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teyu 发表于 2012-8-5 13:15:53

说不完的故事:访中国第一家“私家档案馆”


    越秀山人图文(图片请访问我的相册)
    今年74岁高龄的屈干臣老先生是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的离休干部,离休前原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加强企业管理办公室主任,现任中国秘书科学联盟第一副主席。
    1948年,屈干臣老先生才14岁,就参加了解放军,在部队担任机要译电员,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在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及广东省经济委员会从事秘书及管理工作,参加过广东省很多的重要活动,他将每次参加活动的材料都珍藏起来,几十年来,就收藏和保存了大量与个人工作有关的档案珍品。
    1994年屈干臣老先生离休后,开始将自己的藏品进行整理。2004年屈干臣老先生斥资20万元,在广州市麓苑路的一座旧民居,买下了其五楼的一套三居室,还买来了14个档案柜,将多年收藏的各种档案及物品,分门别类整理上柜,并登记造册,办起了全国第一家个人档案馆(见图1 屈干臣档案馆一角)。
    图一:屈干臣档案馆一角
    屈干臣个人档案馆珍藏了屈干臣老先生跨度近60年个人经历形成的各种系列材料、档案、照片、光盘、证书、以及著作、实物等2万多件,其中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第一部婚姻法;八大至十六大党章;50多年来广东省人大历次会议的选民证、工作证、旁听证;广东省党政军各种会议、活动的证件材料;全国及广东20多年秘书、档案会议的系列材料以及其本人在多个领域的系列著作原稿、出版物以及大量的企业报刊、书籍等。这些珍贵藏品,每一件都是广东? ⒐阒菔薪ü岳蠢贩⒄沟募ず褪贝淝ǖ乃跤埃凶潘挡煌甑墓适隆?
    首部宪法成孤本
    屈干臣老先生从档案柜拿出一本封面已经磨损的红皮书,这是1954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见图2 )。屈老先生告诉笔者,这本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因为其中收录有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一文,在文革中被列为而遭到劫难。屈干臣当时向查抄的红卫兵求情,红卫兵作出让步,但要求屈干臣将书中的名字划掉,此书才逃过被烧掉的命运。据了解,次本新中国的首部宪法,当年几乎全部遭到焚毁,屈干臣珍藏的这本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经过文革浩劫后广东省唯一保存至今的孤本。
    图2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图2-2宪法中收录有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一文,在文革中被列为而遭到劫难。
    1951年广州市民捐飞机收据
    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前方作战,中国国内也开展了轰轰隆隆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群众运动。据有关统计,1951年广东各地人民认捐战斗机66架,高射炮10门,大炮3门。屈干臣老先生保留了三张当年他捐款买飞机的收据(见图3 ),其中一张为1951年7月17日中国银行广州分行代收武器捐款收据,捐款金额为4万元,捐款用途为购买战斗机;另一张为1951年8月10日广州市人民政府秘书处开具的捐献“中苏友好”号飞机代金人民币1万元的临时收据;第三张为1951年9月5日中南中苏友好协会开具的购买“中苏友好”号捐献人民币1万元的收据。这三张收据真实记录了当年中国人民节衣缩食,纷纷捐钱捐物购买飞机、坦克、大炮支援志愿军的历史。
    图3:当年捐飞机的收据
    当年官员的“劳动手册”及“特供证”
    档案馆中一张1958年的“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即现在的省政府)办公厅干部劳动手册”(见图4)及一张1961年下发的“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大院职工消费合作社社员证”(见图5 )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大陆的各级官员,上至中央主席,下至一般办事员,都经常参加义务劳动,如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参加修建北京十三陵水库等义务劳动,各地大小官员参加当地修路、治水等。从屈干臣老先生当年的“劳动手册”上,就记录了从1958年至1960年广东省政府的官员们所参加开挖广州东湖、流花湖、麓湖等人工湖以及参加各项修路、修渠等工程项目的义务劳动,并已形成常态的制度。据悉,当年干部参加义务劳动不但在中国大陆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还取得了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民间疾苦的效果。
    图4:五、六十年代广东干部劳动手册
    “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大院职工消费合作社社员证”实际上是当年发给省政府机关大小官员的“特殊供应证”。这张“特供证”见证了在中国大陆处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当年的老百姓如何生活,各级官员也基本上如何生活,即使有点特殊,也是每个月仅比老百姓多买一盒火柴、一盒香烟、一小块肥皂、一支牙膏以及一斤饼干等生活必须物资。当时中国大陆虽然遭遇陆续三年的经济困难,但大小官员的廉洁程度却堪称世界之最。
