间大而不清晰。现代的治疗需要对组织细微结构充分了解,与带刃针具治疗相适应的微型外科解剖学随之产生。黄枢医生对三十余具尸体(其中一半是新鲜尸体,一半是福尔马林固定尸体)进行了解剖研究,初步形成了微型外科解剖学概貌。微型外科学是带刃针治疗的“经络图”,它指导着现代带刃针临床诊治。
5 [" J! n3 Q7 c  [/ Z1 p: B( J8 j5 r( S& ?7 h
随之发展,治疗器械也不断地相适应,根据具体解剖部位和治疗目的需要,针具更加具体化、多样化,已形成了成套的微型外科手术治疗器械,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a1 [, ?( H& F8 d  k8 b
5 O! R& e1 }- X1 u' e
带刃针具对微细组织绝不仅是局部切割作用,它的表现的形式像针灸一样,以微细的作用获得整体的反应。不同的是带刃针以切割特定的应力纤维来改变对感受器的刺激,达到调节整体的目的。微型外科手术器械的出现,还派生出来新的治疗方法——闭合性矫形。值得提出的是黄枢医生设计的对软组织有连续切割作用的凹刃针(或)叉形针)的出现,使针切软组织矫形得以实现,对先天性斜颈(肌性)、臀肌挛缩综合症、弹响髋等的治疗不用切开,很方便安全地治愈。5 F8 s' T4 y& s
6 H9 W# V" a  E$ ~
微型外科学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习惯切开手术的外科不会注意到微细组织被切割后收到的整体效应,传统的中医对微细组织的作用,以后还将融合现代高科技来改变组织的微细结构,如采用光、电、化学物质来治疗,起到改变组织微细结构的作用,使之向完美的方向发展。
+ ~# ]+ C1 {% m& Q6 g! S/ p" S' T4 [" l% |9 @, M4 c
参考文献) r# F1 K8 n2 y0 i3 ]
) c7 Z/ z; |$ P7 l% D4 n
(1)《针灸有效病症》,方幼安、陈业孟. 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年5月& V, z. |# M  |$ \2 X" z& d. S! |9 o

* J+ f. z/ d9 T0 E* }: r(2)《针具针法》,贺普江.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9年11月% \3 i5 f7 D) Q+ ~" o+ n* e
, @5 k, ^) N# z
(3)《世界医学史》第一卷 长斯蒂格略尼著[意] 北京医科大学医史研究室主译. 商务印书馆出版 1986年7月
9 f' W# G$ i- d& E6 Z% G" z/ `3 z- e
(4)《老年骨骼疾病治疗学》. 曹建中.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3年10月/ [) Q" @7 i5 _0 U  V% j

9 q( I" x- T/ |(5)《经脉线的构造和机能》. 张保真.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年4月, v; Z6 s0 R7 }7 z) ?
# L& @7 F/ p: ~' e0 f7 E. [
(6)《慢性软组织损伤新讲义》. 黄枢 1993年11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aidu
颈肩腰腿痛理疗店加盟 颈肩腰腿痛之王王学昌 颈肩腰腿痛加盟 疼痛连锁加盟


15日前微信支付报名精华班,500元报名费抵1000元学费!

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颈肩腰腿痛网 ( 京ICP备05068258号-28 [北京两全其美科技公司版权所有] )

GMT+8, 2025-7-6 21:25 , Processed in 0.02026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