    图5: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干部特殊供应证”
    省府秘书长任校长的业余文化中学
    新中国成立后,大批解放军官兵转业到各级地方政府工作,这些军人大多是工农出身,很少有人接受过初中以上教育。为迅速提高大批转业军人的文化程度,尽快使其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举办业余文化学校。上世纪50年代广东省政府举办的广东省直属机关干部业余文化中学,其校长由广东省政府秘书长林克泽担任,成为广东省历史上官阶最高的业余中学校长。大批干部白天上班,晚上上课,补习初中文化知识,经考试成绩及格者,还发给毕业证书。这些业余文化中学的开办,迅速提高了大批行政管理干部的文化水平。屈干臣完好保留了当年的毕业证(见图6),并在参加业余文化学校学习后,逐步成为省直机关的“秀才”,其在以后几十年的工作中,不但有大量的著作问世,而且还成为广东有名的企业歌词作家(见图7)。
    图6广东省直属机关干部业余文化中学毕业证书
    图7:屈干臣历年的著作
    文革时期的结婚证
    屈干臣在文革时期的1968年结婚,在其结婚证上(见图8),除了有毛泽东主席的肖像外,还有一段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最高指示”—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的一段语录:“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此外,在夫妻姓名处,还盖有夫妻二人的手指纹印记。这张结婚证见证了在中国文革时期,连老百姓的结婚证也深深打上了当年时代的烙? ?
    图8:文革时期的结婚证
    见证人大五十年
    屈干臣老先生告诉笔者,从广东省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1954年至2004年中国人大五十周年,每一届的都有参加的人恐怕非他莫属。屈干臣将其收藏的历届人大的工作证、选民证、会议通知、会议简报、发言稿、名单、照片等历史资料整理成册,成为广东省人大五十年的历史见证。
    从屈干臣收藏的选民证来看,50年来,广东省的选民证除1954年第一届选民证外,其他各届选民证从1956年开始,除将繁体字改为简体字,广州的北区改为越秀区外,其他排版形式与内容都变化不太大(见图9)。但5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工作证,却有很大的变化。如1954年广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所用的工作证,是分别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纸剪成的长条,上面只印有“工作人员”四个字,没有编号,没有姓名,也没有盖公章。到了上世纪60年代,这种纸条工作证,换成了布条工作证,也没有姓名,没有编号,也不盖公章,所不同的是布条上写上了会议的全称,如:“广东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工作人员”。到广东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其工作证仅仅将布条换成了可以别在胸前的白色纸卡。1983年开始,采用折叠式过塑胸卡,上面开始有了工作人员的姓名,还印有压金的国徽。到了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其工作证已经换成十分精致的彩色过塑胸卡了,上面不仅有工作人员的姓名、照片、国徽、会议全称、时间、编号,还盖有大会秘书处的大钢? 4庸愣∪舜蠡嵋楣ぷ魅嗽惫ぷ髦?0年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广东省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进步。
    图9:历年选民证
    私家档案馆受社会各界关注
    屈干臣档案馆还珍藏有1950年11月8日“广州海珠桥重建通车典礼观礼证”,1951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图书室第一批借书证”(图10),1956年“中国人民大学准考证”(见图11),1958年金日成来广州时手持的国旗,1962年“广州市人民防空委员会防空通行证”(见图12),广东省党政军机关各种报告会的入场卷(见图13)以及屈干臣老先生当年拍摄的1980年广州黄埔造船厂制造的第一艘大船“华海一号”下水典礼的照片和1981年广州民航首次购买的美国波音737飞机飞行的照片等一大批珍贵历史档案资料。
    屈干臣档案馆2004年6月开馆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和高度评价,4年来,到屈干臣档案馆参观的社会各界人士从省委书记、省长、专家、学者到普通百姓高达数千人次,其中不乏七、八十岁高龄的老人不顾年老体弱,爬五层楼梯前往参观。广州中山大学还将屈干臣先生聘为教授,邀请其为该校档案专业研究生作学术报告。
    据屈干臣介绍,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人大、广东省档案馆每逢举办各种历史专题展览,都要到他的档案馆借用各种历史档案资料。据悉,受屈干臣档案馆启发,广东省档案馆还打算帮助一批广东有影响的名人建立家庭档案馆,并逐步在社会上推广,提高全体国民的档案意识,指导国民开展档案活动,从中发现散存在民间的各种珍贵档案材料,丰富国家的档案资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说不完的故事:访中国第一家“私家档案馆”

Baidu
颈肩腰腿痛理疗店加盟 颈肩腰腿痛之王王学昌 颈肩腰腿痛加盟 疼痛连锁加盟